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海之行——语文教学研修记

赵老师新教育知行合一169:

宜阳县董王庄乡中心小学

感谢教研室领导精心的组织,感谢学校领导的信任,感谢更多的人,感谢海门教育人的展示。是你们让我们有幸来到了长江尽头,大海之滨,亲临海门火热的语文教学课堂,体验高峰教学样态。还结识了这么多热情睿智的教育同仁。

图片发自简书App

通过本次研修,我们收获了五点认识和许多问号。

1、初步认识了学程。在最后两节课的教案上,看到了学程导航的编排模式。学程是理想课堂板块教学要求的具体化,有学程导学单、学生自学、小组展示、老师讲解等部分。接近于先学后教模式。

2、初步认识了每一课落实语文要素的原则。正如东洲小学李敏老师所说:语文教学要凸显语文要素,兼顾语文元素,优化相关因素。要高度重视语文要素教学,但不能“独坐池塘如虎踞”,只教语文要素,还有

重要的要求,必须兼顾。

3、初步认识了单元整体教学。

16日下午的教研观摩活动,结合两节具体的课例和蒋老师的讲座,初步理解了,怎样从单元整体教学的角度,去认识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和突破点。

4、初步认识了课程。

共有三位老师,四次提到了课程,东洲小学的张建英老师就讲了两次。课程是一个较前沿的教学方法。课程要有明确的理论和完善系统的方法。老师经历课程的过程,就是提高教学能力的过程。

5、收获一种精神。东洲小学的校训是“崇美立人,追求卓越”,海门的精神是“海纳百川,强毅力行”。海门的教育成果卓越,更卓越的是他们的工作精神。善于学习,善于创新,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不畏艰难,有强毅力行的意志;对教育忠诚,执着追求,有脚踏实地的品质。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除了五点认识,还收获了许多问号。1、统编教材,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理清楚,才能更为有效的实施教学。2、语文课程班本化,还有许多的问题需要理清。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海门课堂热土行,风起云涌煮海滨。


以下是研修期间写的几篇感悟,汇总于下:

朗读是一首动人的歌

赵老师新教育知行合一158:

宜阳县董王庄乡中心小学

感谢领导的信任,感谢教研室的组织,在10月14日上午,有机会来到新教育名校海门市通源小学学习。

第一节听了三年级的小古文课第八单元24课《司马光》。

这是一节能拿得出手的好课,其中许多亮点给人启迪。

司马光一课的原文是这样的。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教学要从单元构建入手。司马光一课,单元语文训练目标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意思。但是在这节课上这一训练点找不到痕迹。估计这是一篇古文,文体比较特殊,在单元中另有作用吧。具有单元构建意识,明确单元训练目标,把握各篇课文在单元中的功能和地位,突出各篇课文的特点,是教学设计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司马光一课的导入,采用了学习以前的古诗来进行。并对司马光的生平和功绩做简介。我一直很讨厌对作者的生平做简介,觉得那没有必要。但今天听了以后,觉得围绕课文有选择的做一分钟的人物简介,也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不加选择的长篇累牍的介绍无疑是烦人的,没有效果的。

然后老师指导学生掌握司马是一个复姓。在这里老师拓展到了一年级的姓氏歌,又找了几个复姓来认识。理想课堂的六度,最后一个是延展度。在语文课堂上不仅可以由读书延展到写作,由课文延展到生活。像这些字词句也有延展的问题。比如从司马想到一年级的姓氏歌,认识其他几个复姓,这就是一种延展,这样的训练无疑使课堂变得非常丰厚。当然这种延展速度很快,不到一分钟的时间,点到为止,不做刻意的训练。

这种字词的延展在课堂上有多处体现。比如学到皆,组词皆大欢喜,人尽皆知,这就是一种延展。在很多地方都采用了同样的方法。在教学中找到同音字、一字多词、形近字、近义词和反义词,实际上都是一种延展,能够增加课堂的含量。灵活的运用确实能够收到字词教学的实效。字词教学在课堂上扎实训练才能有好的效果。

整个导入过程,包含的信息量也比较大。整个教学设计不仅在重点部分高潮部分需要内涵丰富,实际上如果有心,每一个地方都可以有丰富的内涵,比如经常被我忽视的不起眼的导语,内涵丰富,设计巧妙,更有先声夺人的效果。

教学的第二步是读正确。训练很扎实,让学生起来读,对重点字音老师带领学生反复的读。朗读是教学的基本方法,读正确是朗读的基本要求。这虽然很简单,但不去认真的训练,还是难以收到较好的效果。教学上不能总是因为简单,认为学生应该会,就一闪而过。要遵循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基本策略,先让学生读,从中发现学生读错的字,然后让学生互教,进行反复训练。这位老师上课基本也是这种策略。上课不能急躁,应该慢悠悠地带着学生读书,经历训练的过程,发现错误的过程,学习新知的过程。

通源学校他们课堂的基本要求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非常相似。先当教学方法,确实是落实有效教学的一个好方法。方法很容易学,关键是要细致的做到。

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要求读的流利。这位老师在这一点上训练非常到位,让我对朗读教学有了新的认识。首先认识这段话中有几个人物,用了较长时间。我觉得这个时间用的值。一个是理解了古文字词的意思,第二个是理解了文章的内容。

然后提出了所有的句子结构都是人物加上事例,逐句让学生读每个人做了什么?然后用人物加事例的方法,反复的朗读课文。学生读出了句子的节奏。实质上这个方法是语文的基本规律,句子大都是按照主语加谓语的形式构造的。

在朗读的训练中,第二个要求把句子读流利。流利的总要求下面应该有更细化的要求。这节课上这位老师做出了示范。第一条要求应该读出句子的基本结构:主语加谓语。

光持石击瓮破之,这一句比较长,老师就领着学生反复朗读。划分节拍,光  持石 击瓮  破之。学生读得很好,很有节奏感。这种划分也是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过程。也就是把句子读流利的第二个要求:长句子的停顿训练。实质上主谓结构和长句子的停顿,这两个训练到位了,读出来非常具有节奏感。两者本质上都是一种节奏的划分,而节奏是事物运动的基本规律。在节奏中学生把每一个字词都读得非常的响亮清晰。没有明确的节奏,读出来的课文说出来的话,轻飘飘的,比较凌乱,让人感觉不舒服。节奏感不清晰,说明理解不到位。在上面两个方面做到了节奏感清晰,学生对句子的理解,主谓理解和词组停顿理解,肯定是十分到位的。这又一次的说明了,朗读训练不仅仅是读,是在追求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包含了理解的要求,只有对句子理解到位,才能读正确读流利。不仅读出感情有这样的效果,就是读正确读流利的要求,也同样具有这样的神奇作用。这两条应该作为流利的读的基本要求。

