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近期有一周没有动笔了,本周我主要探讨一下职场沟通的问题。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个职场沟通关键词“那又怎么样?”。
分享前首先大家要面对三个职场现实:
1、职场是目标和结果导向的。一家公司,或者说一个组织,它是基于自己的商业目的而存在的。你和你的同事、上级、老板,是为了整个公司的生存和发展而走到一起的。所以,人们在职场上行事说话,是奔着解决问题、达成目标去的。大家必须清晰的认识到这一点。
2、职场有势差的。势力的势,差别的差,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由于级别、职务、身份、利益的不同,每个人的地位其实是不平等的。比方说,上级对比你,有级别上的势差,他掌握着你的升迁,他需要下属们达成业绩以帮助他达成业绩:其他部门掌握着你没有的资源,他有资源势差;同事对比你,在某个领域更有经验、更有发言权,他有专业势差。这些势差的存在,很多时候会让你觉得自己处在弱势、被动的地位。
3、在职场上说话,往往有不少忌讳。比方说,你要尽量避免漫无目的的交谈,浪费彼此的时间,避免负面的情绪和表达,避免无济于事的指责。否则在公司里,会经常陷入沟通和说服的困境。明明自己的想法没错,要么出于各种顾忌不能很好地表达,要么说出来总好像人微言轻,没人理会,没人支持。
所以在职场沟通说服有三个通用原则:第一,积极主动的姿态;第二,站在对方的角度或高度说话;三是设计和控制。
第一 先说”积极主动的姿态”。“积极主动”,听起来是老生常谈,具体执行起来似乎也没有个标准。那么到底怎样才算“积极主动”呢?刚才我们说到,职场中人,要以完成公司和组织的目标、达成结果为导向。其实积极主动,简单来说,就是抱着我能去帮什么忙的心态去沟通,去跟别人对话。比如我们经常被别的部门或人拒绝,你会发现拒绝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你,而是因为以前别的事,举个具体的例子:需要请信息技术部的开发个报表,IT部的人会说:“之前为你们做的报表你们使用率极低,又要开发!?”,很可能以前那个报表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你会觉得很委屈。如果这样对话下去,是没有沟通效果的,相反,我们也可以表示”我帮你去问一下当时的提报表运营同事,看看问题出在哪”,这就是”我有什么能帮忙”的姿态,就是我们说的积极主动。
第二点,站在对方的角度和高度说话 。因为职场势差的存在,不管你怎么认为道理在自己这边,对方往往就是在职位、经验上比你高,或者和你有不同的利益诉求。所以,在职场上沟通或说服别人的过程,要求你从一开始,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点出对方的利益相关。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告诉老板,最近你工作量太大了,忙不过来。这时候你的老板接收到的,不单单是你“工作量大”这个信息.而是“你在抱怨、你感到不满、你觉得老板给你太大压力”的信息,老板的感觉是你能力不够、工作没效率,或者想偷懒。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你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从自己的问题出发,那么“站在对方的角度说话”又是什么样的呢?站在老板的角度,他最关心的并不是你是不是太辛苦,他首先关心的是部门工作能否如期顺利进行。你可以试着告诉老板说,如果按照目前工作分配,有可能因为你成为瓶颈而拖累部门整个工作的进度,请老板帮你理清优先级,减掉低优先级的项目,或者增加人手。这样你就直接点出了老板的利益点,让他觉得,你是站在他和公司的角度,来提醒他:事情可能忙不过来了。那么怎么能够从自己的角度转换到对方的角度,抓住他的利益点昵?
这里和你分享一个叫做“那又怎样”的小方法,也就是假设你自己就是被说服的对象,你要不断追问对方:“那又怎样” 比方说,有人向你推荐人体工学椅,跟你说:“这把椅子符合人体工学设计”,那你就要追问,”那又怎样?” “哦,能矫正坐姿。” “能纠正坐姿,那又怎样?” “哦,能保护脊椎不驼背” ”能保护脊椎不驼背,那又怎样?” 你还想怎样?当你问不下去的时候,对了,就是它了。这时候你找到的,才是最切中人心的那个最终利益点。在上面那个例子中.你也可以用这个办法去验证。”老板,我太忙了”,那又怎样?“我会成为项目的瓶颈,拖累整个部门工作进度。” 这才是利益核心点。
第三点,也就是设计和控制。职场沟通不是即兴表演,想到哪说到哪,必须注意沟通效率和禁忌。所谓设计,是说你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之前,需要了解对方需求、遇到的困难、可能存在的反对意见,还包括把握说话的时机,并在说服过程中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沟通走向。
以一次成功的跨部门项目启动会议为例,正式的会议可能只需要1小时,但光是会议材料的准备和制作,会议中可能出现的兄弟部门反对意见预演,各方意见征询等等,都值得花一周的时间去准备。最简单,也是最难做到的,是控制自己的情绪,、掏怨、找借口等负面情绪,只要你动了情绪你就输掉了所有沟通过程。要想克服这个问题.我和你分享一个思维方式。就是相信一切都是上帝最好的安排:),你的方案被老板否定了,很好啊,也许是你还没有考虑周全.也许是推出的时机不对,总之借这个机会再改进啊,恭喜你得到了又一次成长的机会:你寻求兄弟部门帮助,对方总是和你抱怨,很好啊,如果你能帮助解决他们抱怨的点,他们就会反过来给你更多的支持;你试图说服财务部给你活动支持,他们一口气说了十条不一样的想法,很好啊,终于有机会搞明白他们到底想要什么了。你看,如果你是从这种角度去思考问题,情绪是不是变得可控了?
在职场上,你应该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改变面对”职场势差”时不敢说话,或者不知道怎么去说的习惯。职场上,成为别人说什么都说”好”的”好好先生”,也就意味着你成了不重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