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感觉创作思路枯竭,不知道该写什么,也很久没有写出文章了,都是一些碎碎念和流水账。
前几天晚上听了吴伯凡老师的分享,涌现很多创作灵感。我突然意识到,我没有写作思路或素材,是因为我没有在汲取新知识,我进入了循环的生活,我在过着重复的日子。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并没有多大的差别。我的思想没有什么进步。我的输入太少了,以至于没有可写的素材。
我也知道原因在哪里,最近在追剧《北上广不相信眼泪》,尽管我一直在吐槽这部电视剧,但我依然每晚追剧不可自拔。每天晚上下班,做好饭,就开始看电视,等看完电视就差不多9点半了,稍微看一小会书就应该睡觉了。白天上班的时候也没有那么多新鲜的事情发生。所以,我才会觉得创作思路枯竭,因为我没有变化,也没有进步。
听了吴伯凡老师的分享,他讲的内容给我带来很多灵感,我也突然明白了:每日写作,不知道写什么?因为你过着重复的生活。
我所说的重复的生活,不仅仅是指每天一样的日程,更多的是指,每日没有输入,思想上没有变化。即使每天能够阅读几页书,那你的生活也不是重复的,你的思想是有所变化的。
我回顾之前300多天的写作旅程,基本没有因为写什么发愁,是因为我每天都有输入,不管是通过阅读,听讲座,还是听线上分享,都能给我带来灵感。当我停止输入的时候,我的思想就如一潭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涟漪。
我也发现了上班,下班,看电视,睡觉的危害,这样的生活是很轻松,但是,会吞噬你的青春,耗尽你的热情,让你的思想没有变化。我突然害怕这样的日子。我怀念以前,每天吃完饭看书,听十点读书会或其他的在线分享的日子。那时候,每天都有新鲜的思想涌入脑海。
如果把你的思想比作一个池塘,每天的输入就相当于给池塘输入了新鲜的水,犹如源头活水,如果没有输入,或者很久才输入一次,那池塘里的水就会变死水,甚至会发黑发臭。你的思维会固化,你会跟不上时代的脚步。
人们常说,下班后的时间才是决定一个人与其他人的差距。哈佛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每晚抽出2个小时的时间用来阅读、进修、思考或参加有意的演讲、讨论,你会发现,你的人生正在发生改变,坚持数年之后,成功会向你招手。
当我陷入每日重复生活模式时,我真正意识到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晚上8点到10点是你的自由时间,你可以用来学习和提升自己,也可以用来看电视,或者浪费在其他事情上。
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有些人几十年如一日,除了容貌变了,其他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因为他们一直都没有什么输入,每天生活在一样的环境中,做着一样的事,不看书,不思考,所以,他们的思想和思维模式也是一成不变的。
人生最重要的是成长,而不是成功。成功仿佛有一个终点,也是一种比较。而成长不是,无论是多大年龄,你都可以成长。人生重要的是思想上的成长,身体的成长过了青春期就很难正向的变化了,但是,思想的成长可以一直陪伴你到人生的终点。
我想循环重复的生活之所以让我害怕,并不仅仅是浪费时间这一点,我害怕时光流逝,而自己却没有一点长进,我害怕容颜老去,而我却依然幼稚可笑,我害怕辜负了光阴。
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克莱顿·克里斯滕森说起自己的经历:当我还是牛津大学的一个罗兹学者(Rhodes Scholar)时,我的学术研究艰难到不可理喻,甚至在同样的时间内增加额外一年多的工作量。但我仍然决定每天晚上花一个小时来阅读、思考。我曾经很矛盾,我是否真得承受得起从我的研究中抽出那些时间,但我还是坚持下来了--并最终明确了我的人生目的。
每天不管多么忙,都应该抽出一点时间,来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来阅读几页书,来写一段文字,来思考人生的目的,为人生积累一点正资产。
从优秀到卓越是都是从乏味的事情开始的,要胜出不是在一天之内,而是在每天的生活中。人生的积累不是加法,而是指数型成长,前期的增长是缓慢的,当突破了某一个点之后,就是几何级增长了。
当每天的生活是有变化的,每天有所输入,每天也都会涌现出新的灵感,这样,即使每日写作,也不会面临创作思路枯竭,也不会不知道该写什么。我终于把《北上广不相信眼泪》看完了,可以恢复每天阅读和输入的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