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切的根源,我独一无二的生产线,加工出我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我用这款限量版产品的标准去衡量其他人特有产品的品质,似乎是武断的。
比如我想和儿子分床睡这件事。
A:从儿子5岁起,我一直在向他灌输应该分床睡的理念,并且积极实践。效果不好。
B:我认为男孩儿应该及时与母亲分床,否则不利于培养他的男性人格特征。
晚上和儿子早早睡觉会影响我做自己的事,希望他独立一点。
C:焦虑,烦躁
C':我尝试过:1.哄睡后,睡在他上铺。他半夜哭着喊我下来,我上下跑。2.哄睡后,我睡在隔壁卧室,他半夜一哭,我就来回跑。
S:休息不足带来的头疼、眼疼、黑眼圈。
月初旅途中的一晚,儿子太累了,自己躺着,看着小玩偶就睡着了。我在洗漱中发现了这件事,一边欣喜,一边微微失落:他总有一天会不像现在这样需要我,这一天不会远的。
回到家里,供暖前一周,孩子晚上乱挥胳膊,有点感冒。我索性搬到他的小床上,搂着他睡。晚上也不再等他睡着后偷偷起来了,调整为更早起床去做事。
睡前,我心里不着急去做别的,可以安心给他读童书。睡觉时搂着他胖乎乎的大腿说爱他,两个人都暖暖和和的。
对于这件事,我反思,我为什么一定要按照育儿书上的标准来养育我的儿子,他白天已经遭遇了大大小小的挑战,晚上我还让他战战兢兢的睡觉,是不是有点残忍。
说是为了孩子好,我却是把自己的需求置于孩子之上。他正渴求我的关爱,现在不给何时给?
儿子就像一颗小树苗,等他的根系长的粗壮一些,再让他从我这块泥土中迁徙出去,更加能适应新的环境,不是吗?
这样想过之后,我的B就完成了一次改变,半夜搂着我的小火炉,心理不再纠结和焦虑,而是一种享受了。
“这臭小子长大以后,就是我想抱也不行咯,现在多抱一天赚一天,多好啊。”
分床的事,还得顺其自然,不可急于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