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四期约练挑战第74次,本周第7次
早上7点参加的约练,作为观察员,感觉象是看了一场神仙过招的大戏,相当精彩!不论是作为咨询师的杨老师,还是作为来访者的李老师,在焦点专业咨询能力上都很娴熟。咨询过程中杨老师的话很少,说出来的话简洁又准确地提炼出李老师表达语意的精髓,提问一直以李老师的初心为前提,由李老师的需求→目标岗位→了解领导意图,适时提出自己需求→为提出需求需要作哪些准备,并分别就新来的和熟悉的两位领导该具体怎么去沟通展开梳理,一层一层,一步一步,思维缜密的李老师自己一边诉说,一边就将行动步骤先后顺序整理出来,深深地敬佩李老师清晰的思维脉络,扎实的工作态度和踏实真诚又智慧的人格魅力!同时,也深深为杨老师轻松温暖的语气、笃定地坚信李老师一定有答案的态度所感染,感觉焦点的理念真的是扎根于两位老师的内心了,能和两位这么优秀的老师约练真的是荣幸。
这场咨询中感觉杨老师抓住李老师的主要目标的能力很厉害,这是我欠缺的,该如何练就这份抓大(来访者想要的)并深入展开的功力呢?初期,我想搞不清时,就要多去澄清确认吧?
二、第四期约练挑战第75次,本周第8次
晚上8点参加了box3-4奇迹系列问句的练习,由于对于白皮书没有怎么读过,对奇迹问句何时用?奇迹问句的功能目的是什么?这些都不了解,只能下来后找资料。
<奇迹问句>
一、假如问句
(一)定义:是一个从现在跳跃到未来视觉的问句方法,假设我们遇到的困难已经解决了会出现什么情景,从而引发当事人找到目标和描述目标,从而探询到解决方案的技术。
(二)假如问句的作用有两个:
1.用来帮助来访者寻找正向、积极的目标。
“假如问题不存在了,会发生什么不同?”
2.描述成功的迹象,描述愿景细节,探索解决途径。
“假如明天你的目标实现了,我们会看到什么发生了?”
3精简为一句话:
“假如。。。。。,明天你会。。。。。?”
上面的两个问句是最简洁的问句。这两个简单的问句是从下面的问句发展出来的。假设架构过去的主要应用形式:水晶球技术和奇迹提问。
(三)奇迹提问通常由一系到的问题组成,不但要求来访者想象问题不存在的未来,还要求他们对未来做更多细节上的描述。
奇迹提问的一般流程如下:
1奇迹的发生画面
“我现在要问你一个有点特别的问题,假如有一天早上你醒来,奇迹发生了,你的问题得到解决,你觉得你的生活会有什么不同?
“因为你睡着了,你并不知道奇迹发生了。醒来后你猜想问题已经解决的最初迹象/征兆是什么呢?”
很多时候来访者不曾想过问题成功解决之后的生活,这些话能够引出有关解决问题的信息。对于奇迹式提问,来访者的第一反应普遍是沉默或“我不知道”、“不会有什么不同”。咨询师要对来访者抱有信心,因为他以前没有想过,并不代表永远不知道。通常,在经历短暂的沉默之后,来访者多少能够表达一些想法。
如果不行,咨询师可以利用以下提问鼓励来访者继续思考:
“你如何能察觉奇迹已发生,你是怎么知道的?”
“如果你知道的话,可能是什么?
很多来访者一心期待跨越式的大改变,却看不到自己正在改变的途中。咨询师询问征兆、迹象是为了让来访者从最初的线索开始,找出改变发生的蛛丝马迹。
等到来访者能够描述出奇迹发生的某些迹象,咨询师就可以进一步询问:“有没有一小部分已经发生了?”将来访者从“未来的假设”拉回“现在的例外”,这时咨询师就可以依据例外架构,寻找来访者可以利用的资源。
2与行动连接
“你一定做了些不同的事情,那会是什么?”
“你猜想你可能做了什么?”
“你要怎么做才能让这些再发生?”
在假设问题已经解决之后,咨询师要将问题解决与来访者的行动联系在一起,帮助来访者整理问题解决的基本路径,确定来访者清楚地知道改变从何开始,要经过哪些小步骤才能使得奇迹发生。
3重要人物的观察
“谁会第一个注意到你的改变?他会注意到什么?”
“还有谁发现了?”