什么叫流利?音乐最流利。音乐的基本形式是节奏。怎样把课文读流利,就是要读出节奏感。音乐不仅有节奏感,而且有动人的旋律。这个老师朗读的非常巧妙,不仅读出了节奏感,而且读出了朗读的特有的旋律。节奏感清晰为每个字的音韵铿锵打下了基础。朗读的旋律就在于音韵铿锵。有几个字,我觉得老师带领学生读得非常好,虽然老师没有停下来特意强调这几个字,但老师的示范已经明确的告诉学生怎样读,这种方法效率高。光,庭,瓮,没,皆,破,迸,活,这几个字老师在朗读的时候把声母韵母效果放大。听起来十分的优美,学生一读效果更加的好。以前听过一节吟诵的课,吟诵的时候就十分注重声母和韵母的强化,有一种别样的美感。文字的语音与文字的内容有内在的关系,好似一种形式上的共鸣。音乐不仅有节奏而且有旋律。读出节奏很容易,读出旋律,还要在音韵铿锵上下功夫。音色各不相同的声母韵母,在朗读中读准确,读出特点,连起来就有了高低起伏的旋律美。

在强调关键词的时候,认真读好词语的音韵无疑是第一重要的,要读的字正腔圆,韵味十足。

下面在理解句子的时候,又进行朗读的训练。老师又提出了藕断丝连的朗读法,意思是音断气不断。当然这也是流利朗读的一个要求。

最后老师用填空读的形式引导学生背诵。

从这里可见老师的朗读功底非常强,第二节课精卫填海,老师也非常注重朗读的训练,可见这个学校的语文教学对朗读的训练比较重视,老师的朗读水平都较高,在课堂上训练的都比较到位。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一种非常巧妙的方法,一些名师有明确的论述。朗读训练到位,学生能够很容易地理解课文。学生在朗读时,品味文字的音韵,与句子的节奏共舞,在不断地攻破难字难句的过程中,理解了课文。方法朴实,效果显著。所谓披文入情。

后面老师又训练学生写了两个字,认真纠正了学生写字中出现的错误。写字教学不能急躁,必须在课堂上认真进行,学生才能写字写得好,写得正确。

这篇堂到此为止。如果有第二节课还可以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训练。每句话带上情绪,学生会读得更好。在感情的共鸣下,学生不仅进入了文章的内容,而且进入了人物的内心,与司马光的心,与这些孩子的心一起跳动。读出感情以后,很容易与自己的生活产生共鸣。就像知识的迁移一样,感情的共鸣本质上也是一种迁移,在这篇课文中,儿童体会到了司马光的那种感情。这种感情状态与以前经历过的某种感情在频率上有相似之处,学生就很容易唤醒以前的那种感情经历。

共鸣的本义就是一种声音来自于一种特定的频率,这种频率能够引起与它频率相同的其他物体,发出同样的声音。感情的共鸣同样如此。新教育理想课堂第二重境界共鸣,大概就是此义,在语文上首先是感情的共鸣。

有感情的朗读,动人心魄,十分精彩,是在前面扎实的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自然水到渠成。这位老师上的课非常成功,成功的地方在于,她把正确朗读流利朗读这些看似寡淡无味的训练,上的让人叹服。我想她的第二节课有感情的朗读会更吸引人。

朗读的好,会像唱歌一样好听,让人感觉舒服。

隔靴搔痒

赵老师新教育知行合一159:

宜阳县董王庄乡中心小学

在通源小学听的第2节课是《精卫填海》。这节课是四年级第3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的神奇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图片发自简书App

课文原文是这样的:

13.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________

注释

①本文选自《山海经 北山经》。精卫:神话中鸟的名字。形状像鸟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传说是炎帝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

②[炎帝]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

③[少女]小女儿。

④[溺]溺水,淹没。

⑤[故]因此。

⑥[埋]填塞。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语文训练重点,痕迹不显。

这个老师导入的水平很高。先认识几种古鸟凤凰青鸟等,并且用古文介绍引出《山海经》这本书,并读出描写精卫的古文。然后让学生说出精卫的样子。这样的导入无疑是高水平的导入。文化体现在课堂每一个细节上。一个有文化的语文教师,在课堂的每一个细节上,都能表现出文化的深厚。写文章,也是如此。在短短的篇幅之内,韵味无穷。

下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读两遍,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可能是因为年级高了一点,老师对读得正确流利的训练并不细致。老师在挑学生起来读的时候。有的学生一下子就能读出感情了。这篇课文是应该经过预习的。

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中把预习归入到自学环节。在语文课堂上难度较大。比如说学生对一篇课文的理解过程,大概要沿着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的过程进行,这一过程往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时间。但这是在夹杂着老师讲课指导的基础上,如果老师不讲,让学生读,像考试一样,学生拿到一篇课文,10分钟的时间应该就把这个过程完成了。现在担心的是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容易紊乱。但不管怎么说,将来读书能力必然是学生独立的面对一篇课文。具体来讲,在考试的时候,学生要独立的面对一篇短文,必须让学生学会独立的读整篇课文,而不是一步一步的依赖老师的指挥进行。这应该是语文教学的必然。

当然因为一篇课文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复杂,有字词句的学习,还有其他内容的学习。可以这样办,把学生对一篇课文的学习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很容易学会的,另一部分是学生不会的。预习的重点在于限制时间,目标是把学生会学会的让他自己学会,然后找到学生不会的。这样学生可以用很快的速度能把一篇课文学习完,课堂教学的重点就围绕着不会进行,所以在语文课堂上贯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个预习一定是学生对整个课文的大预习。

就像这节课上这个女同学读了两遍,有些句子就自然而然的能读出感情,这是以前语文能力的体现。学生的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就是一次次的在放手训练中完成的,就像第3节讲座中那个教研员讲的,精讲中有自学,自学中有精讲。不能因为这篇课文是精读课文,就不让学生自学。独立的阅读自学应该是语文教学的常规训练环节,重要训练环节。不仅仅是一个速读,体现了自学,应该把速读训练这个环节放大,时间延长一点,解决更多的问题。

