第八章只有四季养生才能四季健康
1 “春困”这背后是什么原理呢?
春天是生发的季节,这个生发是气也上来了,血也上来了。冬天是储备能量的季节,如果你把冬天的能量储备好了,春天就是最有力量的时候。如果冬天没养好,肝血不足,血上不来,气上来了,春天必将痿厥、软弱无力、没劲儿,还觉得冷,怕冷就是阳气不够。而且气上来了跟血不一块走,气就是浊气,所以没有血供应头,头就晕。春天容易犯的这种眩晕症,就是春困。
春困是一种自我保护,自我修复。春天原本应该晚睡早起,但是你起不来,多睡会儿也无妨,也不是说人非得早起。精力旺盛的人,他早起更有能量,是给他的助力。你没有能量,冬天没储备好,还非得早起去跑步,反而会生病。
春季养生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黄帝内经》讲养生的时候,说得比较正统,说养生从生到长,到收,到藏,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春天睡觉讲究晚睡早起。
春天养生要应时而养,养心、养身、养情怀。不该生的气,少生或不生。不该吵的架,尽量不吵。其中最养的是肝,最伤的也是肝。伤肝就是夏生寒便。
你想精力充沛,体力充足,气血旺盛就靠肝。所以肝是一个干将,为将军之官。想要有所成就,想要出人头地,肝就必须得好。因为肝是人体的一个宝藏,它是藏血的。目得血则能视,足得血则能步,掌得血则能握,指受血能摄。
所以,春季养生重在养肝。
为什么叫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养阳就是养心脏和肝脏,要动,阳以动为养,阴以静为养。所以秋天养肺,冬天养肾,冬天要少折腾,要静下来。
但有些人的体质特别寒凉,冬天的时候无法医治,只能等到夏天。因为夏天炎热的天气有助于把体内的寒凉发出来,所以要冬病夏治。
2夏天养生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夏天的时候不可贪凉,多喝温热的水,少吃冰镇的食物。睡觉的时候,要盖好肚子。
夏季养心并非没有道理。
怎么养心呢?
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心静自然凉。所以,我们可以听一些舒缓的音乐,着急上火的事情,别着急去办,让自己冷静几分钟,让自己内心平静下来,使心脏得到休息。
夏季阳气旺盛,阴气开始滋长。在这个季节养生一方面要保护阳气,但也要提防阳气过旺出现上火的情况;另外一方面要滋阴调息,养护心脏。
夏季天热人体容易出汗,而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容易损伤心阴,应以减少运动量,少出汗为宜。另外,应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必要时还可服用口服液补盐。
夏季炎热容易使人产生烦躁的情绪,而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因此必要时可服用一些宁心养心的中药,例如酸枣仁、炙远志等。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减缓新陈代谢、减轻燥热感,进而达到情绪舒缓的效果。当然,更关键的一点就是我们应该以积极而愉悦的心态积极面对每一天。心态好再酷暑的夏季也对你无可奈何。
另外,夏季昼长夜短,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最好能够保证每天8小时的睡眠时间。应晚睡早起,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每日养成午睡半小时。
夏季也是肠胃病高发季,尽量减少食用高热量、油腻的食物,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比如,萝卜、苦瓜、西红柿等,这样对减少肠胃病大有好处。
3 为什么说秋季养生的关键是养好肺部?
秋季正是肺的脏气最旺、功能最强大的时候,所以抓住这个季节养肺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中医理论上来说,肺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宣发;二是肃降。何为宣发呢?说白了就是通过发汗、咳嗽、流鼻涕表现出来。何为肃降呢?其实,肃降功能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二是推动肠道,排泄糟粕。但是肃降的功能还有它的特殊性,也就是它的功能在正常的时候,我们根本看不到它对我们人体的作用和意义,可以用可有可无来形容。但是,一旦它的功能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很快就看到它对我们人体的作用和意义是多么的重大,此刻我们可以用缺它不可来形容。比如我在前面讲到的便秘、排尿困难等,其实都是肃降功能出现问题导致的后果。
那么,当肺的功能出现问题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
我们首要做的就是补中气。为什么要补中气呢?因为肺功能的力量就来自中气,只有补了中气才能让肺的功能重新恢复活力。比如参苓白术丸、补中益气丸等,对健脾补肺,补给中气有良好的效果。
肺经上面有两个穴位:一个是中府;另外一个是原穴。中府是中气的聚集地,而原穴是中气最强的地方。经常对这两个穴位进行按摩、艾灸都能达到补中气的效果。
对肺造成最大的伤害是来自外界的寒气。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内部的伤害。内部最大的伤害是肝火。当然,如果肝火能够及时消解,也就不会对肺造成多大的伤害了。另外,如果平时多按摩肝经的太冲穴和行间穴,也能够及时地消解肝火。
有的人无论是春夏秋冬,即便是艳阳高照,也觉得特别冷。要么哆哆嗦嗦,蜷缩成一团,要么就是穿着很厚的衣服,夏季也不忘穿秋裤,这种人其实就是肺气不足的表现。《类证治裁·喘症论治》中提到“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可见,要想治疗这种情况最好从调理肾开始。比如,经常艾灸命门穴、俞穴、关元穴、太溪穴等,可以达到补肺气的作用。
我们身边经常有这样的人,虽然肝火很旺,脾气很大,但能够控制自己。并不是说这些人肺部各方面都很健康,恰恰这些人会经常胸闷,似乎喘气都有困难。那么,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按摩尺泽穴。尺泽穴为肺经合穴,经常按摩可使肺气不积攒于胸中,还有平衡肝火的效果。经常按摩尺泽穴有助于缓解高血压、哮喘症等疾病。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采取的秋季养肺之法也是不尽相同的,自己觉得怎样调理身体最舒服,就用怎样的方法调理。
为什么说秋季养生营养要均衡,水分补给很关键?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那么,我们在生活饮食方面应该多补给哪些食物呢?可以多食一些苹果、葡萄干、芹菜等,因为这些食物都含有丰富的纤维素,无论是对肺,还是对身体其他机能的恢复都有很好的效果。当然,还可以吃一些核桃,还有金枪鱼等,因为这些食物里面含有丰富的氨基酸,不仅对脑细胞的发育有促进作用,更关键的是还有清醒大脑之效,防止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出现“秋困”。补充水分。
4冬天如何养生应注意哪些问题?