“假如有人观察到你的改变的话,他们会有什么反应?”
“什么时候你能够感觉到他们对你的变化?那你会怎样回应?”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询问问题解决所带来的更多变化,可以使来访者详细描绘心中的目标愿景,强化目前改变的动机,从中找到可能的努力方向。谁会注意到来访者的改变?一定是来访者身边的重要他人,可能是父母亲,可能是朋友、恋人,也可能是老师。来访者个人的小改变可以带动周遭人际互动的改变,影响并促进后续改变的发生。
(四)下面的问句是从问句的作用来划分的简单的问句。
1跳过问题找目标的假设问句:
✔ “想象三个月(六个月)后你的问题解决了,你再次遇到我,你会告诉我发生了什么?”
✔ “如果你不再需要我的帮助,你觉得是因为发生了什么?”
✔ “当问题已经解决时,你如何可以得知?”
✔ “如果我是你家墙上的时钟,而你们家已经改变了,我会看到你们在做些什么事情?”
2描述目标的假设问句:
✔ “有一天你达成了你的目标,完成了你的心愿,你觉得生活会有什么不一样?”
✔ “三年后,我收到你寄给我的视频文件,里面记录了这三年里你所做的事情,我会在视频里看到什么?”
✔ “当事情有所改善的时候,你第一个会注意到的讯号是什么?”
✔ “如果开始往解决之道前进时,你的生活会出现什么讯号?”
✔ “谁对你有了这个改变会最惊讶?谁最不惊讶?他会怎么说?”
总而言之,假设架构蕴含着一个积极的意义,如同登山一样,如果从山脚下遥望“云深不知处”的山峰,有人心里会有消极的想法:“那么多的台阶,多累人啊!” 或者还未出发已经气馁:“那么远的路,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啊!” 甚至可能产生放弃的念头:“根本不可能达到!”
而假设架构能帮助来访者想象已经登上顶峰,不仅给自已有实现愿景的希望,同时“回首来路时”会有满足的成就感,也会正面看待为此付出的艰辛。
因此,运用假设构架与来访者分享“站在山顶”的愉快体验之后,接下来再与他们讨论达成目标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来访者会积极地规划和很快找到达成目标的途径。
奇迹问句,与关系问句、自我赞美、评量问句一起使用,效果更好。尤其与评量问句组合应用 ,就可以知道来访者终站、起点和现在的位置。
奇迹问句是焦点解决技术的核心
问来访者奇迹问题,就是在寻求来访者对自己想要未来的描述。
奇迹问句,给人以希望、力量、自信,让人相信眼前的问题都不是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五)提问奇迹问句的原则
咨询师与当事人之间建立了晤谈初步大方向之后,或者当事人能够说出对他而言什么样的人、事、物是重要的,是询问奇迹问句的好时机。
对于处在危机或高情绪的当事人常“暂时”难以进入奇迹问句中去拥有自己的目标,先多问他们“应对 (coping)问句”是比较好的选择。
咨询师在询问奇迹问句时,要清楚表示将要提问一个特别的、需要想象力的问句,以使当事人有所预备,然后,再用一种有些戏剧化的语气说出奇迹问句。
在询问奇迹问句时,应掌握缺一不可的五项原则
⑴要发生奇迹的事,需是对当事人有重要意义的,且此事对当事人来说乃“‘无法’自然发生改变”的。
(2)要强调当事人“‘带来晤谈的问题’突然解决了”,而非“全部”的问题,如此比较不会让当事人混淆要发生的奇迹方向为何。同时,因为问题的处理与创造解决之道两者间不见得是相关的方向,所以,这样的说法会保有很多可能性与发展空间。
(3)奇迹的发生是有立即性的,通常会描述奇迹发生在“今夜”以及能自然发生的场景(如平日现实生活中的家里),让当事人容易自然地联想立即的改变。
(4)要强调当事人一觉醒来“并不知道”奇迹发生了的情况下进行辨认奇迹发生影响的讯号,如此才能引发当事人去想象、辨识有什么地方会跟现今的生活有些什么不同,或有可能会有哪些讯号发生,以及可以去做什么事是现在无法做的。
(5)继续邀请当事人关注一些小小的差别与改变,并猜想他人会看到什么不同,进而进一步地探讨这些差异的意义、助益与重要性。
<摘抄>
一、结果问句
一个“以终为始”的高效工具,用来了解来访者在咨询中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1结果问句的特点:
引导来访者思考谈话的结果;
强调以来访者为中心;
让咨询从一开始就树立起咨询有效的标准,营造出带有鲜明目的性与可能性的谈话氛围
2如何更好地使用结果问句?
