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语文老师,文字创作爱好者
爱诗词,爱红楼,爱中国文化
文学理论的爱好者,中国美学的追随者
F1骨灰级车迷,莱科宁铁杆粉丝
微信公众号:听优秀学长讲文史哲
头条号:听优秀学长讲文史哲
知乎:吴圣哲
2020年4月8日,封城76天的武汉城解封了。
武汉解封时,正是一轮圆月挂苍穹。圆月在中国的文学意象中是幸福美好的象征,老天都在告诉世人,武汉解封,正当吉时。
我们向战胜病疫又迈进了一步。
上一次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战胜病魔,应该是2003年的那场非典。
2003年的时候,我上小学二年级。那时候根本不知道广东在哪里,也不会知道湖北在哪里。那时候怎么会想到,自己设计会“跟着李白去旅游”的课程,还自认为这一课程讲得最好的那一讲,是李白在湖北,又怎么会想到这个课程能评上了南京市精品课程二等奖。
2003年的时候,非典的名字闻之色变。但当时我不知道什么是冠状病毒,只知道放学以后不能在学校逗留,必须马上回家。周末哪都不能去,老老实实在家里带着。当时觉得呆在家里还挺有意思的,这估计是我现在这么宅的原因。
每天要带着舒肤佳去学校,吃饭前得去拥挤的厕所洗手。每天中午还要量体温。2003年的时候还没有见过现在先进的额温枪,老师戴上口罩用手摸我们的额头。当时觉得这真是有趣的事情,每天都很期待老师来摸摸我们的额头,现在想想,还是很危险的。
当时的记忆就这么多,一个二年级的小朋友,虽有些零星的记忆,但完全没有恐慌的感觉,每天就是上课放学做作业,最痛苦的就是不会做的数学题和即将到来的考试。十年以后的2013年,上高三,偶然一次在学校的书店看到一本关于“非典”十年的杂志,隐约地想起了当时的一些事。
说实话,2003年的很多记忆,还是因为2020年这次疫情,看到新闻媒体写得报道才回忆起来的。
2020年的故事的确来得有点突然,谁都不会想到新的一年刚开始就会是一场灾难。2019年12月看到报纸新闻上说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情的时候,隐约感觉到会不会像17年前的非典那样,结果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17年前,是一个不知道什么是病毒,更不知道什么是冠状病毒的“无知”少年。17年后,成了一个能写当年事的一个写手。
无论如何我不会想到我会在2020年开始我正儿八经的网络直播课,有一天我也会说刷波666调节课堂气氛。在三个地方直播过,还能记得每次上直播课发生的背后故事。2020年,我从一个不知道QQ群还能直播到现在可以玩出各种花样。
日复一日的备课让我忘了曾经还有的那一点点恐惧。2020年经历了隔离,也经历了南京的轻微地震,有过一段轻轻松松每天吃完饭在操场上踱步的日子。在安静的校园浮想她往日的模样。
开学培训时,校长、书记告诉我们要注意的事情,开学后该怎样做。我突然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2003年开学的时候,我的老师们是不是也这样培训过?17年过去了,那个,那批被保护的孩子,现在要保护自己的学生了。
不知道未来的某一时间,回想起2020年发生的事,会写出怎样的故事。
如果2003年的我问2020年的我,非典会结束吗?2020年的我会回答:一定会。
如果2003年的我问2020年的我,新冠会结束吗?2020年的我会回答:必须会!
湖北,是一个英雄辈出的省份。
武汉,是一座令人动容的城市。
中国加油!必会胜利!
后记:
这是公众号的第100篇文章。
因为曾经上课讲到过武汉,又有几个朋友在武汉工作,黄鹤楼、长江大桥、武汉大学、热干面都非常有名,所以对这座城市有着向往。
当这次武汉成为重灾区的时候,每一天都为她担心。
不在武汉,不会知道武汉这四个月都经历了什么,不在武汉,不会知道武汉人民都经历了什么。但很高兴,武汉今天解封了,武汉以及可敬的武汉人民,挺过来了。
昨天学校开培训会,突然就感觉到曾是被保护的人,现在成了保护别人的人,身份上的转变让我有了无限的感慨。
本来是想写2003年的我与2020年的我之间的对话,但不知道怎么写,就放弃了,就成了现在这篇文章。不知道好不好。
第100篇文章,就献给这座英雄般的城市,就献给这两个值得铭记的两个年份吧。
(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