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同时,《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 在该理念引领下,幼儿在游戏中的兴趣点、具有一般发展意义的经验生长点,受到广大幼儿教师的普遍关注,并成为支持幼儿下一步活动的依据。
如此,盛世锦呈教育认为:幼儿依据自己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随机形成的脱离原有教材的活动, 就是所谓的“生成活动”。 生成活动是幼儿园课程形成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幼儿学习活动。 活动中,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人,可以自主提出问题,自己想办法收集资料,充分体现了幼儿的兴趣、需要和“最近发展区”。 教师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以适时地提供支持,带领幼儿一步步向前走,更好地彰显了教师的专业素养、教育方向和班级文化建设,体现了教师和幼儿双主体的发展要求。
一、生成活动形成的条件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随时都可能会出现生成活动。例如,一种新的玩具,一片飘落的树叶,一件新衣服,一个新发现……都可以成为幼儿的关注焦点和探索主题。 但是,教师要如何顺应幼儿的需要,推动活动向纵深方向发展,促使幼儿获得全面发展呢? 对此,盛世锦呈教育整理出以下三个支持条件。
(一)创设有爱、有支持的精神环境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儿童认知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极主动建构的。 ”《幼儿园工作规程》也把“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列为重要的教育原则之一。 这里的环境主要分为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两个方面,其中,有爱心、能包容的精神环境对幼儿非常重要。教师只有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并对幼儿的诸多想法给予支持,幼儿才能够感受到被认可、被接纳,也才能大胆地表现自己,勇敢地去发现和探索。 幼儿的探索大多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师可以因势利导,找到适宜的生长点,形成有价值的活动,促进幼儿获得发展。
(二)给予时间和空间上的保证
空间对幼儿的活动起着支持作用,幼儿所有的活动都需要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是特定活动有特定空间。例如,观察植物的生长要到有植物的地方;有关社会性发展的活动可以允许幼儿串班,或延伸至社区开展等等。生成活动的开展同样需要有时间支持。一方面,幼儿园要给教师一定的弹性自由,让教师可以自主安排活动环节的长短;另一方面,教师要及时发现幼儿的需要,根据需要灵活调整活动时间。例如,在开展生成活动“袋子变变变”时,教师提供了一个柜子,专门摆放幼儿收集到的各种袋子,并准备了一些皱纹纸、胶带、剪刀等辅助工具,供幼儿自由玩耍和创作。 同时,教师把室内墙壁和室外走廊都布置成展览馆, 以展示幼儿的作品,提高幼儿的活动积极性。 活动中,如果有的幼儿没有完成作品创作,教师在征询幼儿的意见后,可以允许其先不参加下一环节的活动,直至其完成作品创设。当然,幼儿也可以将未完成的作品放在一边,待下次活动时再接着做。
(三)提供充足的活动材料和实践机会
生成活动是幼儿运用已有经验通过与环境交互作用而开展的自主活动。活动中,教师需要提供充足的材料,引发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愿意主动参与活动,从而积累更多生活经验。例如,幼儿在自由涂鸦时发现:颜料混合到一起后会变色。 于是,自由涂鸦活动变成了探究颜色变化的活动,幼儿利用不同的调色盘来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 活动中,教师给予幼儿充分的支持,提供了丰富的颜料以及相关工具和辅助材料,较好地拓展了幼儿有关颜色的认知经验。
材料确实很多,无论生活中的日常用品、自然界的枯枝烂木都能成为我们的建构材料,盛世锦呈教育开发的建构单元,正是基于皮亚杰理念,开发出一套简单有效的低结构材料,作为孩子建构材料的有效补充,通过简单的“方与圆”,为孩子提供“简单结构、无限可能”的新建构材料方案,为老师提供高质量的观察、测评方法,为园所提供高质量的课题研究、师资培训,从而提高园所品质、减轻老师工作、增加家长满意度。
二、生成活动的形成和发展
面对随时出现的多样化的生成活动,教师的回应显得非常重要,可以体现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价值观。也就是说,在活动的深入开展方面,教师适时适当的引领和支持起着关键性作用。
(一)适时适当顺应幼儿,生成有价值的活动
