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参加完学校组织的外研社辩论赛,貌似只能写一篇文章来平复一下自己的心情。就是两个字,沮丧。英语专业的我深深感到了什么叫做技不如人,面对对面生科院和小语种的辩手,第一次感觉到了手足无措。
英语,在大多数人眼中都不算一个专业,只是一个工具。而我,偏偏是这个专业的。但我不对此抱怨,毕竟我选择我爱的,我不后悔。可当看到别的专业的把英语说的那么棒,而自己却赶不上时,内心本不强大的我就更脆弱了。心中想着别的专业有自己的专业技能,又能说好英语,而我只有英语。人家用非专业打败了我的这个专业的,我都找不到具体的词来形容内心的挫败了。
从小到大,我一直都是骄傲的,是那种骨子里的骄傲。说好听点,是自信,但实际上,就是真的太高估自己了。我一直都在自己的幻想中成长,认为自己最厉害。因为一直都是同学,老师和家长心中优秀的人,所以不曾觉得谁比我强。而上一次这种相同的挫败感来自于高考。高考的及其失常却又意料之中的失常充斥着我的整个大一生活。整个大一,消极懒散而又怠慢,不接受任何外界活动与比赛,沉浸在高考的痛中无法自拔,用放松来麻痹自己。浪费了整整一年的光阴。真正的醒来也许是就是前不久,是在参加完外研社写作大赛后,想想当初,也是老师建议再加上那么多同学报名了,我才报的。却没想到意外得了奖。许是因为这个吧,才唤醒了自己的意识,才意识到,你有多久没奋不顾身想要得到一个东西了,你不像你自己多久了。于是,才会报名参加辩论赛。
其实,我本身是个内向的人,也不喜欢在公众场合表现自己,顶多是和熟的朋友才会聊的很好很开。但事实证明我是对的,不去参加,你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有多差。从没经历过辩论,无论是中英文,这也算是一次经历了。虽然表现的不好,但是我也觉得是值得的。明年的外研社演讲,各种演讲,我都要参加。总是要锻炼自己的。口语,我的弊端,我一定要克服。而且成绩也得拿的出手。我好怀念那个考出前五就咬牙切齿发愤图强的我。怎么上了大学,连成绩都不在乎了呢。没拿到你就没有资格说不要。不要的前提是你得有。我知道,今年的我应该拿不到奖学金,但我还是想努力一下,找回曾经的自己。现在的我终于知道,有太多比自己强大的人了,一个班的有,一个系的有,一个院的有,一个校的更是比比皆是。更不用说和其他一流大学的相比了。
我现在很迷茫,把一切孤注一掷的压在考研上,等着所谓的逆袭,或许不是逆袭,而是寻回自己。可我现在怕了,如果考研失败怎么办?当初就是孤注一掷的想着高考,结果中途的意外早就了它的极大失败。来了一所普通的一本学校。
我总和自己说,再等等,时间还不到,所谓的养精蓄锐,我现在自己都不信了,在养就什么都没了。所以,不能再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