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大地好像是水洗后的画面,抹去了花的缤纷,树的葱绿,只剩下灰蒙蒙一片。树枝们争先脱去叶的束缚,自由自在,光秃秃像是脱掉衣服的人,重新回到了本色。
蜷缩在家中,翻开一本书,泡上一杯茶,思绪随着书中飘到远方,再折回眼前,就这样远远近近。突然,书中不经意的几个字眼,一下子触碰到脑中的某个神经,大脑中那座装有美好记忆的小屋迅速打开了门。暖暖的记忆像一阵疾风后卷来的樱花花瓣,打着旋,飘飘洒洒,漫天袭来。原来心灵的满足就这样来得静悄悄,没有一个招呼就来了,又不吱一声就走了。
美好记忆的模样
人对美好的记忆一开始总像是站在远处看画。画面是震撼,是平和,是让你驻足脚步,还是令你压抑不悦,仅凭远眺就足以让大脑回味。那些恍惚走神、时不时又乐出声来的人,常是掉进了一个记忆的片段,深陷一种自我陶醉的网。因为陶醉本身便能让一个小小的幸福无限放大。最初,美好的记忆就像是一个望远镜,再远的距离通过它,尽收眼底。而之后,它似乎有了一种扩散性,就像水中的一滴油迹,慢慢扩张,伸着腰身向外游动,并逐渐扩大自己的地盘,将一些原本普通的记忆也侵占了过来。
陌生城市遇到的一个迎面而来的微笑,一旦印入了记忆,每每想起,甚至会对这座城市倍有好感;失意时一句看似不起眼的鼓励,一旦投入了内心,便像是为内心充上了电,即便电量不多,但却能让你有了动力。而在回味时,这些愉悦内心的点会逐渐放大,在时间的奔跑中,它们像种子一样,发芽后长出枝叶,而随后当你碰到枝叶的任何一处,都会牵动你的神经,让你满足。
“独库”记忆
整理电脑时,突然翻到了十年前去新疆时的照片,那是一次将近一个月的深度游。在当地司机的推荐下,我们的包车踏上了一条极具挑战的“独库公路”(从南疆库车到北疆独山子)。它横翻天山,连接南北疆,500多公里的路程当时多是石砾路。这条路最早为军用,而后成为南北疆交通运输的上选,尽管道路艰险,山体滑坡时有发生,但相比以前到北疆需绕走喀什,共有1000多公里的距离,这段路程缩短了近一半。但我们的选择显然不是为了节省路程,而是想收获一些意想不到。
车辆一路行驶,深入天山腹地,一面傍山,一面临河,三分之一的悬崖绝壁,五分之一的高山永冻层,道路的艰险,可想而知。路上几次遭遇塌方,在山顶路段最窄处——“老虎口”又遇到了当地“路霸”,现在回想起,依然有些胆战心惊。
但艰险的另一面却是无法描绘的内心震撼,美得令人窒息的神奇景致。有直收眼底“火焰”般红褐色的库车大峡谷;有火山岩、沉积岩、变质岩等丰富的山体构造,它们仿佛将人置入中生代板块变动后山体隆起的壮观奇景,珊瑚、层孔虫、类化石,记忆着上亿年的沧海变化;有陡峭岩壁下,让山谷中弥漫着芳香的成片野花;有如翡翠般的大小龙池。在车驶入山顶后,终年积雪的山峰将寒气直接逼来,仿佛在宣告它的不可侵犯。
穿过海拔3390米的中国最高隧道后,景色由群山陡峭一下子完全舒缓。平缓的高山草甸悠远宁静,一群群黑头羊在牧人的呵护下缓缓走过,炊烟袅袅从远处的蒙古包中阵阵飘来。而巴音布鲁克草原上的“九曲十八弯”,更是在落日余晖下变成了金色的河流。这条中国最美公路之一的——独库公路,让人在一天内体验到从夏到冬再到秋的四季变化,而一路上峡谷、群山、冰川、草甸的景色变幻,仿佛大自然一幅时空穿越的巨作。
当一组组照片在鼠标的点动中慢慢划过,十年前的翻山经历像倒带一样历历在目。而随着时间的远行,记忆将它的美好逐渐扩大,当时触动到我的点如今变成了面,而以前觉得照得并不好的照片,现在看来也充满了美好。
很多时候,沉淀记忆的确需要时间,在时间的酿制中,它会慢慢发酵,越来越醇。独库公路,它令我将记忆中的美好扩大到了整个新疆,直到现在,每每看到有关新疆的报道,有关天山的照片,十年前的记忆便一下子被触碰,它们如开闸的洪水,一股脑地涌了出来。
不好记忆的模样
但一些不好的记忆,一开始却是像在近处看画。画面上的笔触、色彩,甚至一些瑕疵都因为距离过近,而充分暴露。对于细节的记忆,常是清晰而具体,一次朋友间的冲突,一次同事间的矛盾,一次婚姻中的争吵,人在倾诉时,常是一句话、一个词、一根针的粗细都能详细说出。而这时,就像是带上放大镜,已将某一点完全放大,而抛开了整体。但随后,当你慢慢退远,回到一个正常距离时,这些笔触、色块、瑕疵,又渐渐重新融进了整体,重回了它的位置。时间的流逝,让原本清晰的不好记忆慢慢柔化,失去了棱角。甚至开始向美好的一面转化,或是说被美好慢慢侵占。
