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更早发现孩子的视力问题,避免情况进一步发展。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结合孩子的视力发育过程。
当孩子刚出生的时候眼球相对比较小,视力是比较差的。一般来说孩子1个月左右能看清眼前大约20厘米左右的物体。到3个月左右眼球可以自由活动,这个时候可以形成比较好的注视能力。
6个月左右可以形成比较好的双眼视觉。有了判断距离跟深度的能力。那么对于这个阶段的宝宝,家长观察的重点应该放在孩子眼睛本身是不是正常。因为有些新生儿眼病还是需要早期去观察和发现,以便尽早的接受治疗。
家长可以通过观察角膜和瞳孔,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黑眼珠以及分泌物的情况来大概判断一下孩子的眼睛是否正常。
如果发现孩子的黑眼珠变得特别大,而且变得不透明,并且两只眼睛黑眼珠不太一样,那么这个时候就要警惕先天性青光眼的可能。
如果发现瞳孔发白就要警惕可能是先天性白内障,或者是视网膜母细胞瘤等疾病。
如果孩子出生之后一直在流眼泪,或者分泌物很多就要考虑新生儿泪囊炎的可能。
一旦发现这些情况。都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医院,以免耽误治疗影响孩子的视力发育。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眼睛不断地接受外界的光线物体等视觉刺激,眼球也会不断的生长发育,一般在1岁左右就会有比较完善的视功能,视力通常会在0.2左右。这个时候可以让孩子多玩一些几何图形的玩具,让他分辨玩具的形状和颜色。如果分辨不出来,家长就需要引起警惕。多多观察,看看孩子是不是视觉功能出现了一些问题发育的不够完善。
等到3岁的时候小朋友基本就可以学会配合大人查视力表了,这个时候家长就可以定期给小朋友检查视力。一般3岁的儿童视力平均在0.25左右,由于三岁以内的小朋友眼球比较小,很多都是处于远视的状态,那么家长就要留心观察一下小朋友是否出现以下情况?
1.孩子看东西的时候是否有歪头的习惯。
2.看近处物体的时候是否有怕光的症状。
3.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是否有斜眼的情况。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的话就要及时的带孩子去医院排查是不是有斜视。
随着年龄的进一步增长眼球也会逐渐变得更大,视力也会进一步提高,一般4~5岁左右的儿童平均视力为0.66,七岁平均视力为0.7,7岁以上在0.8以上。
如果这个时候孩子查视力,发现视力水平低于同年龄儿童的平均水平。家长就应该及时带小朋友去医院检查。看看究竟是视觉功能没发育好出现了弱视?还是过早的发生了近视散光等情况。
不过生活中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有视力表。因此除了查视力很多家长也可以通过平常的观察。尽早的发现孩子是否视力出现了问题。比如说看电视离得越来越近,这是因为视力下降远了看不清楚。或者喜欢眯着眼睛看东西,这是因为眼睛眯着的时候可以增加景深,也可以减少眼睛散光圈所形成的朦胧感,从而提高视力。其他还有像出现频繁的眨眼睛,揉眼等动作。如果排除了倒睫或者眼部过敏的话,那么有可能是视力出现了问题。还有些孩子平常特别不喜欢看书。其实可能是因为视力或者是视觉功能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导致阅读出现了障碍。
有研究已经证明通过改善存在视功能的问题,儿童眼睛的状况改善之后,他们的成绩都得到了提高。所以对于有些孩子来说,特别不爱看书,家长有时候也要留个心眼,去排查一下是不是孩子的视力存在问题,而不要单纯的认为就是孩子不爱学习导致的。
总结:孩子的眼睛是逐渐长大的,视力也是逐渐提高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家长要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小的时候应该着重观察孩子的眼睛本身是否正常,等大一点之后再观察孩子的用眼习惯是否出现变化等等,从而可以尽早的发现孩子的视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