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银河补习班》中爸爸对孩子的教育,也反思到一些与自我有关的教育方式,从而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节制在有时候会比完全制止的效果更好。
小学的时候,痴迷于看电视,而正巧碰到液晶电视更换大背头的年代,网线需要换,妈妈觉得换网线很麻烦,最主要是觉得看电视影响学习,于是,三年级的我就没有电视可看,同样的,他们会把出去旅游接触大自然当做是学习的障碍,直到现在,我还能想起独自在家的孤单;时代更迭,电子产品蜂拥而至,也就有了四五年级对电脑的狂热和初三对小游戏的痴迷,这都导致了不好的后果。
我觉得,看电视,看什么样的内容,出去旅游,有什么样的安排,都很重要,他们好像仅仅看到了它们的缺点,却没有转化成益处,甚至因为曾经的完全制止而可能导致了后来的放纵无度。
如果就从这两个例子来说,我还喜欢看百家讲坛和动物世界,虽然有时候也会看看影视剧;高三在班外背书、沉浸在大自然的世界中,我也终于懂得文字的意义和写作的本真;家长应当起到一个正确的引导作用,是那种能看到本质需求、能尊重孩子的独立愿望、能发现自己的过失并不恃家长权威、认为孩子和家长在大多数时候平等甚至孩子会成为家长的老师和伙伴,与家长共同成长。
说到平等这个问题,也许会有很多家长认为是激进的,但这也是时代的潮流之一;当然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这个问题,甚至愿意去改变原有的家长权威反而尊重孩子的意见。在自己慢慢懂这些、并与爸爸妈妈好好沟通之后,现在的他们和我,既是亲子、是朋友、也是老师(他们也会觉得你比他们更成熟,能教会他们很多东西);因此,家长不一定是对的,经验丰富也不是过分限制孩子道路的理由,我们需要的就是和他们好好沟通,平等地沟通。
或许,以后尽量会在ta小的时候起到一个规范引导的作用,比如将非学习的内容仪式化具体化,在每个阶段都会安排应有的活动,让ta觉得玩不算新奇,而是人生中应有的阶段,能从玩中获益,培养自我节制的习惯。当然这都是未来的事了,说得轻巧,也不知道能做的怎么样。
题外话:反思家长对我们的教育方式和导致的问题,对未来也是一种借鉴;因为所处时代的不同,21世纪后的我们可能会更懂孩子的需求,当然也不排除有21世纪前的好家长;或许我们会比他们更缺一种家风的精神。各时代有各时代的优点。
2019.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