就像一个导学案,实质上也不必要苛求编一个导学案,那样麻烦,只要有一个大致的学习提纲。读书的方法应该牢牢记在学生的心中,如果每一次都需要导学案,把读书的方法提示出来,学生按照导学案去学习,无疑也不利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形成,独立阅读就是教给学生一个方法,即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学生一上课就能够利用这个方法去读书,明白已经读懂的,用问号标出不懂的不会的。特别是第二点学生如果能够把自己读不懂的不会的内容全部找出来,可以说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已经完成了80%。当然找出不会不懂的问题,这也是一个能力,需要长期训练。

第三个环节,学生理解字词,这个方法老师完全运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方法。

在课堂上这个老师用了许多声音效果来配乐朗读,但是我觉得有些画蛇添足,还是第一个老师做的比较好,语文的朗读应该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本身的节奏,而非另外加一些花哨的声音,容易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后来这个老师又设计了许多的对话,来补充文章的内容,展开想象,比如说增加了精卫与大海的对话。当然这样迁移到作文是有利的,但是忽略了朗读的训练。不利于学生读书能力的形成。

第四个环节让5个同学进行故事接龙,把一篇古文变成5个故事。学生经过小组合作准备练习以后,5个学生说得很精彩,但是我总觉得有一种画蛇添足的感觉。当然学生通过这样的方法对课文的理解很充足,但是我觉得不如老老实实的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有感情。这个环节应服务于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读好课文,读出感情是必不可少的训练,而在这节课中这一环节是缺失的。最后一段让学生展示朗读,学生明显读得不够好,音韵感情节奏都把握的不到位。原因在于课堂训练不到位。

最后进行了一个拓展,读了另一首诗,这种拓展是假拓展。因为没有在学生感情共鸣的基础上进行迁移。

在这节课上,这位老师展示了高超的朗读水平,但对学生的朗读训练过程不足。虽然采取了5个人编故事、配乐等等种种方法。但朗读效果明显不好。

朗读是一个直接积累语言的好办法,老老实实地朗读课文,是一种朴实高效的办法。不仅要重视朗读的精彩部分,有感情的朗读,更要重视读流利这个基本要求,读出节奏,音韵铿锵,语势连贯。

朗读节奏音韵重音:

13.精卫 填海

炎帝  之 少女,名曰 女娃。女娃  游于 东海,溺  而 不返,故  为 精卫,常  衔 西山 之木石,以  堙于  东海。

轻视朗读的语文课,都是隔靴搔痒。课堂不在于设计的如何精彩,而在于学生读书能力的真正形成。

重朗读 重积累

赵老师新教育知行合一160:

宜阳县董王庄乡中心小学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加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有古诗文132篇,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约占课文总数的30%。教材自三年级起安排了少量篇幅较短小的文言文,即小古文,如三年级《司马光》、四年级《王戎不取道旁李》《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铁杵成针》、五年级《古人谈读书》《杨氏之子》等,让学生感受精美深邃的语言文字,了解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增强审美力,提升思维力。

图片发自简书App

10月14日和15日新的4节语文课中有三节都是小古文。意在给我们展示如何进行小古文教学。这是统编教材的新内容,是以前教材中所没有的。

15日上午海门市东洲小学张永杰校长讲《王戎不取道旁李》,确实有许多非常值得学习的地方。

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课文选自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第8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人文要素是古代故事。小古文这一类文章很难在语文训练点上与单元其他课文保持一致。

课文原文: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导入采用了古文式自我介绍,学生模仿老师介绍自己。昨天两节课,老师在讲古文时,都采用了古文导入法。然后王老师采取变魔术的方式,变出了一个李子与课文直接相关。

导入后板书课题,让学生伸出手指和老师同写课题。因为题目较长,他采取了一半一半写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充分的理解题目的意思,对王戎做简要的介绍。并简要的理解题目意思。

第一个环节让学生放声朗读课文二遍。挑学生朗读,学生读得很有感情。长期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学生才可表现出较高的水平。在读的时候,永杰老师采用了各种方法,第一次是把简体字变成繁体字读,第二次是把横排变成竖排不加标点读。最有趣的是第三次学习电视中古人摇头晃脑的样子读。张老师最后的解释是,摇头晃脑可以与读书的节奏合拍,还可有效缓解颈椎疲劳,说的很有趣啊!

这一环节的设计,张老师引领学生逐步体会古代人读书的状态,这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教育,能使学生认识母语文化的悠远历史!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新颖有趣的读书方式!朗读训练很重要,但总是用一个办法,学生也是会审美疲劳的。像张老师这样,不断的创新读书的形式,学生怎么会不喜欢呢?怎么会不深深地爱上语文呢?

能采用丰富多彩的方法是老师文化底蕴深厚的体现,智慧不足才显得方法单调。

第二个环节小组合作说意思,上来就让学生分小组说,应该先自学再交流,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步骤进行。

学生说完以后,让学生起来讲。在学生讲的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说诸字的意思,折字的意思等。然后永杰老师抓住这些地方引导进行辨析。

第一点诸字到底是很多还是各位?引导学生分析。

第二点多子折枝,这一句很明显需要重点理解。老师在这里进行了延展,他展示了一个一幅画,写了一句现代文,让学生读,很容易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又引用杜甫的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让两个学生来改诗。学生通过改诗充分的理解了这句话的内容。

这个教学过程是符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方法的,先让学生学,然后起来展示,发现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耐心的进行字词句训练,是语言积累的过程,是语文课中最重要的事情。从某个意义上来说,语文学习就是语言积累。

第三环节让学生完整的说故事。在说故事中根据学生显示的问题,重点讲解许多个“之”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并充分补充延展。老师不是把学生的出现的问题一次讲完,而是在不同的地方训练。这也是一个巧妙的办法。

第四个环节让学生说说哪里最好玩?

