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之路,从蜀河到二中,这一路上,都少不了妈妈的陪伴,少不了母爱的温暖。
小时侯在蜀河的求学之路,被母亲细腻温柔的爱温暖着。
记得那天的瓢泼大雨,豆大的雨点敲击着教室的窗户。我无心听讲,抬眼看向窗外,心中满是担忧,“今天没带伞,怎么办?”
下课铃声响了。我极不情愿地收拾书包,磨磨蹭蹭地走出教室,挤在校门外,一时不知所措。
“哎——煜娃,这儿!”
是妈妈!我眼中迸发出光芒,循声跑去。投入熟悉而又温暖的怀抱中。“这雨可真大呀,来,把衣服披上”。妈妈轻轻的将大衣披在我的身上。她身上的衣服,却愈发单薄。骑上车,妈妈带着我风驰电掣地向家驶去。
“ 趴在我的背上,别被风吹凉了。”而我却从后视镜中分明看见妈妈的头发被风雨吹得凌乱不堪。“把自己裹紧了,别吹凉了。”妈妈禁不住地缩了缩身体。昔日短暂的路程,在今天,却变成了遥远的旅途。这一路上,妈妈将所有的温暖都给了我。
初中,我转学到了旬阳,上学放学,几分钟的路很是从容,可妈妈奔走于她驻守的村镇和县城之间,漫长而又匆忙。
我不记得她有多久没有来看我了。
偶尔的一两次,都是下午五六点来,第二天早上六点多又离开。
记得最近一次,她上旬阳来已经五点多了,一来便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儿子,让妈看看瘦没?”我看得出母亲眼里的复杂,“走,带你去买点吃的”,一听到这,我欢天喜地的跟着妈妈一起出去。来到超市,决定趁机捞一把。“妈妈,我要吃这个,我要吃那个。”“好好,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挑完零食,回到家,已经八点。妈妈开始为我例行“煲汤”了——每次妈妈来,都会为我煲上一锅汤。这一锅汤,温暖着我的每一个下午。“回来之后,把汤连碗放在蒸锅里,蒸屉上托一个馍,汤热了,馍也好了,一定要吃主食,不能光喝汤,记住了啊,煜儿!”妈妈每次在煲汤的时候都会这样反复嘱托,直到我郑重地点头好多次。
其实,我还是喜欢那久违的锅碗瓢盆交响乐的温暖;喜欢汤刚刚煲好,揭开的那一刻,妈妈看着我尝一小口的目光;喜欢妈妈搓洗衣服时隔着门和我的交流,喜欢就这样聊着聊着不知不觉地睡下……我知道,明天早上,妈妈又要开启她的又一段旅程,那一端,连着更多人的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