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经验水平各不相同。因此,在面对同一现象时,不同的幼儿会生发不同的探索方向(主题),这些主题体现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教师要抓住教育契机, 为幼儿提供有关主题的资料,以及活动所需的材料、时间、场地等,生成有价值的活动。
首先,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在观察中发现教育契机,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生成活动。
例如,生成活动“身边的广告”。 孩子们在来园路上收到了一些广告纸,便将其带到班级问老师:“这卖的是什么啊? ”另一名已经认识一些简单汉字的小朋友马上说:“买家电,到三联,价格低,品种全。 ”原来是三联家电的广告。 听他这么一说,几名幼儿开始兴奋地说起自己喜欢的广告词。 于是,教师带领幼儿到大街上寻找各种各样的广告,还给幼儿制作了一个电视模型,供幼儿表演广告。 主题活动“身边的广告”就这样诞生了。
其次,教师要和幼儿平等交谈,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生成活动。例如,主题活动“好朋友”已经开展一段时间了。在一次闲聊中,孩子们问道:“老师,你有朋友吗? ”“你说,我们的爸爸妈妈有朋友吗?”看着孩子们好奇的大眼睛,教师告诉幼儿可以回家后问一问爸爸妈妈,让爸爸妈妈讲一讲他们与好朋友之间的故事。 于是,主题活动“爸爸妈妈的好朋友”产生了。
(二)适时引导支持幼儿,推动活动深入发展
在生成性活动中,由于幼儿缺乏足够的经验,对事物的认识有限,因此探索结果容易停留在表面。同时,幼儿的注意力容易转移,对事物的探究常常无法深入。 这时就需要教师“领一下”“推一把”,即在适当的时机对幼儿进行点拨,借助当时的情景、材料等,把幼儿的学习推向更高层次。
首先,激励幼儿发散思维,形成活动网络。 主题确定以后,下一步就是肯定幼儿的发现,建立经验链接,并以该主题为中心扩散至整个主题网络。这就需要教师提前预设幼儿的学习可能性,为自己的引领和支持提供方向,便于后期能够及时准确地对幼儿可能出现的行为或思想作出反应。
盛世锦呈教育专家在实践中发现,有的教师认为的有价值的教育内容,在幼儿看来却非如此,而孩子感兴趣的内容往往也是教师所忽略或忽视的。 因此,教师要帮助幼儿充分回忆、展现其与主题有关的原有经验,尽可能地引导和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表现原有经验的积累, 如谈话、表演、绘画、讲故事等,尽可能多地了解和把握幼儿与该主题有关的能力经验,从中梳理出幼儿感兴趣的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
其次,采用多种活动形式,丰富幼儿相关经验,发展幼儿多方面能力。 当完成一项新的活动并获得相关能力后,幼儿就会信心倍增,产生极大的成就感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新的能力和经验又会对幼儿产生挑战, 促使幼儿积极开展下一项活动。
例如,在主题活动“争做文明小市民”中,师幼通过谈话生成了“制作文明公约”活动,在制作文明公约时,幼儿创编了许多条公约, 为了让大家都能看见公约的内容,幼儿又请教师帮忙将这些内容写在一张大纸上,还在旁边画上了美丽的图案加以装饰和说明,这些都是对幼儿能力的挑战。 那么,文明公约贴在哪儿呢? 经过激烈的争论,张贴地点由班级扩展到了门厅,又扩展到了幼儿园大门口,因为贴在大门口可以让家长和其他小朋友都能看到。 地点确定好了以后,孩子们兴奋地奔向大门口,可是问题又来了:门卫师傅不让贴, 这可怎么办呢?
我鼓励幼儿自主想办法,有的说可以偷偷地贴,有的想要放弃。我及时启发道:“想一想,谁能让你们贴呢?门卫会听谁的? ”刚开始,幼儿都看着我:“老师,您跟门卫师傅说一下,他就让我们贴了。 ”我摇摇头:“想一想,门卫师傅会听谁的话? ”“园长。 ”一名幼儿喊道。 于是,大家积极地去请园长。 我赶紧叫住大家:“到园长那儿需要注意什么? ”孩子们都愣住了,有的说要叫“阿姨”,有的说要有礼貌地“先敲门”。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可明显有些胆怯了。 在我的鼓励下,有三名小朋友结伴去了园长室。 当他们兴高采烈地跟着园长出来的时候,我知道,孩子们又获得了进步。
最后,让幼儿用自己的形式充分交流、展现经验。每一个主题活动都有展示、分享和交流的环节,这是幼儿获得经验能力的验证,也是下一步活动的基础。 教师要引导幼儿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交流和分享,展示自己的收获。总之,在生成性活动中,教师面对着“具有三分之一确定性和三分之二不确定性的幼儿”,面对着极具开放性的活动过程,不仅需要有充足的知识准备,还需要有高超的专业能力,灵活采用多种教育形式和策略,推动活动顺利开展,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盛世锦呈教育认为:
教师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应坚持做到以幼儿为主体,顺应幼儿,引导幼儿,促使幼儿自主进行知识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