老师用了一儿怎样,一儿怎样的填空格式,抓住“诸儿竞走取之”,要求学生对语言动作神态进行补充。

然后让他们表演。叫一组同学上来表演,这种表演不是很热闹就行了,还要其他同学找出他们的问题,在表演辨析的过程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学生进行了二次表演。然后他又采访扮演王戎的同学问原因。

接下来又编了一段话,少子枝直会怎样。

同时开始问对王荣的评价。

第五环节指导朗读小组朗读,要读出诸儿的急切王戎的淡定。学生读,其他同学提建议,此时老师没有让学生充分的辨析,直接讲竞走这句的读法,然后男女分组读。然后在答曰前面加上从容,答曰前加上不加思索,指导学生朗读。

第六指导学生背诵,第七拓展联系到《世说新语》中,王戎的许多故事。第八写字没有进行细致认真的指导。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永杰老师表现出高超的教学智慧,有许多灵活的设计,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十分重视字词句的积累,耐心的进行语言训练。从某个意义上说,语文学习就是语言的积累。

在基本的教学思路上,遵循先学后教的原则,抓住学生真正不会的地方,着力延展训练。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基本教学思路,在此基础上用大量的教学智慧,创设吸引学生的课堂,即是他的基本教学思路。

诸儿竞走取之,在这一句中对走的解释是错误的,在这里应该为跑,对竞的解释也不够充分。

在对这一句的感情朗读上,一生读后,一生上来纠正,没有讲到位,老师就急于讲出焦急,并示范。为什么学生的感情不能水到渠成?原因在于这位老师不够重视学生的流利朗读,在前一环节采取了上台表演的方法。虽然也取得了理解课文的效果,但却丧失了把课文读得流利的基础。如果在上一个环节不采取表演的方法,而采取读出节奏和韵律的方法。到了有感情的朗读这一环节,只需一个问题就可以把学生引入到人物的内心之中,读出生动的感情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虽然上课时老师反复强调两眼冒光读出感情,并且给出了示范,但是学生最后在有感情的朗读上,只是模仿老师的读法读了一下,并没有进入作者的内心,没有产生感情的共鸣。

如果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上,与王戎的内心产生了共鸣。顺势读王戎的第二个故事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出现问题的根源在老师对朗读的把握不够。

朗读训练水势到了,感情自然喷涌,不是勉强所能办到的。

朗读节奏重音:

王戎  不取  道旁  李

王戎  七岁,尝与  诸 小儿  游。看  道边 李树  多子 折枝。诸儿  竞走 取之,唯  戎 不动。人 问 之,答曰:“树  在 道边  而 多子,此  必 苦李。”取之  信然。

这段话的感情集中在对王戎的赞美上,这种感情主要落实在王戎的动作语言上,应该选择王戎的动作语言多读才能表现出这种感情,而不是选择诸儿的动作读。

朗读训练,重在读出节奏音韵铿锵,重在语势连贯,重在充分理解,重点在朗读的过程中进行语言的积累。在训练形式上不应单调,应该像永杰老师那样极具教育智慧,方法千变万化。在细节之中见教学智慧。

统编教材的变与不变

赵老师新教育知行合一161:

宜阳县董王庄乡中心小学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正式使用以后,有许多新的提法和新的改变,好像使人恐慌无所适从。10月15日上午在海门市东洲小学听王敏校长做主题报告《遵从单元主题  落实语文要素》。听了她的报告以后,我对统编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虽然有变化,但变化的是少部分,更多的是不变。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统编教材的“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回溯源头,回到传统,回到经典;

2.重视整本书的阅读。

3.重视语文教学体系的建构。

4.重视单元的整体教学。

二、统编教材的“不变”体现在两个方面:

1.语文学习的规律是不变的。读、背、写,是学好语文的三大要素。

2.文体教学的规律不变。首先要上成语文课,其次要上成统编教材的语文课。语文课的重中之重就是:理解语言,欣赏语言,表达语言。

新教材与老教材一个明显的不同,是每一单元都有十分具体的语文要素点。以前的每一单元也有一个训练点,但不够具体。常常需要参考课标寻找。新版教材的安排无疑为语文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奠定了一个重要的基础,在这一点上进步巨大。可以想见一个个教学目标十分明确的语文课堂,将有效的塑造学生的读写能力。

理清语文要素系统是一个重要任务。但这绝不意味着在理清新版教材训练系统前无法上课了。不能把握6年12册的训练重点,但可以做到对这一册书比较清晰。对这一册书的训练点把握不够,但可以做到对这一单元的训练点把握清晰。如果这一单元的训练点因为前后衔接学生基础薄弱,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训练点。

语文要素很重要,还要形成自己的认识,有自己的班本表述。不能因为语文要素而捆住了语文教学的手脚。

李敏老师最后一句话讲的非常接地气,语文教学要凸显语文要素,兼顾语文元素,优化相关因素。她讲的十分具体,要高度重视语文要素,但不能只教语文要素,除了语文要素,语文教学中还有丰富的内容,必须兼顾。

比如说,今年五年级学生使用了新教材,但是他们以前的语文学习并不是按照新版教材的语文要素训练系列学来的。那他们的语文学习只有从他们原有的基础上往前走,逐渐的学习语文要素,但也不必要把以前缺失的语文要素补上。

图片发自简书App

更重要的一点是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每一单元的教材编写,在导语中明确提出语文要素,在课后题中围绕语文要素设计习题,在百花园中有更为具体的表达。但并不是说这一单元的语文教学中只有语文要素。

虽然是新版教材,它只是在某些方面有变化,但是在其他方面,依然要沿着以前在语文教学中形成的良好传统往前走。这种优秀的教学传统,依然能够在统编教材使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新版教材的使用并不是从零开始,只是某些点的改变,恐慌担心害怕是不必要的。

以前老教材,每一课事实上都有一个训练点。但都要在原有的知识系统上进行,语文综合性的特点依然没有改变。

比如说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它的语文要素是结合查找的资料,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应用要素是家国之殇。这个语文要素训练查找资料的能力。但这些能力的训练只是一个新的训练点,他必须在学生以前形成的阅读能力系统、写作能力系统和语言要素的积累的基础上进行。

如果学生的语文能力成长像浩荡长江奔流,那么每一单元的新的训练点就是它汇入的每一条支流。长江往前奔流仍然是他的主流。截断长江的主流,只关注汇入他的支流,显然是极端错误的。我们要高度关注的仍然是长江的主流。

李敏老师在语文要素之上提了一个概念,语文的元素或者叫做语文的核心素养。当然这是比语文要素更高一级的概念。这些语文的核心要素在每一个单元的学习中都要认真的落实。比如识字写字能力,比如朗读课文的能力,比如写作能力,比如对话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新版教材中语文要素的清晰化了,在十分具体的层面上,进行了一些改变,其他方面并没有改变。完全不必要恐慌的。

