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万物复苏,春雨绵绵,在这个南方人被冷热交替玩弄的季节里,我们来了一次三人闺蜜游。
自小便在语文课本里知晓”桂林山水甲天下“,那时,我们便对桂林山水心生向往,甲天下的山,甲天下的水,到底是怎样的山水才能成为世界第一呢?现在我们来了,怀揣着儿时的梦想,在烟雨蒙蒙的三月,踏进了美丽的桂林。
坐了七个多小时的大巴,直到凌晨两点,我们才到达桂林,晚上在阳朔住宿。下车后,从旅游大巴停车场走到住宿的地方需五分钟,虽已夜深人静,却一点也不觉得疲惫,也许是太过于兴奋,走着走着,我被前方高空的一大块黑影吓到,紧紧地拽着闺蜜,闺蜜笑说那是山,可是我却再也不敢抬头看,进入宾馆仍觉悸动不安,感觉像梦魇一样,压得我喘不过气来。第二天出门才发现,要想逃离这黑影(当然,白天已变成青山)是不可能的,因为桂林到处是山,而且为了尽可能保持原生态,为了不挡住山景,当地还规定建筑物不得超过七层。看的多了,见怪不怪,到了第二天晚上,再抬头看那黑影,倒觉得自己昨天的表现太可笑了。
桂林的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其成分是石灰岩,是由二氧化碳与地壳中的钙元素结合并且逐渐沉积而形成的,这些石灰岩本在海底,经过几亿年,原来的海水,变成了现在的陆地,沧海桑田,形成了喀斯特地貌。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是一种不能溶解在纯水中的物质,但却可以溶解在含有二氧化碳的雨水当中。潮湿的气候再加上亿万年雨水的冲刷,把石灰岩的地表溶蚀成高耸的尖峰和幽深的峡谷,形成了"无峰不奇,有山必穴"的喀斯特地貌。真如课本里所说”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互不相连。“我想,可能正是因为桂林的山不像其它山那样连绵起伏,而是独立互不相连,反而便于人们开发,于是山、水、人家便很和谐地化为一个整体。
多特别的喀斯特地貌啊,因着石灰岩的碳酸钙成分,让桂林的山成为静止的美,又让它在雨水的作用下,永不停息地变幻着。有人说:看桂林的山,三分相像,七分想象。”你看那像不像猴子吃桃?“、”那里,像九匹马“、”快看,那是课本上的象鼻山“最特别的是月亮山,远远看去,山中镂空处是半月形,但据说坐在电动车上,随着角度和距离的改变,能看到上弦月、满月、下弦月......烟雨空蒙中的山,仙雾缭绕,远远望去,层峦叠嶂,仿佛是幻影,每一座山都是一幅美丽的画,难怪有十里画廊之称。看完地面上的山,我们转战溶洞,溶洞也是喀斯特地貌的奇观,在银子岩里,我们随着自助导览机,看到各式各样的岩石,因着它们的外形,人们为它们取了很好听的名字。这些岩石还有年龄之分,想必生长也不停息。来到桂林,看到这形状各异的山石,真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桂林的水,更是让人惊叹。它是那么地碧绿澄澈,又是那么地平静温柔,像一面面镜子。漓江蜿蜒曲折,环绕着整个城市,我们坐在竹筏上,迎着微风,观赏奇山美石以及水中的倒影,前面的竹筏游走在朦胧的仙境中,让桂林的山和水充满着生气,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在这样美的环境中,我真想把电动竹筏换成小木舟,像苏子那样泛舟,任凭小船在水中飘荡,不知西东。
绿水青山处处景,山与水融合得恰到好处,水中的倒影更是牵动人心,难怪黄布倒影会出现在二十元人民币上,成为人们每天生活的一部分。果真是桂林山水甲天下,让人流连忘返。
黄姚古镇,世界长寿之乡。这里有小桥流水人家,宁静而惬意,我们去的时候,刚好当地的旗袍协会在这里采风,这些婀娜多姿的美人让风景更美了,小船从桥底穿过,摄影师赶紧按下快门留住这一刻,同时,旁边的画家也在描绘着远方,就像卞之琳那首脍炙人口的诗歌。特别喜欢这里不甚宽广的街道以及两边高挂的红灯笼,透着人烟之气。古镇里一间间小店和客栈都散发着文艺气息,小镇的居民怡然自得,连小狗都是那么悠闲,之所以长寿,是因为在美景中享受慢生活吧!
让我觉得很神奇的是,在黄姚古镇竟然听到有人在说粤语,后来想想也正常,贺州毗邻广东的西北部,而且两广本就是粤语的发源地。总觉得人与人的关系很奇妙,说不清道不明,也许走出去,就会发现人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有人说没有去过西街就不算到过桂林,著名的酒吧街,应该是很多渴望感受狂野与暗魅的人必去之地吧!据说西街是背包客兴起之地,而且最开始还是一名外国游客发现了它的美,现在,已经过去很久了罢,这里早已变成商业气息浓厚之地,踏入这块领域,便如沙丁鱼般,被人潮推着往前走,两旁随处可见银饰、手工艺品、桂花糕、围巾……看吧,区域与区域如此地不同,又是如此地相似!
这一刻,我突然发觉,桂林的美不能在左看看右逛逛中发现,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喝一杯咖啡,静静地看着外面熙熙攘攘的人群,何等惬意舒适!
这来来往往的人群里,有些是第一次出远门的,也有脚踪踏遍无数之地的,是什么吸引着人们去追求诗和远方?也许是那一份在路上前行的不安分的心,但我想也可能是乐此不疲地追求能让他停下脚步的那个地方。每一个旅者都在前行和停留,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