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小A又把我的书弄脏了,我不想和他同桌了……”刚下课,小B就跑来向我哭诉。
小A是班上的个子最高、最强壮的男生,因为不爱卫生的缘故,在班里并不受人欢迎:衣服总是一大片一大片的污渍,双手也总是脏兮兮的;课桌上,书本散了一桌;抽屉里,废纸、牛奶瓶、脏衣服塞满了;课桌下,废纸团、书包、课本掉落一地。同学们暗地里给他起外号“垃圾堆里的小孩”。
收到小B的投诉,我立马火速赶到教室,将小A请到办公室。一到办公室,便开始苦口婆心地说教,“怎么老毛病又犯了”、“为什么管不住自己”“说了多少遍怎么就记不住”“你应当注意卫生”……反观小赵,却是一脸无所谓样子。
顿时,心中的小宇宙瞬间爆发,我把他家长叫来,并当面严厉训斥了他。小A一面哭,我一面高声训斥。他抽咽着,试图反驳我,我马上又抬高声音压制住了他。就这样,我们僵持对峙着。办公室的一位老教师把我叫到一旁提醒:“你是好心,但这种情况下,你还继续训斥他,他一定不能接受,到最后,他的家长也不能接受。”
那会,初为人师的自己不能理解:作为一位严厉的老师,我只是按照学校规章制度正常管理,并且猛药去疴,为的是彻底治好他,为什么不行?
可是,小A深谙我的“套路”,情况丝毫没有好转。小A家长也不再积极配合我的工作。
那时候,我觉得,作为教师,我的形象一下子黯淡了。当我凭着自己所想,凭借着我所谓的满腔热血去实践我的教育,它的效果似乎是与我的想法背道而驰。我陷入了无尽的惶惑。
班主任师父刘老师得知这件事后,帮我出谋划策:站在儿童的视角,试着和小A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交流。
当小A再次因不讲卫生被同学投诉而来到办公室时,他依旧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来抵抗我 。这次,我搬来一把小椅子,让他坐在我身边,听我讲《不爱卫生的狮子》的故事,小A一脸不敢置信。
静静地听完故事,小A对我说“老师,我不要像它那样。”
“那我们该怎么做呢?”我问小A。小A圆溜溜的眼睛迷茫地看着我。
“有进步,你听懂了这个故事。为了奖励你,老师再给你讲个故事。”于是,我又给小A讲关于如何爱卫生的故事。
“这次,老师考考你,听明白这个故事了吗?”我笑着问他。“这么简单,当然听懂了,洗手,不在地上爬……”小A得意地说。“那你敢不敢挑战,如果你能像它那样坚持讲卫生,一个星期,一个月,我都会有神秘的礼物送给你。如果挑战失败了,”“老师,我敢”我话还没说完,小A迫不及待答应了。
挑战开始了,小A壮志满满,开始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偶尔,当他出现一点不讲卫生的苗头时,我一个眼神,小A立马明白,改正过来。
坚持一个星期后,我送给小A一本他特别喜欢的故事书;坚持一个月后,小A在班上为同学分享我和他一同改写的故事;再往后,小A不再需要我提醒,他成了我的小助手,帮忙监督班级卫生。
我想,这就是故事的魔力,没有空洞、苍白的说教,没有严厉、疾风骤雨的批评,而是把教育娓娓道来,让我们的沟通更加有效。教育需要故事,因为故事的力量是直接的,深刻的。
王维审老师在《给教育一个故事》中谈到,”当教育里有了故事,教师就成了在真实、良善的生命田园上耕耘的播种者,情感就成了最好的犁铧,温暖就是孕育生命的阳光。而置于其中的每一个学生,就像是播下的种子,都会在美好的呵护中获得最茁壮的成长。“
当我们对班级教育问题束手无策的时候,当我们声嘶力竭,屡教无效的时候,不妨试试,用我们的智慧为孩子讲个故事,也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魔力……
做个会讲故事的老师,用故事好好说话,让班级改变悄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