新版教材的最大变化就是它的语文要素非常具体。一边教学的同时,一边要充分把握它的训练系统,这也是一个对语文能力系统重新学习的过程。这个系统一定和我以前对语文的能力系统认识有不同,相信新版教材的语文能力系统一定是最科学的。

新版教材的另一个显著变化是大幅增加了古体诗歌和小古文的积累,已有初步认识。

其他方面变化不大。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李敏老师所描述的语文课程,我非常认同:

1一个自主阅读实践的学习之旅

2一个发现语言奥秘的探索之旅

3一个思维发展的认知之旅

4一个获得审美愉悦的语文世界

5一个助力精神成长的语文世界

6一个进行语言建构的语文世界

小学语文课程的五要素是审美、语言、精神、思维、实践。

追求卓越  强毅力行

赵老师新教育知行合一162:

宜阳县董王庄乡中心小学

两堂精彩的语文课之后,吴建英校长为我们做报告。昨天,吴校长已经在海门市教育局为我们做了《母语阅读课程化》的报告,那时已经领略到了吴校长在语文课程创新方面的风采。今天她做了《创造“崇美新生活”》报告以后,我们又为她的学校课程设置所叹服。

吴校长对美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变成了学校的指导思想,化成了学校的环境美、学生美、老师美、课程美。

吴校长重点解释了崇美立人,我们更在吴校长和所有东洲小学教育人的身上看到了四个大字:追求卓越。看着东洲小学教育人创造出的辉煌教育成果,我们可以想见,在辉煌的背后,他们的执着追求、卓越素养和无悔付出。

就吴校长个人来说,吴校长师范毕业后在村小6年,后调入海门市,快速成长为特级教师,走上校长岗位后,又成为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她的快速成长正体现了“追求卓越”的东小精神,也体现了“海纳百川,强毅力行”的江海精神。

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千万个像吴校长这样的海门教育人,秉承着“海纳百川,强毅力行”的江海精神,秉承着“追求卓越”的精神,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沿海地区,创造了教育快速发展的海门新教育模式。

我们向海门学习,不仅要学习他的学校课程设置、理想课堂、完美班级、卓越课程等等这些具体的教育成果,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创造这种辉煌成果的工作精神。

善于学习,善于创新,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不畏艰难,有强毅力行的意志;追求卓越,有敢为天下先的胆略。只要我们怀揣着对宜阳教育的忠诚,对新教育的执着,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朴素的事,我们一定也能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

普通、优秀、卓越的内涵

赵老师新教育知行合一163:

宜阳县董王庄乡中心小学

海门教育是卓越的教育,但并不是他的所有学校所有学生都达到了卓越的状态。

这种层级划分在理想课堂的表述中很清晰,新教育的理想课堂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的框架;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第三重境界,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分别对应于教学的普通水平、优秀水平和卓越水平。

14日下午听吴建英校长做语文课程建设报告,15日上午又听她做学校课程设置报告。

‌吴建英的成长之路上,有一个关键词叫做课程。很显然这是一个前沿概念。普通的教师的教学教材,优秀的教学教课程,卓越的教学创造课程。

成长为一个卓越教师,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语文教学有许多要求,如新教育的大多数要求;现在统编教材使用以后,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另外,关于课程化等等许多前沿要求。

如此多的要求,如头脑风暴,在新奇憧憬的同时,又觉头绪繁多,无所适从。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繁杂的事务中跳出来,观照最终目标,各种事务

的轻重次序就清晰起来。

语文教学的最低目标应是为了具有最基本的语文能力,在未来的生活工作中能用到的基本的语文能力。然后在这个最低目标上,再追求更高层次的目标,比如思维能力、审美、文化等等其他。

如果最低目标保证不了,盲目的追求更高大上的能力,到头来恐怕连学生基本的应用也满足不了。把基本的要求做到以后,我们再求其他目标。未来比一个普通的群众更有一些担当的人,需要什么样的语文能力?应该比一般的同学水平要高,要有一些思维能力、人文素养。末来卓越人才的培养,那可能就要上升到海量读写和更全面的素养。

大概是这样三个层次。每一个层次,需要老师具有同等的普通、优秀和卓越的教育能力。

这样去思考,语文课堂无论什么时候,一定要有扎实的基础,阅读能基本读懂内容,写作能把意思基本表达清楚,掌握常用的字词。所有的学生都应该达到这个要求。其次要大部分学生达到优秀的要求,有思维训练,有人文精神的熏陶,有美的感染。第三,少量同学要达到卓越的要求。能够海量读写,在审美和思维方面有较深度的发展。

这种层次的清晰划分,便使各种语文能力所针对的目标很清晰。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的框架指向于基本的目标,针对所有学生。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较为适合,教师要具有这方面的能力。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针对大部分学生课堂上要注意思维的发展和人文精神的熏陶。教师要具有这样的能力。落实好统编教材的各种新要求,形成各种教学能力。第三重境界,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少部分学生要有具有全面的语文能力。

海门教育这样发达的地区,我想他的学生也绝对不会一刀切。走进校园,我们只能浮光掠影的看到校园教室的布置,听几节课,听几次报告。报告中讲了非常高大上的课程设置。但这些绚丽的要求,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状态,我们却不得而知。我们能看到的学生精彩的表现,可以看出确实有一部分学生,他们的能力得到了全面的发展。课堂上学生的基本能力也能够看到,发展比较全面。但我想差别一定是客观存在的。

一些模范学校明星学校,他的学生差别也都是客观存在的。

卓越,绝对不是大部分学生;优秀绝对不是所有学生;但所有的学生都应该具有基本的能力。能具有这样教学能力的老师就是卓越的老师。

老师从普通到优秀到卓越,要关注所有学生的基本能力,还要关注大部分学生的优秀能力,更要关注少部分学生的卓越能力发展。

只关注卓越,不关注基本的思路是错误的。同样的,只关注基本,不关注卓越的思路也是错误的。

设计精彩的语文课堂何时休?

