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得很好: “希望越大, 失望越大。” 其实, 同样的道理,期望越多, 失望也越多, 人的内心越不容易得到满足。我们不仅要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少一点期待, 对待身边的人也应如此, 不要以为对方熟悉你、了解你, 就应该知道你的需要。否则, 你就很容易产生失落的情绪。
经常有这样类似的情况,丈夫工作不如意,回到家里,希望得到妻子的关心和安慰;妻子准备了一桌子的晚餐,希望丈夫回来后开心地夸赞自己;或是妻子买了一件漂亮的裙子, 穿在身上等待丈夫发现自己的美, 然后夸奖自己。
可是结果会怎样呢? 可能丈夫回到家里, 妻子忙碌在厨房, 根本没有发现丈夫的不开心, 丈夫往沙发上一坐, 根本没有关注妻子做什么饭菜, 穿了什么衣服。于是, 丈夫没有得到妻子的关心和安慰, 妻子没有得到丈夫的肯定和赞美。于是, 他们可能觉得对方并不在乎自己, 然后有些失落, 这种失落会带到饭桌上, 带到床上, 甚至会带到第二天。
尤其是当彼此对对方的期望非常高时, 巨大的落差会让他们无法忍受, 他们可能会抱怨对方忽视了自己, 于是开始发起攻击, 于是家里双方变得剑拔弩张, 一场狂风暴雨在所难免。其实, 不过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何至于大动干戈, 伤了和气呢? 如果彼此少一点期待, 多一点理解, 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 那样肯定是另一番景象。
在工作上也是如此, 如果管理者对下属期待过多, 看到一点不顺眼的地方, 就会鸡蛋里挑骨头, 也会搞得大家不愉快。其实, 我们只要少一点苛责, 少一点期待, 就会多一点满足, 多一点快乐。当大家都快乐时, 还有什么事情不好商量的?
对自己少一点苛责, 少一点期待, 对别人也应当如此。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与别人友好地相处, 才能活在一个和谐的人际氛围之中, 才能快乐地享受生命的每一天。
期待是美好的, 但现实毕竟是现实, 如果事实都如期待的那样,那么人生未免太理想化了。因此, 期待无法满足, 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在一张白纸上, 写下一道简单的数学题: 1+1=? 当他把这道题给成人做时, 成人绞尽脑汁, 思考半天,把各种可能性的答案都罗列出来, 但最终难以读懂他的意图, 最后干脆一股脑儿地把各种答案都说出来, 让他自己去选。当他把这道题给小孩子做时, 小孩子不假思索地说: “1+1=2。”
成人的思维是复杂的, 简单的事情, 因为复杂的思维变得复杂,任何事情, 一旦变得复杂, 就会让人觉得纠结和疲惫。所以, 成人不容易感受到快乐。小孩的思维是简单的, 复杂的事情, 因为简单的思维而变得简单。心若简单了, 生活就简单了, 快乐也变得简单起来。
这就是童心的魅力所在, 如果你有一颗童心, 那么你的生活将畅快淋漓, 快乐相随。
童心有三个典型的特征: 第一个特点是, 忽然忘了过去的一切,因为纯粹, 所以活在当下; 第二个特点是, 对于简单的事情, 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并且把全部的精力专注于此; 第三个特童心的特点是, 从不为未来忧虑。成人有这样的心境吗? 如果有, 生活就有了永远快乐的源泉。
爱尔兰著名作家卡瑞曾说, 大多数知识丰富的成人, 他们获得美感的能力反倒不如年幼的孩子。在孩子的眼中, 浪花是那么美丽多情, 而在成人眼里, 浪花不过是混沌的泡沫; 在孩子眼中, 月亮是弯当一个小孩子捡起地上的一片红叶时, 他可能会仔细地端详, 细心地观赏, 他会透过这片红叶去看太阳, 让太阳的光芒透过红色的秋叶射过来, 使秋叶看起来通体透明, 脉络清晰, 然后他会感慨道:“好美的红叶啊!” 而成人则对路边的红叶视而不见。
孩子是艺术家, 是诗人, 孩子是贫穷的富翁, 是无智的智者, 因为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善于感受生命的快乐。你想拥有快乐吗? 你想生活酣畅淋漓吗? 那就努力让自己保持一颗童心吧!
人生就是这样一个轮回, 从有一颗孩童般的心开始, 人慢慢长大, 内心慢慢被欲望占据, 结果丢失了那颗童心。直到岁月老去的时候, 才开始看淡欲望, 开始意识到童心是多么珍贵, 于是告老还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