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r Mr Who,
已经有好一段时间,没给你写信了,不知你最近过得怎么样?还好吗?你那边的天气冷吗?广州昨天还蛮冷的。早上起床时,未曾打开门的房间,寒冷的气息透过门的缝隙,竟一点一滴地漫进房门。躺在床上,刚离开被窝才几秒钟,背脊一阵发冷,顺势又拉回被子,继续在被窝里面睡。待在被窝里查看了一些文章和资料半个多钟后,终于鼓起勇气窸窸窣窣地起床。
昨晚睡觉前,计划今天早上去健身房运动。出门前,发现外边已经开始下雨,踌躇了一会,还是毅然决然地动身启程。前去和归途的路上,行人都不多,也许是刚过新春的缘故,许多人都未曾返回城中村。大部分的店铺门前,都贴着倒着的“福”字和对联,红晃晃的颜色,让我以为新春依旧。
春节期间,日子过得安宁且平淡。刚回到家没多久,母亲就嚷着逛花市买花买桔子树,贪图个喜庆和热闹。一共逛了两个花场,三四天的花市。今年花市上的种类,比往年多了许多,可是花档收摊收得早,年三十逛的时候,趣味性少了不少。最后,还是买回一棵人参树、文竹和两盆小小的桔子树。
母亲对桔子树很喜爱,因小小的树枝上,挂满圆圆的橙黄色的果子,甚是可爱。买回没多久,她天天对着它们浇水和除枯叶。因为果实多且重,树枝常给压得垂了下去,母亲觉得有损美观,便在早上去公园散步时,拾回了两三枝树枝,将它们牢牢地扎在盆里的土上,继而再捆绑着树枝,起着支撑稳定的作用。我坐在客厅,看着母亲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完成这些步骤的时候,不知为何,笑了起来。感觉母亲仿佛如孩子般,得到了自己心爱的玩具,便想尽全力地呵护和滋养。
每年拜访的亲戚不会很多,走来走去,总是比较相熟的几家。母亲跟她姐姐和妹妹的联系紧密,因此逢年过节,我们都会相互拜访和吃饭。今年,她们到家吃饭时,由于表哥和大姨丈他们都有事没来到,小姨丈赶着出门,一吃完饭就离开,最后剩下一群女性亲戚在客厅中围坐闲聊着。聊的话题很简单,但到底是什么,现在倒记不起来了。中途因约了朋友看电影,草草地离场。走出房间的一瞬,无意往她们一围人看了一眼,当时的场景温馨且熟悉,我不禁回想到小时候在外婆农村家过的年。
大概十几年前,在外婆和外公尚未搬出市镇里边住之前,父亲和母亲时常都会带着我们在过年的期间回到农村的瓦房,同他们一起过春节。春节的节目大部分跟吃饭有关,但我记忆深刻的,倒是寒冷冬天,大伙围着火炉一起取暖的场景。
那时候的冬天,比现在的要冷许多,时常看到一些大人们的手上,长出冻疮,红红肿肿。在气温骤降的晚上,亲戚朋友在废弃的铁锅上,点燃砍好的木材,筑起了一个小小的火炉。一边围着火炉取暖时,他们一边会聊一些八卦趣闻,聊得起劲,通常伴随着笑语。但是,这些事情跟我们小孩子无关,为此,我们通常都听不进去。对烟火兴趣意浓的我们,围着火炉做的事情,便是点烟花。经常玩得尽兴时,大人们嫌烟火危险,粗鲁地把我们赶到门外。无奈,外边天气极冷,我们又像给雨水打湿的小鸡,匆匆忙忙地跑回室内。
没有烟花玩的时间,我会对着火炉拼命地添柴加炭,听着柴火烧得“吱吱”响,火焰逐渐高起,炉火的温度上升时,内心莫名充满兴致和愉悦。后来,大人们见着,便把添柴加炭的任务加在我的身上。那时,日子过得不算很丰富,但因为大家可以围聚在一起,心里面的充实感,比现在的零零散散的聚会,要好很多。
这段时间,经常在想,如果将来有幸组织家庭,希望大家能够经常围坐在一起聊天和吃饭。谈话资本有时可能会很匮乏,但是每个人在今生能够相遇相识并成为家人,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缘分,所以我们都需要好好珍惜彼此。在空闲无事期间,一家人坐在一起,聊聊天,看看云,品品茶,也可以是一件很有逸趣的事情。
期待与你成为家人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