读研时有两位老师,一位飘逸儒雅,风轻云淡,对学生平和友善,每每见到,都让人如沐春风,放松而亲切。对他的评价,除了“好”之外,很难有其他的描述。而另一位则是风风火火,雷厉风行,对事情极其挑剔,对学生的训斥也是常事。每每遇见,便如同夏日里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这时街边的小店,路旁的屋檐,成了大家应急的避难处。若运气不好,一不小心身处旷野,浑身淋透不说,接下来的几天还可能会伤风感冒,喷嚏不断。每当提到这位老师,大家除了心中怒火,咬牙气愤,很难搜出一个“中性”词来描绘。
若把时间看作一条不断向前奔跑的河流,那记忆便是随河水带落下的沙砾。在流水的冲刷中,沙砾被洗净泥土,打磨圆润,只剩下最坚硬的部分。在毕业工作后,数次的同学聚会上,每当谈到这位老师,大家不但没有了怒火,赞美之情也开始悄然抬头。当初大家认为他对事物的挑剔,此时变成了对事物的高标准;而原来令人不悦的训斥,此刻也被解释为对学生的一种高要求,只不过是不加修饰,比较本真罢了。大家一起回想起与老师做项目时的数个日夜,反复推翻方案,反复修改,批评如一日三餐般日常,但现在想起,让人折磨崩溃的设计过程却变成了一种专业强化的方式;而批评更是成了一种耐挫力的塑造。对我来说,想想自己对工作的苛刻与高要求,或许都与那时有关。在时间的距离中,我们不再盯着画面上某一笔触,甚至细小瑕疵,而是远看到整体,甚至是变换了角度。
人的一生,不过是在慢慢地注满记忆的蓄水池
如果说时间是一种财富,那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便始终在支出着这笔财富。年少时,支出在学习、交友、恋爱,中年时,工作、家庭、哺育新的生命成了主体,而年老时,身体的保养维护,对第三代生命的照顾,又不断在时间的存折上一点点取现。直到永远闭上双眼,我们用完了时间账户上的最后余额。而如果把记忆看作一种财富,那在成长中,我们却是一直在积蓄着这笔财富。成长中的片段,像一个个硬币,越积越多,直到将记忆的储蓄罐装满。
记忆也像一个蓄水池。年少时,记忆在池中只有一小处空间,余出的大面积空白留给了对未来的畅想;中年时,水池里的水已注入了一半,它们变成了一种经验,被人们四处使用,剩下的一些空间,可继续留给幻想;而到了老年,记忆注满了整个蓄水池,人在此刻收获了一生中最为丰富的经验,往昔岁月也开始如电影般在大脑中回放。
而记忆的过滤、筛查、转化功能,又不断将种种的美好再现,将原本的不美好柔化,变化角度,重新呈现。之前的艰难坎坷,不幸遭遇,不管当时多么无法承受,年老时也不过只是记忆中的一部分,正方体中的另一面,它的功效,此刻与美好并无不同,只是让生命更为丰富。
当记忆的宝库被装满时,美好的、不好的、快乐的、忧伤的,最终都会在记忆的筛子下,罩上一层美丽的网,变成一个个岁月的代码,如文件般储存在大脑的硬盘中。而文字与照片,此时变成了记忆的两种储存方式。对于人类来说,要是没有文字的出现,历史早已在更替中逐渐被遗忘;要是没有摄影的发明,人类今天的记忆也不会如此绚丽多彩。而对于一个人,写作中,一行一字记录下了思想的变化;旅行中,镜头下一个个瞬间的扑捉,又是一段将生命扩宽了的记忆。
投资记忆
在有能力时,不妨多为记忆的蓄水池注入些水流,为记忆财富的账户里做些储蓄。如果说什么是最有价值、最能升值的投资?相比房产,教育,投资记忆或许人们不会让人关注,因为它太抽象,无法触摸。但其实,若你了解它后,在周而复始的生活中,在一种习惯性的模式里,寻找一些别样,走到不同城市、不同国家,感受世界的精彩,将生命的宽度不断扩大,并尽量用文字与图片记录下它们。在几十年后,所有的收获都会让你沉浸于满满的幸福,那时内心这笔记忆的财富是任何人都无法感受,唯一属于你自己的。
当我们还在为眼前一些烦恼所纠结,为人生中的一些悲伤而愁苦时,不妨退远一些,让画面显现出它的整体,让自己从细节上抽身出来。想想等到了有一天,老得哪也去不了时,打开记忆蓄水池的闸门,那些美好的,不美好的,幸福的,悲伤的,最后终将化作一个整体,在一幕幕的环绕中滋养着内心,让你感受着生命的恩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