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力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没有之一。
01小青跳槽
邻居小青说,她之前的公司,五、六年了,效益一直不太好,总想离开,但又怕离开后公司回暖,再进也难。因此,她一直在里面,始终未出来。
半年前,她之所以出来,实在是出于无奈,家里老人生重病,孩子读书,开支逐日渐长,这些,都迫使她不得不走出来。
痛定思痛,她摆了个油炸摊点,起初各种不适,现在慢慢好转。
看她虽有些疲累,但精神很好,我知道,她会越走越好。
02李成不再转专业
大四的李成说,他大学的志愿是父亲要他填的,大学以及专业都是父亲和叔叔姑姑们合计后,为他选定的。
进入大学后,他十分反感,每天混日子——总感觉,是家人在牵着自己的鼻子走。自己可从来没想进这所学校,自己也没想过学这个专业——只想着一一换专业。
大二暑假,他舅舅问他究竟喜欢什么专业?
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舅舅说:你用心学一年看看,若实在学不下去,舅舅帮你想办法。
去年暑假,李成回来。舅舅问他:有何打算?
他说:舅舅,我不换了。我对我的大学,以及我学的专业,现在都蛮喜欢!我以前尽想着与你们赌气了,现在深入进去,才发现,很有前景。谢谢舅舅提点!
其实,不论是干一份工作,找一位朋友,还是选定一项投资,若觉得不适合,或者大方向不对,就离开;若感觉合适,请拿出匠心精神,不断挖掘其中可完善之处,不离不弃,死磕到底。
03干一行,爱一行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者做与自己兴趣有关系的事情,固然好;但不是所有的事,我们初遇就喜欢。
我们不喜欢做不喜欢的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还没有真正学会如何做。
干一行,爱一行,是有可能实现的。
掌握最少且必要的知识,然后开干就是了。
逼迫自己一定要学会如何做,就会不断的减少困难。努力学习践行后,你会发现:再做时,轻松了很多,越做越上手。满足感会越来越强,精神也越来越愉悦。
以前,我觉得学校的录播设备,太高级——我不可能会使用吧?——这两三周,经过两次赛课流程,我已经很熟练了;之前,我很羡慕别人会开车——我不可能会开吧?——硬着头皮,到同学的驾校报了名……比较顺利地取得了驾照;起初参加简书日更——我不可能持续下去吧?我只是试试哦——现在都已经更了一百二十三天……
学英语也是。
大多人苦恼于:英语学了很久,却没有什么进展。
感觉学英语很痛苦,是因为学习方法有问题。
其实,只要我们掌握最少且必要知识——会读音标,会查字典和语法书——直接用就行——看英文小说,欣赏英文原版电影等——学,是为了用。
请对自己耐心一点。用最少且必要知识,完成一次简单操作,给自己正反馈,就能形成良性循环。
04别找借口
如果你觉得当前的事情自己不想做,没有兴趣,其实,这只是借口。
本质上,是你不会做;或者说,你没有用正确的方法去做。
如果对所做之事没有信心,这事多半会半途而废。
若手中所做之事有困难,先不要盲目去选做另一件,一定要理清自己在哪里不知道——查清楚困难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会遇到这个困难——是自己的原因,还是环境等的其它原因——如何才能解决?……
这样,理明白了,接着,再尝试解决。
实在要换工作,调岗位,更换其它事情做,可不能仅仅是因为遇到困难要换。深入思考下去,当笃定所做之事没有成长,没有价值——去更换,才有意义。
否则,即使换做另一项,一旦遇到困难,同样也会有类似想法——我的兴趣不在这里——这可是一个恶性循环。
频繁跳槽的人,大多是因为恶性循环——遇到困难不主动去解决,不知道自己的不知道——所以只能频繁换。
知道自己的不知道,然后努力行动——让自己的不知道成为知道。
坚定地去做,宁可慢,也要持续去做。只有勤奋,才能让自己干一行爱一行。
莫扎特说,自己不是因为有天赋才成为音乐大师,而是自己付出的努力足够多足够多,以至于人生中绝大数精力都在努力、在精进,最后才有一个好结果。
富兰克林说:信誉来自于勤奋。
越是高手,越勤奋。高手与一般人的差距,在于勤奋的努力程度和能正确快速入门的方法。
通过努力与勤奋,每个人都能在很多事上取得好成绩。
所以,选择一行后,只要正确地去努力——保持足够的勤奋——就可以爱上这一行。
那些充满活力的人,都有一个共性:保持好奇心,并且不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