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谈到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我的一位大学同学说,在苏州大学,他参与过朱永新教授的座谈会,他觉得朱永新在苏州大学里,并不是最牛的教授,有好几位比朱永新厉害多了。这话我相信,我也谈了我自己的看法,朱永新的厉害可能并不在于他提出、或者独创了什么新的教育理论,而在于他的新教育实践,改变了许多学校、老师,最主要的是学生的发展路径。新教育成立十几年以来,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界的一股清流。
朱永新教授在他的著作当中也提到了这个问题,他说新教育是“行”教育,是相对于坐而论道的“学院派”,是行动教育。“行动才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他的新教育不仅仅提出了中国教育发展的理想:理想课堂、理想学校,更是把行动作为实现教育理想的唯一途径。目前已经归纳出了新教育的“十大行动”。及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的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我设数码社区等。
在朱永新的教育思想中,很显然是有着哲学的指导痕迹的。之所以重视行动,他解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哲学不应该单纯满足于“解释”世界,而更重要的在于“改变世界”。新教育的“改变”就是其四个追求: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一句话,教育也好,别的什么事业也好,最重要的不是提出什么设想,而是实践。
新教育之所以这么强调教育的行动或改变,也是源于几位管理学大师。朱永新在《管理学大师德鲁克》一书中读到一则故事:德里克父子去看望另一位管理学大师熊彼特。弥留之际的熊彼特对德鲁克父子说了这样一番话,我到了这样一个年龄、状况,我知道仅仅凭借自己的著作流芳百世是不够的,除非我能够改变和影响人们的生活。这句话给了朱永新以极大的震撼,即使是再多的教育学著作并不能改变教育的现实,能够带来改变的是人们的切实的行动。其实,这对于任何一个行业和职业来说都是如此,理论永远只能是起指导作用的,唯有行动才能改变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