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静语停更四天了,总感觉静不下来,思维很难进入思考状态,没有思考的文字,味同嚼蜡,不想写出来,我想这与学困生写作是不是一样?越拖越不想写,心中愧疚不安,还不如奋起直追,努力跟上。)
今天阅读的是《给教师的建议》第20条“不要让能力和知识关系失调”。春天的清晨,从窗外吹来阵阵舒适的风,带着点花香,伴我思考。其中读,最让我深思:要继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
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刚开始阅读时,觉得很简单。咱们语文老师不常说,要求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之后带着问题再去阅读,这不就是吗?仔细读完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觉得我们做的还很不够。
所谓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就是一下子能用眼睛和思想把握住句子的一部分或整个的较短的句子,然后使眼光离开书本,念住你所记住的东西,并且同时进行思考——不仅思考眼前所读的东西,而且思考到与所读材料有联系的某些画面、形象、表象、事实和现象。
优等生之所以优秀,不就是因为他们能够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而学困山之所以困难,不就是他们不能够将句子正确的理解甚至词语都难以读准确。学困生甚至没有来得及将词好好的读熟,并且感知他们的意思,更不能将词和有关的表象联系在一起,你就来不及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关于阅读,我们常常会遇到两个问题:学生注意力分散,没有真正去阅读和学生去阅读了,但是阅读能力没跟上。这两个都是造成学生阅读能力没有提高的原因。
这让我又联系到了习课堂的读。习课堂很重视读,这和平时的教学不一样。传统教学,我们上课以教师讲为主,哪怕是读也是象征性地通读课文,或者学生小和尚念经的似的读。学生还是停留在表面上的读。而习课堂的读,是从头到尾的读,并且每一次读都有所要求,层层递进。所有问题都以读为切入口来解决,教师少讲甚至不讲。例如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一步自由读完成。让学生掌握字词巩固字词,第2步自由读词语完成。让学生将词语放回句子中,课文中理解不准确,第3步自由读完成。让学生能够抓住课文的框架 ,第四遍,自由通读课文,甚至到每一部分的自由读完成。
阅读理解,一定是先掌握在阅读的情况下,让学生能够静下心来,思考了去阅读,当他离开课本时,心中已经有了所记住的东西,这才真正达到了理解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