《黄帝内经》中有一部分提到“四气调神大论”,“四气”指的就是四季,四季可用来调神。“神”就是所主,这个季节什么脏腑所主。如冬天脏腑就是肾脏所主,所以冬天我们主要就是调肾。关于调肾,《黄帝内经》说得既简单,又清晰,也很全面,就是“冬三月,此谓闭藏”。具体来说,就是封闭起来,隐藏起来,像熊钻进树洞里边冬眠一般,蓄养精神。
其实它强调的就是多睡觉,所以人们常说“睡不醒的冬三月”实际上是很有道理的。冬藏”就是从情志和生活作息这两方面入手。
另外,到了冬天,很多人爱锻炼,但是最好别出大汗。出大汗等于把毛孔打开了,阳气就散出去了, “冬藏”没有藏住,那么来年春天就会得痿厥的病。“痿”,就是浑身无力;“厥”,就是从四肢上开始冷。厥冷,是从身体里边发出来的冷,不是外边来的冷,总体感觉就是浑身又冷又无力,其实就是没有储藏好能量。
我们冬天最适合进补的就是肾。这里有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如果你脚热就得补肾,如果你脚冰凉就得多睡觉。
我们可以通过饮食来实现“冬藏”。可以每天吃点补肾的食物,能不能补上要先过脾胃这一关。吃的食物只有脾胃接纳了,吸收了,变成了营养才能补到肾。如果脾胃不好,你吃完了以后,不但没补上肾,还长好多赘肉,然后你一熬夜还会起好多痘痘,不但没有补进去,反而还成了一种毒素。所以,冬天补肾要根据体质进补。比如有人体质寒凉,那就多喝点羊肉浓汤;如果体质热,那就吃点凉的东西,比如梨等,也是完全可以的。
到底如何判断自己的体质偏热还是偏寒凉?
其实很好区分。经常喜欢吃凉东西的人,就是热性体质。这种人就没有必要泡脚做足疗了。而那些体质偏寒凉的人,则要多做点与热有关的事情。
哪一种运动方法更加适合冬季健身?
《黄帝内经》曰:“冬不按跷。”意思是说,冬天不要做过于剧烈的运动。
跪膝法、推腹、金鸡独立等温和的运动正好适合冬季练习。推腹就是往下走,就是清理肠胃,调理五脏。跪膝就是把阳气升腾起来,让你的精神充足。尤其那些火大的人、燥的人多推推腹。那些阳气不足的人多跪跪膝。有好多人脚一凉,头就痛,这属于上热下寒,下面越冷,上面越热,下面的寒气把上面的热气逼到头上去了,从而导致头晕头痛。这么一跪膝,把气血引到腿上,脚也温热了,然后头不痛了,也不晕了。
冬天养生就是养肾。虽然肾气当令肾所主,但是脾也参与,两者共同完成补身体的作用。所以冬天除了补肾以外,还要健脾。从食疗上看,大家可以吃点羊肉,补心又补肾,还能活血通脉。但是光吃羊肉效果有限,还需要加点辅助的食材,比如像白萝卜,可以让吃完的羊肉在体内更好地消化。因此,要补肾一定要健脾,否则吃的东西不消化,滞塞在肠胃,也就补不到哪儿去。
其实冬天补肾,主要补肾精。《黄帝内经》中特别强调肾气要足,因为肾气决定一个人的整体寿命。
平时我们可能考虑不到季节对五脏六腑的影响或是哪个脏器所主,但我们可以防患于未然,在没有换季之前改善我们的体质。我们的身体最怕堵,首先是肠胃不能堵,肠胃一堵,五脏六腑全堵了,所以肠胃要保持通畅,没事就推肚子,推到又能打嗝又能放屁,然后大便增多,小便通畅,平常的时候肚子咕咕直响,这就是有效果。如果还想进一步让全身血液循环更快一点,可以跪膝,做深蹲也行,或者蹲着走。
慢跑挺好,慢跑最长的就是肺活量,可增强心肺功能。有人说我不慢跑,我走路行不行?走路长的是肝,肝血能长起来;走路长的是筋,使筋更强壮。有人说打坐好,打坐养的是脾。站桩行不行?站桩补的是肾都挺好。
把身体调和到阴阳平衡的状态,身体自然就该冷的时候冷,该热的时候热了。
另外,夏季怕冷,说明体内阳气不足,也就是肾的精气不足。这就要求我们冬天的时候要把肾阳补足。冬天补不足,春天也要赶紧把肾阳调动起来,温煦全身各处。
这个跟先天体质有关。先天体质虚寒的人,平常可以多做艾灸,多吃温热的食物,多晒太阳,少吃寒凉的食物,少受冻,冬天穿秋裤,这些都可以防止我们进一步受寒。先天的体质,不是一天能转变的,知道问题所在之后慢慢克服它,身体就会变得越来越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