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融入与学习
明云
今年接手了一个初一班级做班主任,多年未做班主任了,反而有点不太适应。经过长期的观摩与思考,大约以为适当的被动等待,可能会让学生的个性与天赋发展出来。
那时第一年做班主任太心急了,都想快速出成绩甚至出位,最终还是不了了之。主要是管理之间的磨合原因,导致想法与现实的差距,就明显存在,过于理想化确实不是什么好事。在登记专业教师的资料时,发现同专业的老师,多数都升了高一级的职称;我对职称一直没什么感觉,可能心思相对简单,没想过要进一步的“前行”,停留在舒适区,显得有点知足。其实,心里还是有点矛盾的,想进步但是发现前方“如是”,于是却步,保留一定的距离算了。毕竟,人与人之间的选择与取向不一,也没必要勉强自己往那边走。
事实,有同事提醒过我,你也要得到相应的福利,才能体现你的工作价值,什么东西都是悄悄表明价格的,你不参与价格体系游戏,你会无形吃亏不少的。若是这样计算,可能若是,但是只要不在意,为何要陷入那种卷呢?人生需要适当顺道,只要符合规律,人的来去都是比较自由的;其实一直以来,社会都有悄悄分层的方法,而教育分层与配位向来都在,自从科举以来,平民阶层也有机会参与了社会的角色扮演。现在公共教育覆盖发达,配套资源有所倾斜,面对浩瀚变化的形势,大而全的教育需求已经偏于综合相融;我们自身也需要不断的变革,乃至具体的实施教育形式也在急剧的变化当中。唯有分数的要求是偏于重要的,实际上人的成长与他所处的环境相关,也与他的心性偏好有关,在实际的融合变化中,谁能够掌握了主动性,谁又能在“被动”中获得相对的自由度?制度的有机设计,显得比较有意味,记得有些国家和地区,过了一定的时间,就要修改法规与制度,他们的有机灵活性,比较人性化。但是,人释放了那个“主动性”,熵增的效应怎么掌握?
在第一节的班级动员中,还没正式军训,趁着有空档的时间,和学生分享了“规矩、边界和自主”为主题的说明,说明我们享受了公共资源也要知道规制的一点规矩,也要尊重彼此的不同分清是否接纳的边界,怎么在社会化与学习化等多重影响中保留自主能力,享受少年成长的愉悦和新发现。社会趋于多元,怎么在多元中,找到自己的路,深耕发展,需要不断吸收体验中带来的相对路途感,有时形成良性的驱动反应,人就无形走过来,有时想太多,不如一个有一个小目标的前进;并不是具体的位阶等等,而是要让愉悦和新发现的机遇多一点,对社会充满好奇,也对科技发展充满新鲜感。在某些不知不觉中,就形成良性的趋向态势,管它所谓的“现实”如何,天下未定你我皆黑马,为何寻觅绝对的安全和稳定呢。
人体的系统也是多年酝酿后,才相对稳定的,何况是我们具体的生活呢,我们迎接变化,同时又欣赏变化,在变化中成长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这不是一种可以到达心底的安然幸福?我倒是期待少年们保留乐观,喜欢自己,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