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的源头是你没有在孩子心中树立起威信。但是树立威信,不是让你打骂孩子哦!
虽然打骂孩子是不可取的教育方式。但有时候感觉自己过于尊重孩子的意愿以致于无法建立威信,孩子会更加肆无忌惮的和大人拧着来。
这的确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在家里父母是必须要有威信的。当说到威信这个话题时,我们内心的画面是双手叉腰、表情威严、永远正确的父母。这是很多人从小到大对“父母权威”的印象。
其实父母的威信有两种:一种是理性的威信,一种是非理性的威信。威信并非情绪,也并非愤怒。在教育上用来捍卫纪律的,不应该是父母的情绪,而是有原则的规矩。给孩子自由不等于没有规矩,而规矩不能没有原则;在自由与规矩之中,必须包含着家长的理性威信。
那么如何立规矩?我建议的方法是,事不过三。如果之前提醒两次都无效,也就不再口头要求孩子了,而是时候应该采用其他办法了。建议父母应该在立规矩的时候给孩子做选择题,两个选项:正确的选择带来好的结果,而错误的选择带来坏结果。
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如何给孩子做选择题。有一天,成成在吃早饭的时候一边玩手机一边心不在焉的吃饭,爸爸看到后说:成成,吃饭的时候不要看手机了,专心吃饭吧。
成成把手机乖乖放下了,但没一会手机一响,他又拿起了手机。爸爸又一次提醒了成成,但结果还是一样,成成放下一会就又了拿起来。
当正常沟通没有效果的时候,父母不要因为“好好说话他不听”就威胁恐吓孩子。虽然这种方式可能会让孩子屈服在你的威严之下被迫听话,但他不会因此有任何进步。
爸爸问成成:我给你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你放下手机,我们继续吃早餐,可以给你加餐你最爱吃的煎蛋。第二个选择是你如果继续玩手机,爸爸就不会让你继续用手机了。
这两个选项,就是之前我们说的正确的选择带来好的结果,而错误的选择带来坏结果。不过成成听完想了想,竟然对爸爸说,我想玩手机。
很多家长这时候可能已经提前预料到孩子不会乖乖听话,如果大人说什么孩子就听什么,这个世界就天下太平了。当孩子清楚坚定的表达立场之后,父母不要马上变脸生气,这是让孩子理解原则和树立父母威信的好机会。父母要允许孩子犯错,当让孩子尝试错误的选择,并体验其结果,他才会有所学习,下次同样的事情再发生时,他才能参考过往的经验,做出正确的选择。
成成的爸爸没有生气,只是告诉成成:“那你愿意的话就继续吧。”
接下来,成成继续手机不离手,偶尔放下吃一口饭,又拿起来继续玩。爸爸在一边留意着成成的一举一动,他很清楚成成是在试探规则和挑战规则。
我们的孩子与生俱来拥有探索环境、挑战环境的精神。父母不需要把孩子挑战规则的行为解读为不听话,这只会让我们落入“孩子不听话就要处罚”的误区。孩子反抗、不听话是很正常的,但这不是因为他们“坏”,只是因为他们还没有真正了解什么是“好”而已。
接下来,爸爸要让成成体验他错误的选择带来的坏结果了。爸爸放下碗筷站起身,成成马上紧张的抬头看着爸爸,同时紧紧握住自己的手机。显然,成成在害怕爸爸要来没收手机。这时候如果爸爸强硬的抢走手机,结果一定是成成大哭大闹一场。这样就功亏一篑了。
成成的爸爸并没有去抢手机,而是简单说了一句:“我吃饱了。”就离开了餐桌。成成松了一口气,开始放心玩手机了,根本没注意到爸爸这时候其实是去拿走了手机的充电线。
等晚上的时候,成成需要充电却找不到充电线的时候,就想起了早餐时爸爸的两个选择。但为时已晚了,任成成如何求情,爸爸都很温和坚定的告诉他不可以,因为这是你自己选择的。
从此以后,成成开始真正理解到父母的威信以及规矩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