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里的母亲有五个待嫁女儿,这种特殊的情况下,母亲会干出什么事呢?
这是我在读完《傲慢与偏见》之后想到的。
在19世纪初英国的一个乡村,乡绅贝内特夫妇有着五个女儿,贝内特夫人整日唯一能想的事情就是如何把五个女儿嫁出去,而且公认的道理就是——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个太太——而这个太太就是我的女儿。
内瑟菲尔德庄园来了一位新邻居宾利先生,一同前来的是他的朋友达西先生。
于是乎,在贝内特夫妇的二女儿伊丽莎白与达西之间的情感邂逅开始了。
而伊丽莎白的偏见与达西的傲慢碰撞出了——《傲慢与偏见》
这整个故事说起来也是挺简单的,就是因为误会产生的偏见与人性之间的交锋。
不过这最不简单的就是“人性”。源其当我们接触到外部信息时总会以最快速度接受、做出判断、得出反馈这一套一气呵成。但貌似总有容易操作失误的时候。
同样不简单的是对整个故事的时代背景。两百年前的英国社会中,上层的人当然整日是无所事事想着什么时候办舞会,去哪里避暑,哪里有帅哥美女这种事的。而这些故事的表象之后的背景如何,同样也是需要我们思考一下的。
最后,回到我最初想到的问题“现在的母亲在嫁女儿这方面也是这样想的吗?”
可能我觉得是差不多的,我是觉得“太阳底下,并无新事”的。贝内特夫人可能要求要名誉、庄园、马车,现在的丈母娘可能是要面子、房子、车子之类的。
这些东西都无太多本质区别,人的想法也没有太多改变,所以这些也是在平常不过的事了。
不知为何,《傲慢与偏见》总是让我想起了由蒂尼斯·艾葛温导演于2015年上映的《野马》,这是一部关于宗教、爱情、自由的电影。讲述了在土耳其的一个小村庄里,五个失去父母后由外祖母和叔叔照看的少女反抗以宗教为名的禁锢,追求自由的故事。
这部电影获得了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
我记得多年前我在电影频道的深夜引进片时段看完了这部电影,《野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至今难忘。
不仅是故事主题的沉重,剧情的悲惨,更是结尾的希望。
五位少女的命运各有不同,是忍受、是反抗、是逃离、是死亡或新生。
在阅读书的时候,在观看电影的时候总能想到些相关无关的东西,也算是一种乐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