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 Museum 1.0系列的时候我就知道,一直没有去看,2.0系列果断去看了。我不畏惧那些明亮灯光下的展品,我畏惧黑漆漆的91cm。明明最怕黑,却不得不选择黑暗,因为发病的时候反而黑暗里最舒服。
每次情绪失控的时候都习惯躺在地板上关着灯发呆,静静的躺着让我觉得心里会好受点,我用失眠的方式去治愈自己。
很多事情它没有个头绪,你不知道它从何而来,也不知道因何终止。我只知道我痛恨那些语言暴力,我想要的不过是爸爸的一句关心,梦好好跟我说话,那些压抑着的情绪总在深夜里爆发,它像无数条藤蔓从心口涌出,困的我无法呼吸。周而复始,第二天又重获新生。
我渴望有人能把我从这种深渊里捞出来,那种溺水的濒死感让我特别累,不是困了的那种,是说不上来的那种无力感,浑身瘫软。我曾以为他是我的那道光,可后来才发现,刺死我的利刃也是他。比以前孤零零独自一人的时候还要累,不习惯,不适应。后知后觉悲喜需要自渡,没有人能解救深渊中的你,谁都不靠谱,也不在相信任何人。
反正我想要的都得不到,反正我总是被剩下的那一个,我永远处理不好一段我想要的关系,他们一定很讨厌我吧,那些见不得光的想法疯狂的堆脑子,我快要炸掉,根本停不下来,也无人理解,他们只会用一句想太多,你太敏感打发我,可能吧。这样自己我都讨厌,所以他们不喜欢我也并不奇怪吧。我开始用一种摆烂的态度,去推开身边的人,会难过呀,怎么不难过,可是难过还是会推开。知道不对知道不好可是控制不住,我也很无奈。
后来索性不再期待,因为失望了太多,所以不期待会很平和,情绪也少有起伏,意外的惊喜会很快乐。更喜欢独处,去做喜欢的事,不在分享,也不在去述说那些过去很久的事情。变的随性,我始终认为,人这一生,除了死亡,其他都是擦伤,可我连死都不怕,还有什么可畏惧的。越来越静,也越来越通透。不在介意外界的眼光,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待人处事风格。
经历越多越温和,喜欢像小孩一样的活着,并不是傻也不是装。我是觉得小孩的状态让我很舒服,简单,讨厌一切复杂。也不喜欢迁就,因为觉得很累,喜欢自由。开始背包到处走走,去看喜欢的风景。我把那些悲喜变成文字去记录生活。
悲喜自渡挺好,未来的日子里想着齐腰的长发,背包把想去的地方一个一个打卡。已经痊愈的我,想要去好好拥抱这个世界,想要好好看看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