赵老师新教育知行合一164:

宜阳县董王庄乡中心小学

10月16日下午,到海门市能仁小学听课。第一节课是海门市天补小学的徐磊磊老师讲的《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选自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一课落实单元目标的方法是通过连环画来连接文章内容。通过关键词感受人物形象。

发的资料很详细,有各节课的教案,这是要观摩一次海门市的四年级全体语文教师的教研活动。

这节教案以学程一、学程二、学程三、学程四、学程五的形式进行,体现了理想课堂的有效教学中的板块要求。学程学习也是整个海门市主导的教学模式。学程思想,把原来的教学环节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每个学程有学程单,有学生自学,小组交流,老师讲解几个步骤。从听的几节课来看,海门市采取的教学模式非常接近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也可以这样理解学程,每一个学程都体现了一次先学后教的过程,可以在其中找到先学后教的基本要素。当然作为海门市的基本教学模式,它在各个环节上可能有更为细致的要求。

学程的模式更便于先学后教模式在小学教学中的落实,学程的方法比两学两教几学几教的提法更便于操作。

从这里再一次看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基本思想是非常正确的。

坚守先学后教的基本教学模式,要不断的融合吸收其他的思想,这样才能更好的坚持。

在导入环节,通过看目录,回忆神话故事的特点,明确题目的特点,解读课题。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这一任务,这也是一个非常必要的环节。

学程二,直接检查生词的朗读情况。并对几个字词词语进行解释。

第一个字缓,引用了一个甲骨文的图形,但老师解释的时候出现了错误,这个意思主要是由偏旁的意思决定的,而不是由部首。

下一个词巍峨,老师的表述不严谨,他说这两个字的偏旁都是山,应该是部首都是山。理解巍峨的意思,联系了课本上那句话。然后学习精疲力竭,竭有三个意思选择字义。

老师的神态可掬,仿佛从每一个声音中都能听出老师满满的笑意。老师的手势很灵活,他的一双手就好像一只乐队指挥家的手一样,不断的打着节拍,好像指挥学生有节奏的说话,全身好像也在跃动。这是课堂比较投入的表现,课堂上老师应该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像在开发区小学听课,第一位老师,课堂上学生活动虽然精彩,但是老师感觉精神状态不到位,第二个老师好一点,那这个老师表现的很投入,神态也很活泼。

这一部分主要解决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老师抓住了好几个词语,也让学生理解。但是读得不到位。

语言的积累,虽然在字词句的语文训练点中没有写出来。但这是一个最为基本的语文教学任务。在这节课上有,但是觉得不够到位。读正确读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才是最有效的积累语言的方法。轻视朗读,语言的积累就会被弱化。

这个老师把字词句从语境中拎出来训练,很明显语言积累的效果不好。

在海门连续听了八节课,在朗读的训练上,没有一个老师达到了有感情朗读这个层次。这也说明了在朗读上认识的不清晰。语文教学有多种方法,以朗读为主是一种质朴有效的方法。需要认真总结,一定能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而且拿到一篇课文上来,就领着学生一句一句的学习,一段一段的学习。当然在后来教研员的点评中说,这是为了体现训练重点的设计,为了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连成一个主要内容。但这很明显违背了语文教学的一个原则,比如说当学生拿到这篇课文的时候,学生完全能够自己把这篇课文的80%的内容读懂。既然是这样,为什么不让学生先把文章读懂,而上来就一句一句一段一段的领着教呢,在精读课文中也有自学的要求。当然老师的设计很精彩。

如果课本上的每一篇课文老师都不让学生独立的去读懂那80%,学生的独立读书能力,怎样才能形成呢?

语文教学的四大任务,其中有三个是掌握基本的知识,形成基本的能力,培养基本的习惯。在阅读课文上,学生应该掌握阅读课文的基本知识,形成独立阅读课文的基本能力,养成独立阅读课文的基本习惯。在听了8节课中,很少有老师放手让学生把一篇课文读懂,往往一上来就把一篇课文敲得支离破碎,然后去采用纷繁精彩的方法去教。我想根本的原因是没有一个读书的基本方法,没有形成一个读书的基本能力,没有养成读书的基本习惯。

在统编教材中有4个“阅读策略”。从中年级开始,每个年级编排了一次阅读策略单元:三年级叫“预测”,四年级叫“提问”,五年级叫“阅读与速度”,六年级叫“有目的的阅读”。这4个也属于阅读的基本方法。快速默读复述课文,围绕关键词句预测提问,有目的阅读,找到答案。这就是读书的基本方法,每一篇文章不管什么问题大概都要这样读。

另外还有一种读书的方法,默读,朗读,浏览,跳读。实质上速读就是默读,抓关键词词句就是跳读,有目的的读离不开朗读品味。无论用什么样的词语,大概方法是不变的。朗读的三步走,正确流利有感情更是基本的读书方法。

学生拿到任何一篇课文,都应该按照这样基本的读书方法,把课文的80%读懂。在低年级,以读正确读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为基本方法。随着年级的增高阅读策略的学习,逐渐的增加其他要求。

课本中的选文大多是现代文,没有必要上来,就一句一句讲,一段一段讲。

这个读书的方法要使学生方法明确,形成能力,有效检测,查找原因。方法很简单,能力也不难,关键是有一套有效检测的方法。在教研员后面的讲座中,他强调了把练习册课后题运用到课堂的练习之中。完全可以把练习册课后题中作为测试自读课文效果的题目。

这个过程实质上还是一个先学后教的过程。但主要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在组长的带领下,用一定的时间共同自读课文,用课后题和练习册进行测试,小组内互检互教。列出问题表,老师抽查一组同学的自读情况,准确把握自读情况。

那么到了老师带领学习的时候,就只有两个任务需要解决。一个是对自读能力的巩固,把学生应该掌握,但是没有掌握的问题归因到自读知识能力的漏洞上。第2个任务是本单元新的语文要素训练点。

不能放开让学生自读的另一个原因,还有对学生的要求过高的问题。总是认为学生自己读,读不懂文章,他读文章理解的深度达不到老师的水平。这个问题可以反过来认识,一个老师读文章的水平,他绝对达不到那种文学家和语文专家的水平,但是老师也在读书。所以一篇文章,不同年级的学生读以后,到底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只要我们不拔高要求,完全可以放开学生自读。事实上,上同一篇文章,让100个老师来上,他们可能会上出10个截然不同的效果来。这也是语文模糊性的一个特点,低效的一个原因。总之对学生提出的自读要求,应该从语文的基本要求出发,不可拔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上下稍微有加减。要求学生按文字学家的要求,按文学家的要求读懂一篇课文,那么学生永远也不可能有自读课文的能力。有这样一句话,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如果不敢放开让学生自读,那么学生就越来越不会读。

