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看到一个人评判某位作者,说他的文字充满戾气,希望关注他的人不要学他充满戾气。
看到这种提醒,自然知道出发点是好的,然而,作为一个有思考的人,择其精华而取之,择其糟粕而弃之不是很正常吗?我们的身体都知道,吃进去的食物然后把需要的留下把废弃物排除,而作为一个能思考的生物,这种技能却缺失了么?你会脏的臭的都带到家里去吗?不会,你有评判能力。同理,你明明知道那些戾气或者说是尖锐什么的是你不需要的,那你自然就会丢弃那些不需要的,然后留下你需要的。看到一条充满个人特色的观点,一般人关注的都是自己需要的某些观点或看法吧,应该很少人去把说话方式和语气都一并学来吧。
当然不排除在某些时候我们可能需要那么一点点的尖锐,于是我们会模仿一点点,但谁都无法真正成为那样的人。因为那些东西只是学来的,不是真正存在你骨子里的,每个人本质还是不同的。潜移默化固然有效,但人的趋利避害性一定会让人改变,在发现不恰当的时候进行相应调整。
自然不乏那些盲目崇拜的人,一心把偶像的话当做圣旨的人,那么对于这种人来说,你友善的提醒于他们而言,只是又多了一个让他们发挥戾气的地方吧。他们可以跟你喷喷喷,跟你撕,跟你骂,甚至可能去黑你之类的。
始终认为,作为一个能够思考的人,你本身就有着一些判断力。如若一点判断力都没有,巨大的信息流都可以炸得你灰飞烟灭了,还谈什么要不要充满戾气。退一万步说,就算没有一点判断力,如果能把戾气都学过来,估计其它不良因子对其的影响会更大,戾气也就变成小喽啰了。
每个人都具有趋利避害性,这是生下来就有的本能。也许在某个阶段因为需要会尖锐一些,但没有人会永远都这样。因为你有自己的判断力,不需要的时候你会很自然地排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