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肉食性动物,原始社会里男人最重要的职能就是打猎。后来有了职业分工,人类学会驯化动物,屠夫便成为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
虽然屠夫这个职业如此悠久,对人类社会又是如此重要,然而屠夫的社会地位却十分低贱卑微。贵族们一边把屠夫们准备好的太牢、少牢无比虔诚地奉献在宗庙前,一边毫不客气地把屠夫扫进社会最底层的角落里。春秋时期齐国大政治家管仲,在他的著作《管子》里把平民阶层分为“士农工商”四类职业,而屠夫和贩夫走卒、引车卖浆之流一样,还在这四等公民之外,换句话说,连筷子都提不上去。
不过,正是由于屠夫职业的工作特点和不被主流社会所认可的卑贱地位,使得在这个群体中隐藏着许多能人异士和英雄侠客,正如明朝学者曹学佺所说,“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在太史公的旷世巨著《史记》里,就记载了几个让人过目不忘的屠夫故事。
最坚忍决绝的屠夫:聂政
聂政的故事其实是一个买凶杀人的故事。
主谋者叫严仲子,是春秋时期韩国的一名高官,很受当时韩国的一把手领导韩哀侯宠幸;被害者叫侠累,是韩国的相国,相当于韩国的二把手。
这是一起由私人恩怨引发的血案。
严仲子和侠累相互构陷倾轧,关系十分紧张。背地里勾心斗角那也就算了,两人的矛盾后来发展到白热化,在朝堂上当众相互指责谩骂。侠累把严仲子逼急了,后者竟然在韩哀侯面前拔剑要去砍侠累。
事后,严仲子心里十分害怕,因为侠累在韩国势力庞大,严仲子虽然受一把手宠幸,毕竟势单力薄,远远不是侠累对手。他很担心侠累会对他不利,所以就连夜逃走了。逃亡的路上,他决定先下手为强,找人把侠累干掉,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他看中了聂政。
聂政年轻时是个熊孩子,好勇斗狠,有一次和人打架不小心出了人命,只好带着老母亲和姐姐跑到齐国避难,做起了屠夫的营生,母慈子孝,一家人虽然穷困,倒也其乐融融。
所谓无巧不成书,严仲子也逃难到了齐国,他听说聂政胆子大,手底下硬,觉得此人是最合适的人选,于是亲自上门做工作。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他多次到聂政家,亲自捧杯向聂政老母亲敬酒,并奉上黄金百镒。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严仲子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用钱来买聂政一条人命,好为他去刺杀侠累。他见到聂政,有如下一番说辞:“臣有仇,而行游诸侯众矣;然至齐,窃闻足下义甚高,故进百金者,将用为大人粗粝之费,得以交足下之欢,岂敢以有求望邪!”第一句话,赤裸裸地表明了他行游诸侯的目的就是为了找人帮他做事,第二句话,又假惺惺地说哎呀其实我只是想和你交个朋友,没有其他意思。
真觉得屠夫没文化好骗么。
聂政礼貌地拒绝了严仲子的黄金,却把严仲子对他的“好”牢牢记在了心里。在内心深处,他已把严仲子引为知己。
他不是傻子,何尝不知道严仲子的真正目的!但是在他短暂的一生中,除了严仲子之外,从来没有人这样看得起他,他卑微的生命因为严仲子的来访而有了不一样的色彩。就为了这一点,他就可以无条件为严仲子去死!
