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你针砭时弊,原则明确有底线;你热爱地球,关爱自然和生态;你时常孤独,想法不知与何人说。不妨,让我们试着说说“瞎话”,去品尝那些身边人流淌出来的真挚情愫。
晚餐时分,学校食堂,坐两位老师身旁。一位瘦长脸,略有胡渣,戴眼镜;一位棱角圆脸,皮肤无斑点略白,小嘴唇。我饶有兴趣地听他们讲故事。
瘦长脸抱怨制作讲座海报的工作繁琐,与广告公司对接最后还要教授确认,同时讲了教授让他直接搞定这件事。圆脸男娓娓开解:流程可以简化,去掉中间的环节。把教授的邮箱给广告公司,让他们直接和教授确认。
深谙广告公司工作套路的我,几乎就要将我的想法脱口而出。不幸的是,餐盘里面的美味餐食已被我消灭,我很遗憾地走向了餐盘收集区。
“真是将本本主义发挥到了极致!”我义愤填膺地感慨圆脸男“脱离实际”的建议。“浙大的老师面对问题怎么会是这样的态度?”
“嘟……嘟……”友谊的电话拨通了。
叙述完了刚刚这一段对话,我这位广告业同学和我发表了同样的观点:脱离实际。“我参加过一些有学校教授参加的广告行业交流会,老师们的提问也是围绕理论发问,完全脱离实际。”至此,学校老师本本主义这个“刻板印象”似乎在我们之间达成了共识。
“嘟……嘟……”亲情的电话拨通了。
有了同学的认同,我照例讲述完了瘦脸男和圆脸男的故事,等母亲发表意见:“他可能是随口一说,也减轻了对方工作的焦虑。”“可他怎么能说瞎话呢!他的反馈明显不符合客观实际!”面对不同的意见,我刚刚建立起来的自我认知开始出现裂缝。
“瞎话?那也得看是什么角度,老师站在缓解对方心里压力的立场上,也不能算是‘瞎话’,谁愿意听客观的‘忠言’呢!”
理论世界,人际世界原本是两套理论。理论世界追寻本质的真理,而人际世界寻求相互的满足。在人际世界,我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一度认为社会抛弃了自己。认为自己被抛弃,何尝不是我主动选择了抛弃。我主动选择抛弃,是我苦痛找不到潜在人际规则,是我坚持客观真理的执拗,是我无奈选择沉默。
为什么我们都需要朋友,都需要圈子?交流中获得的信息和满足,是人类生存,最本质的追求。少一些理论和本质,少一些不必要的“忠言”;多一些情感和关怀,多一些自然的“暖言”,爱因斯坦不会取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