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我选一个最喜欢的城市,那一定是杭州。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气质,而杭州与我最相宜。我与杭州的缘分还要追溯到年少之时。赵雅芝主演的《新白娘子传奇》让懵懂的我第一次领略到女子的婉约之美。西子湖畔的凄美爱情更为杭州笼上了浪漫的面纱。清波门、雷峰塔、断桥带给我无限想象,也在我心里埋下梦的种子。
花落花开,流光飞舞,我在不同的场合“遇上”杭州。
我在古典诗词里读到她,我在朋友的照片里看到她,我在别人的口中听到她,每逢这时,我的心便雀跃起来,我爱上这座城市,远在我到过它之前。
读一首诗,爱一个人,行走在喜欢的城市,是浪漫的。于是,每到春来,我便下杭州。
每去一次杭州就是与历史与诗文的一次约会。我在寻景,亦在寻诗。
每去一次杭州,都会有新的惊喜。
记得第三次到杭州,住在柳浪闻莺的旁边,毗邻着钱王祠。钱王祠虽不在我们的行程里,然而这么近,也就顺道去了。这一顺道才发现竟是意外之喜。祠不大,人不多,是纪念五位吴越王的,里面有刻有苏轼手书的表忠碑。偏殿二层有钱氏族谱和钱氏家训。原来明代的钱谦益,现代的钱学森、钱三强、钱穆、钱钟书等各行业的顶尖人才都是钱氏后人。可谓人才辈出。钱氏一族如此兴旺让我更加相信祖上积德,福泽后人。
试想逐鹿中原,问鼎天下,对一个王者是多么大的诱惑。哪怕只有一点儿的希望,也要一试。可是钱弘俶却睿智的选择了纳土归宋,避免了战争、杀戮、血流成河。百姓受益,子孙得福,一切皆有因果。钱氏特别的有智慧,从第一任吴越王钱镠开始,就传贤不传子,他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弟弟,而不是儿子。而后的吴越王也有这样效仿的,所以五任吴越王,其实是三代人。老吴越王钱镠还很文艺,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就是他的原创。不过这是我来了钱王祠之后才知道的。枉我网名还叫陌上花开呢,真是不学无术啊。
西湖畔人山人海,我们便去寻幽静的所在,坐着游2路,便来到了净慈寺。因是春天,还见不到古诗里接天的莲叶。寺对面的雷峰塔人头攒动,寺内却格外清幽,红尘已被隔绝在寺外。供奉着地藏菩萨的偏殿有一副对联: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我望着这对联良久,感受着菩萨的慈悲,心内悸动。我跪在菩萨像前,虔诚参拜。亦特意撞了二层的钟,钟声清越,回荡在山间寺里,让人身心俱受洗礼。
游飞来峰是在一个下小雨的清晨,因为是周一,又避开了早高峰,公交车上人不多。车子在蜿蜒的公路上悠悠前行,沿途俱是秀丽风光,各种南方风物尽收眼底。飞来峰下,水气缭绕,雾霭氤氲,恍然让人觉得是有神仙居住的地方,与“灵隐”暗合。飞来峰景区前的黄色照壁上有“咫尺西天”四个大字,震撼着每个人的心,让人不由带着几分虔敬进去。灵隐寺里提供香火供游客参拜,也有一些佛家典籍供游客取阅。其实,我去过的杭州寺院皆是如此。香火自取,是否放钱进功德箱也纯属自愿,没人强迫。
出了灵隐寺,往山上行去,便是永福寺。永福寺依山而建,所有建筑随着山势起伏,错落有致。春雨初晴,草木耀眼,飞檐吊角,溪水潺潺。青山翠竹之间,佛家的明黄格外醒目,也格外让人心静。小径两旁的小木刻上全是佛家禅语,引人深思。山顶还有韬光寺,三天竺也在附近。正应了“南朝四百八十寺”的句子。
第四次去杭州之前,刚好看了林清玄的散文,提到三生石。于是再去杭州时,特意去看它。
沿着下天竺旁的小路向后行去,路经小田、野花、溪流、红亭,在山坡树下,便可以找到三生石了。石头就是普通的石头,石身斑斑驳驳,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旁边的木刻上有相关典故。天色已向晚,站在它前面我心里沉沉的,甚至有一丝惊惧,在我印象里,这块石头不应该在冥界的奈何桥旁吗?或许是这里太静了,静到时间都已停止;或许转世轮回的故事让人感受到自身的局限与渺小。天道循环,浩瀚的宇宙里,个人的得失算得了什么呢。
因为时间有限,只进了下天竺参拜。上天竺与中天竺,就留待以后吧。据说天竺寺就是白居易笔下“山寺月中寻桂子”的山寺。
每次在去机场的路上,看到“最忆是杭州”的句子,心内都会有一丝惆怅。舍不得走啊!来时畅畅,去时依依。
新近读书读到歌妓琴操受东坡启发在玲珑山出家修行的故事,想来下次去杭州又有新惊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