所以他坦白地对严仲子说:臣之所以忍受屈辱栖身在市井屠夫之中,不过是因为要奉养老母。老母尚在,臣不敢以身许人。
这句话隐藏的意思是,等老母不在了,我聂政甘心为你所用。
严仲子听出了聂政的话外之音,他满意地走了。
聂政奉养老母亲天年之后,再无牵挂。他毫不犹豫地单身仗剑赶赴韩国,直入侠累府上。侠累府设防严密,却根本未曾预料到居然有人会如此大胆独自前来行刺,猝不及防之下,聂政的长剑已经刺入侠累胸膛。
刺杀成功之后,聂政自知不能幸免,格杀数十卫士,以剑自毁面容,剜出双眼,剖腹自尽。
从聂政的举动来看,他刺杀侠累然后自残自杀,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最后的结果也早在他的预料之中。他之所以坚忍决绝,慷慨赴死,只不过是为了“人以国士待我,我当以国士报之”这几个字而已。
在那一滩赤血之后,我们仿佛可以见到严仲子抚须而笑的身影。
最侠肝义胆的屠夫:朱亥
朱亥,市井之中一屠夫,是侯赢的朋友。
侯赢是魏国都城大梁看守夷门的小吏,年过七旬,家中贫寒。
大梁城中有一个名满天下的贵族,就是当今魏国国君魏安釐王同父异母的弟弟、“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
战国时期,各国间互相攻伐,纷争不断。各国采取各种措施招揽人才,力争使本国在经济、军事、外交等处于战略优势地位。战国四公子,就是以礼贤下士闻名诸国的四大巨头,他们分别是:魏国信陵君魏无忌,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和楚国春申君黄歇。
据说信陵君门下有三千食客,蔚为壮观。
信陵君听说侯赢十分贤能,备下厚礼亲自前往相见,侯赢拒不接受。信陵君备下盛大酒席,亲自驾车往请侯赢,侯赢也不谦虚,跳上马车坐在上座,大喇喇地说:臣有一个朋友在市井之中做屠夫,请公子带我去见他。
到了地方,侯赢下车与朱亥言谈良久,信陵君神色谦和,一点没有急躁的样子。
侯赢把朱亥介绍给信陵君,说道:朱亥之贤,世莫能知,只不过故意隐藏在屠夫中间罢了。信陵君于是倾力结交,朱亥却不为所动。
信陵君颇有责怪之意,心想你这屠夫,架子未免也太大了吧。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赵长平之战,赵国大败,四十万赵军被秦将白起坑杀。秦军越过长平包围邯郸,赵国形势危如累卵,灭国就在旦夕之间。
赵国、魏国有姻亲关系,信陵君姐姐是赵国平原君的夫人。赵夫人数次以书信向魏国求救,魏王派大将晋鄙率领十万大军前往救赵,秦国发来外交文书恐吓魏王说:我国攻陷赵国,指日可下,敢救赵者,待我国破赵之日,必以大军攻击之。
魏王害怕,命令晋鄙停止进军,观望形势。
信陵君心中十分清楚,秦国虎狼之国,一极独大,六国如不联手抗秦,则迟早会被相继吞灭。他极力劝谏魏王,魏王却始终不能采纳他的意见。无奈之下,信陵君带领宾客百人前往赵国,决意与赵国共存亡。
他路过大梁城夷门,见到侯赢述说情由,没想到侯赢只是淡淡说道:公子好好干吧,老臣年老,恕不能跟随同往。信陵君前行数里,心中很不高兴,心想我去赵国赴死,你难道一句话都没有交待?愤愤不平之下,他调转车头回去找侯赢理论,侯赢大笑,授以“窃符救赵”之计,以兵符调动晋鄙军击秦救赵,信陵君果然通过魏王最为宠爱的如姬偷到了兵符。
再次出发的时候,侯赢安排朱亥随同信陵君一起前往,并叮嘱说:晋鄙如果接受兵符则罢,如有疑心,请朱亥杀之。
朱亥大笑道:臣不过是一个在市井中鼓刀的屠夫而已,公子数次前来相请,臣不为所动,是因为小礼没有大用。现在公子为了国家亲身犯险,这正是臣为您效命的时候啊。
信陵君到晋鄙军中,一切都正如侯赢所料,晋鄙老成持重,对信陵君产生了疑心。朱亥见势,以藏在衣袖中的四十斤铁锥将晋鄙击杀。
侯赢、朱亥,可以说是侠客的典型代表。他们身处社会的最底层,却具有独立的人格,自由的精神,绝不因信陵君尊贵的身份而自轻自贱,始终以平等的地位与其交往。信陵君有救亡图存的国家大义,他们则有重然诺、轻死生的侠义气质。事成之后,侯赢在大梁朝着赵国所在的北方自刎以谢,朱亥则飘然远去,不知所踪,只在史书中留下了惊鸿般的一瞥。
李白《侠客行》诗评述此事说:“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又说:“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李白是他们的知己。
最神秘莫测的屠夫:狗屠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两千多年来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然而其中却隐藏着一个千古之谜,一个可能会改写历史走向的谜。
荆轲出使秦国之前,太子丹为荆轲配备的副手名叫秦舞阳,据说此人十三岁即在闹市中杀人,荆轲对此人却不满意,“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治行”。太子丹多次催促,荆轲怒道:只顾去而不顾完成使命回来,那是没出息的小子!我之所以还没有出发,是要等一个朋友与我同去。既然太子认为我拖延时间,那就出发吧!
荆轲要等的这个朋友是谁?
千百年来,人们对此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要知道,“荆轲刺秦王”之“刺”,是太子丹与荆轲商定的下策,其上策是在大殿上劫持秦王嬴政,逼迫其签订协议,退还所占领的诸国领土。
而秦舞阳就是因为被秦宫廷的排场威仪所吓倒,“色变振恐”,引起秦王疑心,因而无法进入大殿,使得荆轲不得不在没有人协助的情况下独自面对秦王,上策无法施行而改为下策,最终功亏一篑。
如果荆轲在等待的那个朋友能够与他同行,那么最后的结局是不是有可能不一样?
