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的崛起,让实体书店一度遭遇寒流。
实体书店纷纷倒闭,苟延残喘的独立书店竟然要依靠文创周边来维持运营。这在上世纪80、90年代是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那时候的景象是大家排队买书。
网购图书的好处是便宜便捷,但前提是对欲购的图书有明确的认识,因此很多人选择在实体店挑书,在网上下单,这似乎并没什么错。
几年前经常逛广州的方所,有一次听到一对情侣的聊天,男孩对女孩说,他每次逛书店,都会买一本书,支持一下。
言外之意买书并非刚需,而是为了维持这种逛书店的氛围。
我想如果大家都是抠门者,在实体挑书在网上买书,估计独立书店迟早也是要消逝的,就像已经几近消逝的文言文、情书和书信一样。
在1200BOOKSHOP,这个月借着开店7周年,打59折促销。
59折,听起来是一个让人振奋不起来的促销,因为依旧是逛的人多,买的人少。
我之前相中一本村上春树的一本港台版的游记《你说,寮国到底有什么》,以为大陆没有翻译,便趁此机会以比网购便宜的价格购入了。后来发现其实内容已经看过,不过大陆的译名叫《假如真有时光机》。
这样,我可以宣布,除了舍不得读完的几本游记,村上春树的全部作品已阅读完毕,有些还不止一遍,比如《挪威的森林》,读了不下4、5遍,直到读起来没有当初的那种莫名其妙的伤感,便作罢。
逛书店,对于很多人,尤其是女孩子来说,是一件展现自我形象的机会。
书店,成为一个信息时代的复古秀场。当每一个忙里偷闲,有些茫然的人漫不经心地行走在良莠不齐的书籍前时,似乎可以望得见他们的灵魂悄悄探出头来,试图与外界交流,而有时候他们自身却并不知晓这种不经意的专注带来的美感。
当然,也有一些人是专门来打卡拍照炫耀朋友圈的。
当海量的图片视频信息囚住大众时,依然有一些人回到文字中来,即便这些文字可能也只是一时的快餐消费,但比起网络土味喊麦,总还有些让人反思当下的空间,尽管有些看透了也是无病呻吟,矫揉造作,夺人眼球的迎合之作。
但正如夫妻关系一样,没有经历过失败的恋爱又怎会真正地了解配偶呢?
没有读过批过烂书又怎会体会到好书的巍峨?
00后的男生很多都有读过唐家三少的经历,但我相信等他们到了高中和大学,自然不会再沉迷于斯,就像怀春的少女读言情,终究学不来真生活。
不读点儿烂书,就像游泳没呛过水一样,今后遇到的好书和好人的概率也不会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