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事教育的人,都有一种与时俱进的精神,而且非常注意自身的学习素养的提高,因为我们都有一种高度的责任心,对社会对国家的一种奉献精神,所以我们继承了老祖宗“开眼看世界”的开拓精神,我们也在不断的学习着。
2011年新学期开始,我们学校开始了自己的高效课堂的模式的探索,这也是洋思教学在我们学校的实验性学习。每一节课从复习巩固到检查预习然后呈现新知识,都进行的有条不紊,但是我认为学习,不是教条主义,它应该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热情以及学习效果来对待,我个人认为应该因科目而异,因人而异。我是从事英语教学的一名老师,就语言的学习特点来看,有的学生天生对语言有一种驾驭能力,他入门很快,捕捉知识的能力很强,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会用热情指引自我做好复习预习以及巩固,所以这种高效课堂会让他们如鱼得水,一节课就成了老师专为他们而设的课堂,所以他们在课堂上会收获很多,他们会觉得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他们会更懂得哪是自己需要的,哪是自己需要取长补短的东西,不盲目的接受,不盲目的排斥,真正做自己的主人当自己的家。而有的学生对语言的学习和把握,属于盲人摸象式的,功夫也下了不少,但是总不得要领,总是嘴不敢张,手不知要往哪下,脑子不知该怎么转,一上课,眼睛总是盯着时间看,心里总想着什么时候该下课,一节课下来可以用四个字总结“度日如年”。这样的学生要占到60%,就是这样一群学习能力有问题的学生,可以说我们的高效课堂让他们听而生畏,胸怀一颗胆怯之心,有怎么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呢?所以我说高效学习不能盲目高!
英语的学习就因为缺乏一种环境,一种坚持,一种不畏艰难险阻的执着,很多中国学生处于一种痛苦的深渊之中,他们提英语而色变,对学习和学校有着不同程度的失望,所以我们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学生,困扰着家长教师以及我们的上层建筑。究竟路该怎么走,每一个在教育一线的工作者都在努力着,都在为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未来而思考着,同时也在探索着,教育我个人认为它不应该是一种模式,它应该体现出充分的人文情怀,我们是做人的工作的,所以我们应该从人出发,以尊重人的思维发展为目的和教育方向,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着学习的爱的光辉。针对性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我们的学困生由于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甚至拼读单词都会吃力,词义模糊,对老师通常的要求都会觉得有难度,再加上个人努力的态度不够端正,预习可以说对他们而言比登天还难,复习不能到位,预习不知从何下手,长此以往我们就理所当然的培养出了越来越多的学困生,而作为老师我们有很多人或多或少的又会出现急功近利的思想,这正是我们的学校不停的拿考试成绩说话,用成绩来片面的去评定一个老师的好坏的恶性循环,就是这样一根指挥棒在指挥着所有的老师为之而动,所以我们的教改,难免会是流于一种形式。
高效课堂不要是一种僵死的模式,它应该是机动灵活的,有时候针对部分章节预习不是问题的没有难度的话,可以布置给学生,这样他们就会很容易找到学习的成功感和归属感,挫败心理愈小,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就会越高,在这种良性循环下,我们教育上的问题才会越来越小,我们才会真正达到教育上的春天。所以我们说任何改革,它不能是高屋建瓴,它应该从实际从基层出发,它应该从民声出发,既然我们的呼声是高效课堂,那么它应该从学生能掌握的东西出发,而不是盲目的用一种模式去框定去圏囿我们的思想,每节课的设计特点,每一个老师因为所带学生的实力不同,他会设计不同的课堂,争取用学生听得懂的语言去讲述不同的知识要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寻找到自己每一节课的收获点!所以做老师,应该首先不盲从,应该知道什么是自己学生需要的,什么又是讨学生喜欢的,什么又是寓教于乐寓乐于学!我们每节课多想想多思思自己的学生反应和接受本节课知识的百分度,我们的课堂就会日益朝着高效的路上走,我们的学生自然就会是高效课堂的最大受益者!
我们作为教育一线的老师,我们深知肩头的责任,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责任感让我们不敢怠慢,我知道我们不是盲目的为了一种功利一种所谓的特色而改革,我们也是一种探索,一种饱含着所有教育者希望的实践过程,所以我们不是被动的去接受,我们都在不断的实践中去改变一些传统的做法,都在迎新摈旧,所以当我们真正把学生放在心中的时候,我们就会不断的进步的!
我们不是圣人,我们在改革中也许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但只要我们勇于去剖析自我,改正自我,提高自我,创新自我,我们就会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高效课堂,我们就会培养出来一批批社会需要的高效学生,相信我们自己吧,我们都会是高效课堂的改革者,我们都不会形而上学,我们也不会固步自封,我们会一直朝着高效出发!所以我知道同时我也建议高效课堂不能盲目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