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特殊的日子,有些话能说,有些话不能说,所以,还是说点儿不会被屏蔽的吧,比如,种地。
每到周末,和朋友一起带娃出去是必然的安排,这个周日,我和邻居晋向华一起,两家5个大人带了3个娃一起去了位于北六环附近的一分地农场,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
我成为一分地农场的会员,还是缘于去年的春节后,因为给暴风影音的冯鑫帮了一点小忙,事后被冯老板介绍进来的,这个组织的逻辑是,即使亏钱也不卖菜,只为100名会员种地,所有的会员都必须来自朋友介绍。
一分地的农场主老徐,是互联网行业中的一位前辈,08年把上一个公司卖给江南春之后,他就把手机关了10个月,跑到城外种地,对,就是城外,我印象中的08年,六环还没完全贯通,五环就已经是郊区了,老徐当时就驻扎在这块近邻六环的地里翻土。
老徐说,转到这个事情纯粹是偶然,本来他自己是想退休做个木匠的,他先搞了一个小院做木工活儿,因为来的都是圈里的朋友,刚开始大家都对做木工这个事情很有兴趣,但后来这些人中有一些类似冯鑫这样的吃货,就把兴趣转移到了小院里养的鸡身上。。。。。。
鸡吃完了,朋友们说,你能不能专门搞个地儿多养点鸡,于是。。。。。。唉!老徐显然不是个会拒绝的人呐!
养鸡、种菜、喂猪、采摘、捞海鲜。。。。。。朋友们的需求越来越多,最后老徐干脆专职做起农场,圈了这块两百多亩的地,这还是最早的一块地,现在一分地农场在黑龙江有大米的基地,在海南有越冬的田,对了,我在这院子里居然还看到两只孔雀!
最初的吃货团还是那百十来个人,那么,到底是些什么人,这么能吃?看看下面这张图就知道了。
孙总、柳总、雷总、陈总、冯总、贾总、张总、黎总、王总、赵总。。。。。。别问我这些总都是谁,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吃货。
我问老徐,种地,是情怀么?
老徐说,都是为了朋友,然后。。。。。。就这样了。
现在的一分地农场,一直是亏钱的,但没办法,按他们这个方式种地,不可能赚钱,因为是为朋友们种,为自己种,所以老徐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凡事都要亲力亲为,不假手于外人,按他的话说,食材这个事情,太重要了。
坚持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成本高得离谱,一分地农场的菜,没法拿来卖,因为即使按会员价给我们送到家里的,每斤都还得亏上个十几二十块钱,如果拿去卖,没人买得起。
一分地农场有一些看似无法理解的规则,比如,会员不能选菜,农场送什么过来你就吃什么,会员每周都能收到农场送到家的菜,但在送到之前,基本上大家不太清楚会有什么,有时候老徐在会员群里会打个招呼,比如,这周西红柿下来了,下周可能黄瓜不错,最多也就这样了,而我经常能在菜篮子里发现自己不认识的菜。。。。。。
老徐说,一分地只做应季的菜,所以,你们到了啥季节就吃啥好了,这是最健康的,所有反季的蔬菜,其实都有些问题。对这个理念,我是深以为然的,顺应天道,才是人道啊。
从08年到现在,老徐自己吃的也都是一分地农场的食材,包括现在吃海鲜都是包了船自己搞来,他说,如果今年我不去海南,那今年我就一整年都不吃海鲜了。
这样做的后遗症很明显,就是他现在进城没法吃饭了,多晚他都要回乡下家里吃。在城里下馆子,他吃完回家就拉肚子,除非是涮火锅。我们问为啥?他说,火锅也不是说就更干净,但是至少有高温消毒,其他一般炒菜什么的,食材都太差了。
老徐说,一分地现在是五位创始股东,包括他自己在内,大家算下来每年每人要亏20来万,目前有100多位会员,就是每年在每位会员身上还是要亏一万来块钱,但他们这几个人也都想得很清楚,这其实也就是请朋友吃饭吧!
(这个一分小院,是一分地唯一能自负盈亏运转的实体,完全是依赖各位会员旗下的公司做团建等活动来支持运营)
(会员们的房车,平时也放小院里)
(农场在很不起眼的地方,但是进来之后还是挺开阔的)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老衲不想吃肉)
我建议老徐考虑考虑做某个单品,把规模做起来养这个农场,他说也有考虑过,但是农业这种事情就是不能急,要慢慢来,以前搞互联网可能都是今天做了明天就要看到结果的事情,但是种地这种事儿,都是以年为单位来计算的,今年的想法,明年能尝试一下就不错,搞不好就是要两三年才看到结果。
连续做了这么多年后,从去年开始,一分地也有了一点点变化,原来100个会员的规模——相当于就是个朋友圈——也开始逐渐扩大,老徐测算过,如果这个朋友圈扩展到500人,基本上就不会再亏损了,那样大家持续做下去就完全没问题。
老徐说,争取先不亏钱,慢慢做,没必要追求规模和盈利,种地这个事情是要足够用心的,想赚钱肯定没戏,只能当成生活方式的一种了。
老徐选择的这种生活方式极为健康——自己身体变得越来越好,朋友也越来越多,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有极大满足感,人生如此,夫复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