当然,要逼迫嬴政放弃统一天下的意图,只不过是太子丹天真的臆想,无异于与虎谋皮。但是,如果刺杀秦王成功,那么可以肯定的是,此后的历史走向将完全改写。
所以,人们一直在探询追问,荆轲要等的朋友,到底是谁?
对此人们有种种猜测,有人认为是盖聂,有人认为是鲁勾践,甚至还有人认为是张良。当然,也有人提出了一种说法,这个朋友,应该是《刺客列传》中所提到的狗屠。
关于狗屠的记载,一共只有两句话。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神秘的狗屠,没有姓名,没有生平事迹,笼罩在他身上的迷雾,一直困惑了人们两千多年。
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根据极少的线索做出一些合理的推断。
推断之一,这个狗屠,很可能像朱亥一样,也是一个隐藏在市井中的高人。
荆轲是个胸怀大志的人,他所交游的对象,如盖聂、鲁勾践、田光、高渐离,都是身怀一技之长的人物。作为荆轲在燕国的好友,狗屠没有理由是一个平庸之徒,他应该和荆轲类似,有相同的志向、旨趣、胆略。再由狗屠的工作性质,我们可以猜测他颇具武力。这样一个人,一定不会在荆轲出使秦国时冷眼旁观,他也有能力协助荆轲,完成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推断之二,荆轲出发时,狗屠很有可能不在燕国。
荆轲在等待朋友时,“而为治行”,意思是已经为他准备好了行装,这说明朋友已经答应了荆轲的请求与他一起出使秦国,否则荆轲不会提前连行装都帮他准备好了。荆轲出发时,太子丹及其门客白衣送行,高渐离击筑,送行的现场唯独不见狗屠。假如狗屠在燕国,以他和荆轲的友谊,他会缺席如此重要的场合吗?这显然是不可想象的。
狗屠完美地满足了荆轲“有所待”的所有条件。他有胆略有勇力,并且会毫不犹豫地相助荆轲。他星夜兼程往回赶,却只见到易水河边寒风似刀,落叶漫天。
他望着河水喟然叹息,然后转身消失在历史的茫茫烟尘里。
最飞黄腾达的屠夫:樊哙
由屠夫而封侯的,大概也只有樊哙一个人了。
樊哙是刘邦老乡,在沛县市井里以屠狗为业。他从小就跟着大哥刘邦一起混,刘邦起事闹革命之后,樊哙寸步不离左右,鞍前马后、耳提面命,为刘邦做了很多事情。
刘邦打天下,樊哙更是充当了急先锋的角色,常常是一个人带头冲在最前面攻坚克难,军功不断累积,爵位也不断提升。
后来,他娶了刘邦老婆吕雉的妹妹吕嬃为妻,和刘邦做了连襟,成为刘邦心腹中的心腹,铁杆中的铁杆。
樊哙最大的功劳,是在鸿门宴上救了刘邦的性命。
鸿门宴上,项羽杀与不杀刘邦,一直在两可之间,所以范增安排项庄舞剑,项羽没有阻拦;项伯起身相护,项羽也没有反对。
然而项伯是项羽的父执辈,体力、精力都不如年轻的项庄,情势一直照此发展下去,项庄冲破项伯的保护刺死刘邦,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在宴席现场的张良是文弱书生,在此情形下也帮不了刘邦任何忙。
幸好张良聪明,他找来了等候在军门外的樊哙。后者见形势危急,不管三七二十一,拥盾带剑直突入项羽营帐,在项羽面前喝酒吃肉,面不改色,并且直言不讳地批评了项羽的做法是“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一举攻破了危困之局,使刘邦有机会尿遁成功。
樊哙在最危险的时候挽救了革命领袖刘邦,难怪连太史公都感慨地说:“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那天要不是樊哙奔入军营指责项羽,沛公基本上没戏啦。
此后在楚汉战争期间,樊哙也一直坚持战斗在革命一线,攻城拔地,居功至伟。汉朝建立以后,樊哙被刘邦封为“舞阳侯”,到达了个人职业生涯的顶峰。
在刘邦清洗异姓诸侯王的过程中,樊哙也发挥了很大作用。刘邦一共分封了七个诸侯王,清洗了其中的六个,六个之中,樊哙参与清洗的就有四个。
心腹如此铁杆如此,最后也没有逃过刘邦的猜忌。刘邦晚年病重,有人在他跟前告状,说樊哙和吕氏勾结,等他归天后就要向他最宠爱的姬妾戚夫人和儿子赵王如意下手。刘邦急火攻心,命令陈平周勃速速前去将樊哙斩杀。陈平这阴谋家多留了个心眼,没有直接把樊哙杀掉,而是把樊哙押解到长安听候刘邦处置,到长安时,刘邦就驾崩了。
樊哙终于捡回了一条命。
回头想想,人生真的是太刺激了,早知道还是安安稳稳做个狗屠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