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之“心学”


01

早在两年前,看过一本王觉仁写的《王阳明心学》的书,很粗浅地了解了王阳明。近几年,王阳明的书很火,书店里到处都是有关“心学”的书。

也不知这位五百多年前的大思想家,缘何引起人们的注意,现在有许多说不清楚的事情,莫明其妙的“火”了,一阵风似的!可能是王阳明不凡的经历吸引力大家,至于“心学”,不谦虚地讲,如果没有一定的国学基础,真没有几个人能弄明白。

现在的人们,对于国学的态度也是半推半就,到底什么是国学?我们该继承和发扬什么样的传统文化?我觉得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个系统的阐述,传统文化回归之路不再遥远。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02

其实很惭愧,不过是看了点书,学识浅薄,写国学类的东西实在是勉为其难。可每当看到深刻而有哲理的东西,思维就异常活跃,总想写点东西,就权当读书笔记吧!

书要系统地看,连续地看,尤其是国学历史方面的书,不然就不会有深刻的认识,更不会有所领悟。近两三年,一直深陷于国学与历史不可自拔,直至看了王阳明的《传习录》,对于“心学”才窥其一斑。

中华儒学传承了两千多年,不论是枝繁叶茂的孔孟儒学,还是刻意削剪的程朱理学,乃至独木难支的陆王心学,总还是一脉相承,没有断了根脉。上世纪初,面对列强欺辱,有些激进派把中国之落后归罪传统文化,要打倒“孔家店”,决意丢弃儒家文化。殊不知,如果丢弃了传统文化,搞全盘西化,中国人何以立足?

03

王阳明一生极富传奇色彩,身世不凡,经历曲折,学问广博自成一家。王阳明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王华状元及第,家学渊源,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在科举几乎是唯一出路的年代,有个状元的老子,对于后世儿孙可谓“压力山大”。可王阳明并不以为然,他曾经对状元父亲说:“求取功名不是第一等的,做圣人才是最要紧的事情。

”幼年志趣非凡,立下心愿要做圣贤之人,显得那样卓尔不群超凡脱俗。王阳明的求学之路异常坎坷,三十年礼佛修道心智迷惑,一朝龙场顿悟如大梦方醒。

王阳明曾自我反省:“自幼笃志学习佛、道,自以为有所收获,认为儒学不值得学习。其后居荒蛮之地三载,才逐渐体会到儒学之简易广大,开始有所悔悟,感觉枉费了三十年工夫。

”真理的探寻之路注定艰难曲折,格竹七昼夜,几乎命绝;得罪宦官刘瑾,遭暗杀险遇不测;被贬龙场,荒蛮之地,日思夜索,三年终悟大道。三十年苦行僧般的生活,分别体悟儒释道之真谛,锤炼强大之内心。厚积薄发,弘扬儒学,独树一帜,构建“心学”宏伟殿堂。

04

阳明“心学”之要义,“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即理”是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是针对程朱“理学”而言的,有必要说明一下理学的概念。

所谓理学,也称理义之学,应该是以朱熹所归集注解的《四书章句集注》最为正统,以孔孟儒家学说为主流。宋朝以降,被历代王朝奉为治国思想和官方哲学,流传甚久。

作为科举制度的主要考试内容,也是从朱熹理学开始的,从此全天下读书人将理学奉为圭臬。理学之“理”有最高意志之意,类似于老子的“道”,属于形而上的东西,只能服从,不可超越。

孔孟儒学以“遵循自然,弘扬仁德”为要,并无禁锢思想之意。是朱熹以一己之见,曲解了圣人之本意,从而形成了流传于后世的所谓“新儒家”,而非孔孟之儒家经典。

王阳明最初按照朱熹“格物致知”的意思研究竹子,七天七夜盯着竹子“格物”,最后也没有达到“致知”的效果,自己差点送了命。正由此,王阳明与理学分道扬镳,尝试从释、道两家寻求出路。

用了三十年的功夫,逐渐认识到佛教之“空虚顿悟”与儒学之“体究践履”相去甚远,甚至是南辕北辙,终究放弃释、道而归儒学。

05

王阳明心学源于程朱理学,而又大异于程朱,关键是对万物本源的认识截然不同。程朱理学是“向外求”,认为万物之本源就是儒家所倡导的伦理道德,谓之“道学问”。

而阳明心学是“向内求”,认为万物皆源于人之本心,谓之“尊德性”。龙场悟道,王阳明叹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王阳明认为自己搞错了,追求圣人之道,修炼自己的本心就足够了,何必向外求证事物之理!

“道问学”与“尊德性”一直是理学与心学争论的焦点,从而形成两大流派,各有千秋,争论不休。

后世将思想禁锢归罪于程朱理学,事实确如此。“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

这些都是旧时文人的写照,程朱理学沦为考取功名的工具,所培养的文人迂腐无能毫无生气。

从宋朝到清朝灭亡,在长达七百多年的时间里,程朱理学成为主流文化。文化依附于政治,在强权之下,再无别的思想出现,中国的落后源于文化之陈腐与思想之僵化。

06

要想了解王阳明心学,《传习录》是必读之书。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传习录》得名于此,也表明了王阳明传承孔孟儒学的心愿。

王阳明认为,“熟知理学要义,做好道德文章”是不够的,要紧的是修炼人之心性。如果人心被私欲杂念所遮蔽,即使学问再好也是枉然,之所谓“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

他以“心鉴”喻理,人心如一面镜子,需要不断打磨,拂掉灰尘污垢,显露明亮本色。

“心即理”,心是万物之源,这有点唯心主义哲学的味道。人之所以不忠、不孝、不仁、不义,都因为本心被私欲恶念所蒙蔽,一旦回归本心,一切皆为善行。

王阳明继承了儒家“诚”与“善”的理念,强调不断修炼人之本心,使人回归至诚至善之天性,这可能就是心学的核心理念吧!

07

《传习录》是王阳明与弟子的对话录,所引用的、诠释的依然是孔孟儒家学说,对《大学》《中庸》之章句的解释尤为多。

如《中庸》之“尽心知性、存心养性”,《大学》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从王阳明与弟子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大多在驳斥和纠正朱熹对孔孟儒学的误读,自认为是直接继承了孔孟之真传。

著名的心学“四句教”,可以概括王阳明之学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阳明之心学确实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我们去深研细究,赋予它新时代之生命力。

阳明心学之所以在日本受欢迎,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可能就是修炼其强大之内心,“好勇斗狠”符合日本这样的民族。

99��?A�Q7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123评论 6 49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031评论 2 38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6,723评论 0 34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357评论 1 28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412评论 5 38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760评论 1 28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04评论 3 40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672评论 0 26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118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456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599评论 1 34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264评论 4 32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857评论 3 31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31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56评论 1 264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286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465评论 2 348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