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学生的作文开头看到了一句很熟悉的话:“生活总有裂缝,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作文题目:在苦难中成长。看到题目和开头,我没有继续读下去的欲望,在我的刻板印象里,这一代的孩子,根本不会理解什么是“苦难”。
果不其然,读完整个作文,唯一的苦难就是写作业到凌晨,辅助一些不被父母和老师理解的痛苦,组合成了他认知里的苦难。
但是,这种理解有错吗?我陷入了另一种思考。
余华的《活着》里面,富贵的人生充满了苦难,从富家子弟到一无所有,从亲人逐一离世到孤独一人,按理说,他是最有资格谈苦难的。但是在他的认知里,能活下去,就是生命最大的馈赠,因为那个时代背景给到他的,是在各种不幸中活下去,能活下去,就是幸福的。
而这个时代背景给到孩子们的,虽有丰盈的物资基础,但精神饱受学业的折磨。他们的痛苦,其实并不亚于富贵。所以,我好像更理解孩子们的痛苦。
佛祖释迦牟尼说人有八苦,分别是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求不得。求不得应该是人生最痛苦的事情了吧。
那天上课前,A同学的妈妈跟我特别交代,上周我布置的两篇作文,孩子昨晚熬夜完成了!正当我准备提出表扬,孩子妈妈补充道:昨天我跟他交换了条件,作文写完,今天下课有一个小时的游戏自由时间!所以他动力十足!那一瞬间,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能苦笑着点点头。
A同学,一米八大个的初中学生,本应该是个阳光大男孩,但是每周见到他,神情里都是疲惫,因为他的生活里,除了学习就是写作业。每天上完课回家的作业量需要写到凌晨,周末双休还有一堆作业加上各科培优。偶尔妈妈会奖励一些游戏时间,只有那些游戏时间,才是他的高光时刻!
所以A同学最大的痛苦就是没有自由游戏时间,相反,他唯一的的快乐源泉,也是游戏时间。求不得的痛苦,夹杂着不得已的学习,让他痛苦加倍。
A同学是这个时代孩子们的缩影,也是这个时代教育的悲哀。我不想成为孩子们痛苦的加赠者,所以在我的课堂上,有一部分时间,是倾听,是理解,是治愈。
我们的课前10-15分钟,不是复习上节课内容,是最放松的分享,是最爽快的吐槽,更是最真诚地关心。一个孩子,只有内心安定了,才能去做接下来的应该做的事情,比如认真听一堂课,比如专注画一副思维导图。
这些分享时刻多了,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我自己,因为治愈他们的同时,更是治愈了我自己。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苦难,多一份理解,多一些看见,再大的苦难中,也有光的照入。
生活总有裂缝,是的,因为光需要照进来。希望在我的教学生涯中,能给更多孩子带去一束又一束的光,也为自己带来更多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