比如《盘古开天地》这篇文章,在学生自读80%以后,这一个语文训练点10分钟之内就可以教学完。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应该作为一个基本的读书方法。像这个是四年级的教材,授课者是名师,但是在朗读中感情很明显没有到位。在学程五中体会盘古的品质和精神,是克服困难,无私奉献,坚持不懈。但仅仅是引导学生说了出来。老师在整篇课文中反复的谈神奇,但是没有让学生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在这篇课文中对朗读的训练最多的只有一句: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老师在课件上标出了缓缓和慢慢。给学生做示范,学生也读出了这种节奏。听起来好像有一定的感觉,但这仅仅是读出了内容的节奏,没有读出感情。感情是人才有的,要么是文中人物的感情,要么是作者的感情。老师没有联系到盘古的感情上,也没有联系到作者的感情上,所以这句话没有读出感情。

后面提到盘古的品质神话的神奇的时候,依然没有读出感情。因为没有让学生去体会盘古的感情,也没有去体会作者的感情。只是用老师自己有感情的说了一下。

有感情的朗读是一个基本的方法,在每一课中得不到落实,学生又怎么会有自读课文的能力呢?学生没有自读能力,所以每一篇课文老师都要逐句逐段的讲解,因为离开了老师逐句逐段的讲解,无自读能力的学生就无法理解课文。

课堂设计的越精彩,学生的自读能力就越弱。

一节作文课

赵老师新教育知行合一165:

宜阳县董王庄乡中心小学

10月16日下午在能仁小学听的第2节课是一节作文课,我和        过的一天。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篇课文是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习作。单元习作要求是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有丰富的想象,写出神奇。新版教材中,习作和口语交际都从百花园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部分。

老师把作文课上得非常精彩。教案也采取学程的形式编排。

首先是导入激趣,出示作文题目。

然后以孙悟空为例子,设想会到达的地点和事例。这里做得比较好的一点是采用思维导图进行构思。思维导图,是比提纲更为优秀的一个构思形式。

然后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纸,有具体的思维导图格式。

学生进行构思,然后在实物台上进行展示。

老师出示下水作文,并从中找出写作的方法:清楚、神奇、夸张。

下一步让学生写一个片断。写完后,老师找了两个学生在实物台上进行展示,指导全班学生进行修改。

这也是一次非常完整的习作指导课。很少听这样的作文课,上得很精彩很成功,学生都能写出一篇好文章。

这里有几个地方值得借鉴。第一个是下水文。是一篇非常接近学生写作状态的文章。虽然这一单元的几篇神话故事,都能够给学生提供借鉴。但这些成人做的大文章和学生要写的小作文,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思维导图是编写提纲构思文章的一个好形式。

这里也有一个自学能力的问题。课堂上需要指导的是这个新的语文训练点。也可以用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先完成作文,然后根据实际的情况,在课堂上对新的训练点的要求进行指导,再修改完成作文。

每一次自写作文,都要达到作文的要求,从三年级上册每一册都有一个写作训练单元。要求依次有观察、想象、写清楚事、有顺序写景、写好说明文、写人、围绕中心来写、表达感情。当然这里面有关字词句的要求,在各种片段训练中已经有具体要求。在一定的年级,应该认为学生有相应的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不能仅仅靠一个单元一次的作文题目来完成。更重要的是在每一课中安排的小练笔来巩固基本要求,形成基本能力。

对写作的学习,应该有非常明确系统的认识,这样才能取得更为良好的学习效果。这是努力的方向。

作文班本课程

赵老师新教育知行合一166:

宜阳县董王庄乡中心小学

10月16日下午在海门市能仁小学参加教研活动,听了两节课以后,又有三个老师进行作文教学经验发言。

图片发自简书App

前两个是乡镇学校的经验介绍,他们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形式。海门教育之所以先进,并不仅仅只有新教育的内容先进。像这一部分作文教学的内容,严格的说并不算是新教育的部分。但他们都在很认真很细致的在研究在做。

图片发自简书App

第三个是海门实验小学的老师介绍的,他采用了一个网络课程的方法进行作文教学。再一次听到了课程这个概念。他的经验和成果比起前两个乡镇学校的老师很明显感到高一个层次。好就好在了课程思维。两个乡镇老师他们做的听起来内容很丰富,但是一比较就会发现比较零散不系统,没有明确的理论指导。

课程倒是新教育提出的一个概念。

新教育的卓越课程里讲的很清楚。国家教材进入到了各个班,无论是否意识到,都有一个课程班本化的问题。比如今年这学期所有的老师都拿到了语文部编教材,全国的老师都在用一本教材教学,就作文教学而言,全国各地的老师,他们在实际教学的时候,实际上都是按照自己的经验实施着自己的作文课程,100个老师就有100种不同的作文课程,1000个老师就有1000个不同的作文课程。

比如第二节课那个老师讲的那种作文课是他的那种作文课程,就和我平常进行的作文教学大不一样。

课程是一个负责任的有深度的教学方式。他有理论,有具体的实施措施,有系统的设计,有严格的评价方法。一个老师拿到部编教材,他按照自己的经验进行自己独特的教学时,可以称为较低等的不成系统的课程雏形。

课程意味着有严密的理论,有系统的方法,有具体的措施。这样的教学显然是层次水平更高的。

在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都应追求自己的课程。有自己的阅读教学课程,有自己的作文教学课程,有自己的口语交际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当然构建完善的课程要比那种零碎的教学,付出的要更多,经历课程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和水平的过程,当完善的课程诞生之日,就是老师的教学能力质变之时。

构建单元整体教学

赵老师新教育知行合一167:

宜阳县董王庄乡中心小学

10月16日下午,最后一个环节是海门市教研室副主任语文教研员蒋老师的讲座。她首先邀请我县陈主任评课。陈主任音韵铿锵,出口成章,做了精彩点评。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然后蒋做了讲座,这次教研活动是整个海门市四年级语文教师的教研活动,主题是构建单元整体教学。她非常细致的分析了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5单元第6单元如何实施单元整体建构教学。

在讲座中可以看出她对教材的熟悉,对教参的熟悉和对语文训练点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

图片发自简书App

听完讲座以后,同行的老师纷纷认为讲座细致深入,可以给实际教学有针对性的指导。

关于统编教材,有许多困惑,也看了一些文章,但还是不得要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所牵涉到的学科和领域确实是非常多的。作为一个普通教师,确实难以全面把握的很好。今天听了蒋老师的讲座,至少在四年级的这三个单元如何进行单元构建整体教学有了基本思路,也对分析其他各册各个单元如何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有了一个基本方法。

图片发自简书App

她还联系了前两个老师的课和前三个老师的经验分享,来讲单元构建是如何进行的?教学活动除了老师的基本素质以外,更为重要的是教学要领的掌握。听了蒋老师的介绍,我对前两个老师的课为什么那样设计,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所以要讲一堂好课,除了老师个人的基本功和个人素养要过硬以外,更重要的是对文本的解读,对整个单元教材的把握,甚至说对整个语文教材的把握。在整体上有了认识,自然知道在各个细节应该怎样恰当有效的进行教学。无论讲哪一节课,都能驾轻就熟。反之在整个单元上没有认识,对整个教材没有认识,那在教学时简直就是盲人摸象,又怎么能提高效率呢?