保持未知和好奇的态度
注意区别“结果”和“过程”
结果在咨询师的职责范围内
与关系问句结合使用
反向思考的结果问句
二、应对问句
在非常困难的处境下,每一个人都已经或者正在全力以赴的应对着。
1如何使用应对问句:
a用应对问句渐渐聚焦于来访者已用过的策略、能力和力量
b搭配例外问句使用
c搭配关系问句使用
d配合差异问句,进一步挖掘
2焦点解决取向咨询师的自我觉察:
——不是帮助来访者分析问题,而是帮助来访者用最好的状态应对问题
——意识到问题不是一直存在,相信来访者已经拼尽全力
3充分挖掘来访者曾经用过的应对策略/方法的细节
三、例外问句
从自己曾经的成功经验中,吸取经验,应用到未来的生活中
案例1—争吵的夫妻
从例外中,发现他们的共识
来访者曾经做过的事情,是他们可以继续做的
帮助来访者看到过往经验中的能力、资源、优势
案例2—被家暴的妻子
对例外重构,发现来访者没有注意到的有效部分
为来访者赋能,在过往经验中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
案例3—辍学的孩子
从例外中,发现孩子在意、关注的部分
进一步发掘孩子的资源
不断扩展到其他情景
例外最大的特点:合作(?)
四、关系问句
系统理论
一个部分的改变,会引起系统内其他部分的改变。
1关系问句的作用:
引发间接赞美,赋能
2转换视角,挖掘资源
3澄清来访者的良好目标
4将内在感受转化为行为描述,从中看到更多可能
5和奇迹问句结合使用
和量尺问句结合使用
6注意:
细节、具体
他人视角
关系互动的视角,拓展互动方式
邀请来访者对人际互动进行描述
五、奇迹问句
人们愿意努力实现构想的未来
1作用、功能:
a带离被困的现状,直接到达解决的未来
b澄清来访者期待和目标,具体、细节描述
c追问,结合关系问句、量尺问句,充分思考任何可能性
d开启右脑的想象功能,对未来的预演
创造记忆,奇迹发生的“地标”
2奇迹问句的使用:
咨访双方关系稳定,具有一定的能量和希望
3奇迹问句的变形
回答奇迹问句,需要时间和准备过程
三个“不同”+量尺问句
六、量尺问句
量尺问句,也称为评量问句,或刻度尺问句。
量尺问句是一个系列问句
应用广泛,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1设定量尺
定两边、站区间、前后看、动几分
2量尺的类型
成功量尺、动机量尺、信心量尺等
3关注未来、积极、正向
尊重、平等的态度,贴合来访者的状态
4注意事项
围绕来访者,评分由当事人决定
量尺问句是为了体现变化,而非提高分数
分数不具有可比性,是当事人的内在评估
探讨朝向进步,而非差距。
〈摘抄〉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SFBT的架构》
1.问题描述阶段
咨询师尊重来访者,并探讨: 这些问题对你造成哪些影响?你曾经尝试过什么样的方法?你希望最先处理的、最重要的主题是什么?
2.设定良好目标。
目标必须正向所欲、具体可行。咨询师在尊重来访者的前提下,以好奇、尊重、关怀的态度,提高来访者的合作与动机。常用奇迹问句: 如果问题解决了,你认为你的生活将会有什么不同?
3.探索例外
什么时候这个问题没有发生?什么时候这种情形稍微好一点,你是怎么做到的?
评量问句的使用: 10分表示很有动机改变,1分表示不想改变,来访者目前自评是几分?如何能做到这几分?
4.会谈结束前的反馈
咨询师根据来访者所看重的部分,给来访者给予赞美。肯定来访者已经做到的,有利于问题解决的部分,或者他的成功与优点所在,给来访者带来希望感。
5.评量来访者的进步
运用EARS: 一、引发例外,二、拓展例外的发生与比例,三、强化例外经验中所包含的成功、优点与要素。四、思考与寻求哪些地方变得好一些?
<摘抄>
在100个关键点这本书上,重点介绍了5步骤工作流程:建.立关系,达成合约,期待的未来,进步方案和反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