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间,莫贵于人。而与人相处,亦并非易事。
曾国藩《冰鉴》中语云:“大旨亦辨清浊,细处兼论取舍。”
要看清一个人,不但在大处要分辨清浊,而且还要在细处分辨主次,方可做出取舍。
越是体察入微,越能洞悉出人心。
人与人之间,从萍水相逢到莫逆之交,必须经历无数的考验和磨难。
然而,人心方寸间,装下了世俗浮华,难免掩盖了虚伪与冷漠。
人心的背后,是往往被忽略的人性。深渊有底、人心难测。
学会看清一个人,才能够远离伤害与纷扰,懂得选择和取舍。
学会看清一个人,才不会愧对真诚与善良,坚守原则和信仰。
01
金钱,是看清一个人的试金石。
世事熙攘皆为利往,真想认识和了解一个人,钱是最好的试金石。
钱,不能衡量世间所有的事物,但它却会让你看透人情冷暖,让你彻底看清一个人的脾气和秉性,辨识出真心和虚伪。
杨绛先生说过:“惟有身处卑微,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
面对生活的难关,再深的情谊,倘若只建立在利益之上,就会让彼此失去信任。
有的人看起来精明算计,不愿损失分毫,殊不知最终凉了人心,也难觅知己。
因为,比金钱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品性,再冠冕堂皇的说辞不过是敷衍,只有真心实意的付出,才能收获一段持久稳定的关系。
《论语》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之德,恪守原则,不追逐名利,一生只将道义和良心视为最珍贵的品格。
1919年秋,林语堂赴哈佛留学,一年后奖学金被停,生活经费出现了困难。
身处异国,又没有他人协助,万般无奈之下,林语堂斗胆向老熟人胡适拍电报求助。
想到胡适善爱帮助他人,家里也并不宽裕,他便特别留言写道:
“能否由尊兄作保他人借贷1000美元,待我学成归国偿还。”
一个月期限还未到,他就收到了胡适的汇票,胡适还附言说明这笔钱是北大预支给他的工资,让他安心读书。
林语堂大受感动,一鼓作气在哈佛读完了文学硕士,又去了莱比锡大学读语言学博士。
毕业后,他谢绝了国内外多家著名院校高薪聘请,毅然回北大英语系任教。
半年后他攒够了钱,找到校长蒋梦麟,打算还给北大。
没想到蒋梦麟却说:“我当校长这么多年,北大从来就没有给教师预支过工资!”
林语堂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一直是胡适自掏腰包帮他完成了学业。
这份深厚的情义,也影响了林语堂整整一生。
水深静无声,失利人无踪,患难才能见真情。
危难之时,愿意扶你起来,给你力量支撑,帮你度过风雨的人,一定是你的贵人,要懂得好好珍惜。
反之,那些唯恐躲避不及,害怕祸及其身的人,会让你瞬间看清一个人的真面目,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再错将善良白白交付于他。
02
细节,能看清一个人爱不爱你。
常言道:“人心难懂,真心难求。”
一段感情的好坏,终究都深藏在生活的细节里。
爱情里,总有一些微小的触动,让你突然伤了心,也死了心。
总有一些事情,让你不经意中,就看清了一个人,看透了一颗心。
网友知然这样描述自己的婚姻状态:
“婚姻进入了倦怠期,曾经许下不离不弃诺言的人,开始对你做的饭菜挑剔,埋怨你照顾不好孩子,嫌弃你不爱装扮,甚至看低你的工作和家人。
那些争吵、冷战夹杂在细碎的时光中,积攒出数不清的失望和痛苦,让婚姻逐渐变成了一个人冰冷的牢狱。”
张小娴说过:“我不介意卑微,但我要在伟大的事物面前卑微,而不是在没有应答的爱情面前卑微。”
一场婚姻,让曾经的倾慕化为隐藏的锋芒,成了一把伤人的利器。
婚姻中,要想真正看清一个人爱不爱你,不妨看看他是否懂得宽容和感恩,是否明白善待和珍惜,又是否罔顾曾经同舟共济的艰难,以及如今一茶一饭的温暖和妥帖舒心的生活。
看惯了细节里的温暖,才能体会到真爱的存在。
有人曾说:“倘若没有李银河,便没有王小波的《黄金时代》。”
这话或许一点也不假。
初到美国留学的王小波事业受阻,只能留在家里搞创作,而李银河并没有丝毫不满之情,她不仅自己去餐厅洗盘子补贴家用,还一手包揽了所有的家务。
她用双手的力量和温度,给了这份感情最踏实的依靠,陪王小波度过了黎明前最漫长的一段黑暗时光。
苦难的生活并没有消耗婚姻的热情,只要爱依然是婚姻的底色,就必然能把酸楚的苦涩酿成醇厚的甘甜。
细节,决定了婚姻的质量和成败。
而彻底让人死心的,看清婚姻真相的,不正是不言不语的沉默、突如其来的指责、从未停止的抱怨,以及绝望后的幡然醒悟。
婚姻中,看清一个人,也就看懂了人生大半。
03
态度,能看清一个人真正的人品。
身处于世,一个人的态度,不仅体现着他的价值观,更深藏着一个人的人品。
不卑不骄的人,永远态度谦和端正,反之趋炎附势,态度表里不一的人,必然所非纯良之人。
彻底看清一个人,不仅是因为他尖酸刻薄的姿态,而是他内心缺乏真正的善意和尊重,这样的人,也必然不是可靠之人。
单位有位老同事,大家平日对他印象不错。
有次外出就餐时,他一直不停地使唤、为难服务员,有人好心相劝,他却毫不在意地说:“他就这个层次,他干的就是这活!”
那一瞬间,大家都对他的人品心知肚明,从此以后便很少与其来往。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
一个居高临下,始终将优越感凌驾于他人之上的人,不懂得设身处地的善良,更少了厚道坦诚之心。
而对一个地位低下的人颐指气使,不论他有多高的成就,都没有好的教养。
识人识心,交人交真。
对父母的态度里,也藏着一个人最真实的人品。
周国平说:“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则是种教养。”
生活中,有许多人往往将客气给了外人,将脾气撒给了父母。
有人工作压力大埋怨父母不争气,有人数落父母自私、不负责任,才造成了自己如今生活的不如意。
但是,父母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父母,他们会犯错、会苛责,也会有情绪。
如果对父母都无法做到和颜悦色,那要怎样才能坦然接纳所有的不顺,又怎会拥有把生活过好的能力。
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
一个人最大的教养,是原谅父母的不完美。
想要看清一个人,那就看看他对地位低下的人是否平等尊重,对待父母是否谦逊有礼。
前者丰富了我们的人生,后者丰盈了我们的内心。
人生在世,看清一个人,看透一些事,是为了让我们择良人相伴,留世间温暖和爱几多温存。
慧眼识得他人的冷漠,却愈发清醒地认识自己。
看清了人情冷暖,看多了世态炎凉,便学会了平淡对待人生,冷眼看尽繁华,不困于情,不乱于心,不执于念,守住一颗真诚又珍贵的心。
愿我们都能识得人心,辨得伪善,将真正的善良耕种在每个人的心田,让人生之路越走越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