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学习了关于银行的一些日常金融知识,竟有很大的意外收获。原本司空见惯的东西,竟都是误解。顿然感觉自己以前好无知啊!我总结了6个小知识,看看你能懂几个?
一、关于央行
1、比特币能取代国家货币吗?
已经被炒上天的比特币,因为其采用了去中心化原理的区块链技术,所以被很多人认为是货币未来的趋势,甚至认为会取代当今流通的货币,但在2017年,中国率先关闭了比特币的交易平台。
之前我非常感叹区块链这种技术的先进,再加上比特币在世界范围内被疯狂的炒作,我也曾一度相信了这样的传言。但如果不从技术的角度,而是从货币的信用属性这个角度去思考比特币的未来,答案就一下子明朗了。
央行生产货币,实则生产的是国家信用。老百姓之间的货币交易,国家信用做背书;各国间的货币利率浮动完全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实力和其他国家对于这个国家的信心。试问,如果改用纯靠技术支撑的比特币,那国家的信用如何发挥?国家的统治意志如何实施?
所以,技术永远是被辅助使用的,却不能取代人的意志。
2、央行降准降息是利空还是利好?
这两年我接触股票,经常听到降准、加息、降息等名字。听股评家说的多了,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思维定势:美联储加息、央行加息了,这是利空,尽快卖股票套现;央行降准了,是利好。
这里讲的“准”就是“存款准备金”,“息”就是“基准利率”。这两者其实只是央行用来调整市场规模信用、经济冷热的工具罢了,本身没有利好利空之说。说白了,你只要把握住其中的原理和规律,用好政策,对自己就是利好了。反之,就是利空。
存款准备金,就是银行需要留存下来应对储户提现的资金。这个比例提高了,那流通的就少了,市场上的货币相对就没那么宽松了。
基准利率,就是央行给出的一个市场利率水平,是一个参考标准,供各个金融机构来确定自己的贷款和存款利率。所谓降息,就是降低基准利率,各银行也会相应地降低贷款和存款利率。这样一来,老百姓就不大愿意把钱存银行,而企业家就更愿意去贷款。所以,降息后市面上流通的钱相对的就多了。
从原理上归类,存款准备金制度主要是控制了资金的量,而基准利率调整的是资金的价格。这两者都是央行调节市场经济的工具,而我们投资者要做的,就是通过这个工具去判断央行的想法。正所谓“想赚钱就得跟着政策走”。
以央行加息为例,如果小幅度加息,说明目前国家希望经济继续平稳增长;大幅度加息,说明国家觉得市场经济过热,泡沫太多,要踩刹车了,这时候负债太多的人就要注意了。
二、银行圈子
3、银行都是国家的吗?
以前不懂金融,总觉得开银行是国家行为,潜意识中就把银行与国企划等号了。其实这个误会大得去了。
当前我国的银行业,大体可分为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为中央军,就是“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它们是由国家信用作担保的,资金实力也是最强的。
第二梯队为股份制银行,比如:招商、浦发、民生、兴业等等,它们是全国性的银行,市场竞争力非常强,各个银行也都有自己的特色服务。比如招商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是非常好的,民生银行在小微贷款方面非常好。
第三梯队为城市(农村)商业银行,比如:上海银行、北京银行、重庆银行等等,这类银行的前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各地设立的城市信用合作社。它们的特点就是双重管理,即:行政上归地方政府管,业务上归银监会管。在实际运营中,各地搞建设的财政贷款都会通过这种银行进行,所以它们的地域性就特别强,是地方政府的“钱袋子”。
4、把钱存在哪个银行更安全?
既然刚才已经把中国的银行分成了三个梯队,那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第一梯队的五大行是国家队,当然是最可靠了。所以,很多人就会认为把钱存在五大行比其它银行更安全了。
这里就有个误区了。如果只是存款,就不存在哪个银行更安全的说法了。因为三个梯队的银行在业务上都归银监会管,那么央行就有一个“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即:任何银行在遇到资金危机时,可以向央行做抵押,央行就要放款帮助银行渡过危机。另外还有一个叫“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即:只要你在一家银行的存款不超过50万元,不管银行发生什么问题,你都能得到央行的全额赔付。
所以,银行安不安全,要分开说。如果单单是存款,各银行都差不多。如果是投资理财,那就差别很大了。
三、银行业务
当前银行的主要业务还是存款贷款,这也是银行最大的利润收入了。下面我要讲两个我们日常在银行营业点经常碰到的衍生产品。
5、货币基金是个什么鬼?
这与股票基金、债券基金一样,都是基金投资。不同的是,货币基金投资的是银行间的拆借款,而且相比较其它基金而言,它的风险要小很多。
我们在申购货基的时候,要注意两个原则:(1)要挑选散户型的基金。如果一个基金的散户比率低于40%,而你赎回频率比较高的话,就要小心了。因为机构比散户流动性大,当基金中机构占多数时,此基金的资金流动性会很大。(2)挑选中等规模的货币基金。按照2017年的情况,大概是100亿到400亿规模的基金收益率是最高的。
另外,在货币基金买卖时,有三个窍门:(1)如果对流动性要求高,尽量买T+1的基金;(2)周五不申购,周四不赎回;(3)月末、季末、年中、年底的时候申购货币基金。
6、银行理财产品是银行的吗?
我一直以为只要在银行里购买的产品,就都是银行推出的产品,银行是要负责的。我相信很多人也和我一样的想法。但其实这是错误的。
比如,从2012年开始,华夏银行的“中鼎财富”系列理财产品、平安银行的“聚金宝”、交通银行的“得利宝”都陆续出现了违约事件,由于理财产品是非保本的,所以最后银行根本不负保本责任。那你可能会纳闷:这不是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吗?怎么与它没有关系呢?
关系肯定有,只是通道业务关系,而不是责任关系。第一,融资商是不能随意集资的,超过200人的募资就是非法集资,所以它要挂靠银行;第二,银行本来销售渠道广、信用好,容易募集资金,所以就借个平台给融资商,从而收取1%到2%的通道费用。
所以我们在购买理财产品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要看清产品说明书上的产品投向。如果它投往的是现金贷、消费贷等产品,那么风险就特别大。我们要根据国家的政策以及新闻报道的金融事故,来判断产品投向的风险。
(2)要看清产品是银行自营的还是代销的。如果是代销,就意味着银行只是一个中间人角色,而产品具体的投向很难把握,建议不要投资这样的产品了。
(3)要看清募资方的信息。除了募资方的规模、行业口碑外,还要注意那些看上去名头很大,名目很多,但又不给出具体的经营业绩细节,这就要非常警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