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没有意识到这两种语气有什么不同?知道我今天看到一对情侣的对话,透过屏幕,我都觉得说出这两句话的双方,好像不怎么存在一个相对平衡的位置上。
如果感情还在相互试探中,这样的两个词是不是也是有两种比较直接的感觉。一方小心试探,才会问出来“想我么”?生怕对方忙于其他的事情,过多的挤占了自己在对方心里的位置,这三个字说出来肯定多少有些不那么自信。但是如果一方笑嘻嘻的样子说“想我啦”?这种肯定的语气肯定就是笃定自己在对方心里的位置坚不可摧了,或多多少的透露着在这段还未开始的感情里的已经有了自信。
爱情已经稳定的时候,这样的话还是同上面的感觉差不多。一方问到“想我么”?那多是在感情中付出的比较多的一方。希望通过这样的试探感觉一下对方心里的位置,这样才会对自己的付出值不值有一个判断。一方说到“想我啦”,多数都是在感情中获得比较多的那方,因为人只有不断的得到,才会有自信。“想我啦”这三个字应该是对过去的得到有一些认定或者坚信的地方。
爱情这个东西从来不是平衡的,总有一方付出的多一些,一方得到的多一些。所以特别像陈奕迅《红玫瑰》里的那句歌词:“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所以再看看这两种对话中,应该可以理解成有得不到的“想我么”和在偏爱的“想我啦”。
如果我一直固执在爱情中,好像有些片面了,把这个观点放在家庭中,一样实用。特别明显的就是孩子去上了大学,家长突然觉得身边没有孩子的事情来烦扰自己,很多家长的感觉多是心里空荡荡的。这种感觉是我工作中在身边的老师傅身上经常感觉到。
其实仔细想来我上大学的时候,宿舍里的电话好像也是打进来的多,打出去少。有人说上学的时候,钱少呀,只有等家里打电话过来。这个说法好像倒也说的过去,但是又觉得不是那么一回事。
上学的时候,谁抽屉里没有一沓子的IP卡,说来是为了积卡,其实还是在与人交流中留下的证据罢了。大家应该时常会从电话里听到父母问你都干了些什么呀?直接的妈妈就会直接问“想我们了么”?这个时候爸爸也多是在旁边,等着妈妈问这样的话。这边的孩子要是情商比较高,多会说想了想了,要是脑袋有点不那么会绕的人,多半会说这么忙哪里会想,或者用其他的事情打岔就过去了。
孩子在这边有的时候接上电话,多半会问:"什么事?",但是可能有的时候父母打电话就是想听听声音罢了。倘若笑嘻嘻地说:“妈妈,想我啦”?电话那边的妈妈肯定会高兴的说是呀是呀。
我上面列举的例子,其实大家应该都能感同身受。感情中总有人希望自己的付出对方可以认可,但是却多用疑问句?可能还是心里存在这疑问吧。得到的一定要用肯定句,因为知道自己得到的感情就是这么笃定。
我一直认为感情中最好的是势均力敌或者是平分秋色,但是怎么可能平均。所以最好的感情还是有人付出,但是得到的人懂,得到了就付出的人一些回报或者肯定,这样的感情也是幸福的一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