图片发自简书App

把握好统编教材的整个设计思路,学习好课程标准,把握好单元构建教学,也是备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上好课的前提。

当然这种学习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但只要有明确的目标,一定能做得很好。

图片发自简书App

就像新教育提出的课程概念一样。整个小学语文课程有课程标准,有教材,有教参,有练习册等辅助读物。对统编教材认识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各种理论的过程,就是不断的完善教学方法系统的过程。当对统编教材的认识,在理论上方法上有系统的认识以后,当整个统编教材以完善的课程体系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时候,高质量的教学就呼之欲出了。

让常态课充满魅力——海门开发区小学

赵老师新教育知行合一168:

宜阳县董王庄乡中心小学

10月16日上午到海门开发区小学学习。先听了两节语文课,又听了两个报告。这个学校的整体情况和其他两个学校不一样,表现的非常朴实。正像校长做的报告一样,他追求的是常态课充满魅力。这个学校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但我私下认为,正是因为这种思路的狭隘,限制了学校的精彩发展。

图片发自简书App

听的两节课,第二节是六年级第5单元《盼》,这是一个习作单元,语文要点是围绕中心思想写,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第二节课是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猎人海力布,人文重点是民间故事,语文训练点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的复述故事。与此有联系的,是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的语文训练点: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后来又听了两个报告,一个是《手拉手走在悦读的路上》。第二节是《深度变革,让每一节常态课充满魅力》

陆耀成校长做的报告介绍了他们学校的一些情况,开发区小学取得了辉煌的办学成就,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重点介绍了他们是怎样对常态课进行变革的,他们主要学习蔡林森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遵循三个理念,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二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三让每一位家长都满意。他们的教学模式名称是先学顺导 实练精教 学程导航。他后面有对每一步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但我听着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方法,基本一样变化不大。他又讲了整个海门教育,坚持13年的基本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学程导航模式。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方法基本一致。

海门教育质量非常高,除了他们搞新教育的因素外,在理想课堂上,他们主要坚持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非常接近的模式。他们取得的成就再一次证明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所表现的基本学习规律是正确的,应该被坚持。

可能是农村学校,学校的环境布置和其他学校相比有明显的差异,表现的很朴实。

老师上的第一节课是六年级《盼》,这个老师的基本教学方法非常接近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节课为如何准确落实语文训练点提供了参考。

图片发自简书App

新教材每一单元都有十分具体明确的语文训练要素,它的好处是可以让课堂目标很明确,但是也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因为必须得达成这一目标,而如何达成这一目标,还要有更具体的方法。一堂课上的目标达成还是没有达成就非常明显。

这位老师紧紧围绕习作要求,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进行了教学。围绕喜悦的心情来找每一部分具体的句子。把课文分成了三大部分。后面进行了片段练习。目标意识非常清晰,能够从各个方面来达成这个目标。学生小组学习非常有效,在小组展示的时候,每一组同学都能大大方方的站在讲台上,用完整的语言清晰的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可见学生素质较高,平常训练有素,也正如他们的校长所讲的,他们在常态课上围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办法,确实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但我觉得有几个地方还能改进,作为六年级来说,围绕中心意思来写,应该是指从文章的整体上,围绕一个中心来选材。但这个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她重点是教了每一段是怎样围绕中心词来进行具体写的,有一定的偏差。使用语文要素非常明确具体的新教材,要想准确达成目标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第二点,每一部分学生自学完成后都进行了小组展示,但展示的时候学生表现为一贯正确,没有出现明确的错误,所以就没有辨析,没有发现问题,每个小组都说的很完美。这显然不符合先学后教的精神。课堂显的平淡没有深度。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语言的积累上也显得不足,因为学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错误,所以他进行语言辨析积累的不够充分。

整个教学朗读训练不够,学生说的过多。虽然这一单元是习作单元,但是它还有人文因素,同时也要完成语言积累的任务,学习习惯的培养任务。这堂课的设计过于注重写作特点的训练,在通过朗读积累语言上做的不充分。

第二节课是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猎人海力布》,人文要素是民间故事,语文训练点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的复述故事。

老师表现出来高水平的基本功和素养,课堂语言非常具有艺术性,朗诵水平高。分为三个部分进行教学,第1步教给学生方法,如何创造性的复述故事,第2步让学生进行锻炼,第3步放手让学生练习。层次清晰,语文要素目标突出。

但我私下里还觉得有几点不足。运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方法,导学很准确,没有真正的互学。老师讲的过多,老师朗读的过多,学生的活动显少,特别是学生的朗读少。过于关注语文训练点,语言积累不足。

这两篇课文的教学都采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方法,但都有一个暴露不足练习不够的问题,老师的讲解都过多,不重视学生朗读训练,语言积累不足。过于重视语文训练点的教学,其他的核心要素落实不够。像这两篇课文都是现代文,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学,像这两篇现代文放手让学生自学,学生至少能够学会80%的内容。再拐回头来进行语文要素训练,教学就可以非常方便了。不管是哪一个语文训练点,他必须都在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够进行。语文课堂不像数学课堂那样先讲例题,讲例题的时间比较长,语文课堂一定要先理解课文内容,真正用于语文训练点的时间是比较短的,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理解课文内容上。

从展示的情况来看,学校在课程的建设上力度不足,没有表现出像其他学校那样丰富多彩的状态。做课程与不做课程,学校的整个风气和师生的整个精神状态是不一样的。

正如东洲小学吴建英校长所讲的,她的关注的重点就在课程建设和老师的成长上,学校表现出了勃勃的生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088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15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361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99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8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63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8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75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40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18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05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90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50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52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51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3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