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文章之前,先说个声明,虫子天下不管历史上的周武王如何,在这里只是就书论书,说的也都是书中出现的故事,请大家理解哈!
周武王,名姬发,周文王二公子。本来,姬发作为周文王的二公子,命中最高也就是个诸侯,再不济就再来个摄政王(不过估计那时也没有)。但是命运就是如此,文王长子姬伯邑考,为救父亲,惨死于朝歌,一夜之间,姬发由二公子,顺位成第一继承人,成为了文王其余九十八子的实际上的大哥。不过,在书中,姬发却被作者描述成了一个没有主见的人,在姜子牙没来之前,被众大臣牵着鼻子走,在姜子牙来了之后,则彻底沦为姜子牙的政治傀儡。下面,虫子天下就带领大家逐一查看。
周武王姬发
姜子牙没来之前:由于姬伯邑考在朝歌被害,消息传回西岐,此时的西岐主政人就是姬发。姬发听到信息的第一反应就是大哭于殿廷,几乎气绝,紧接着大将南宫适口出怒言,要替文王和姬伯邑考报仇,得到众多大臣相应,此时的姬发亦无定主。亏得散宜生力挽狂澜,阻止了一场还没有某定好的战斗,避免了西岐遭受兵厄之灾。在姜子牙没来之前,姬发处处表现的是没有主意,没有定力,没有主见,虽然美其名曰为仁慈,但实际上是懦弱的一种表现。
姜子牙来之后:自文王从朝歌归来,在溪涧访得大贤姜子牙之后,姬发的命运就此奠定了。想想看,一个是没有主心骨的主子,一个是有雄才大略的野心家,姜子牙能让姬发逃出自己的手心吗?这点有点类似于后来的诸葛亮与刘阿斗,但是刘阿斗还在诸葛亮死之后逍遥了好多年,武王姬发至死都还生活在姜子牙的阴影下。如果不相信的话,下面虫子天下就列举一些姜子牙把持武王姬发的证据,让大家看看姜子牙是如何擅权专政的。
姜子牙
例子一:在第二十九回《斩侯虎文王托孤》里,姜子牙于文王塌前信誓旦旦的表示,会听周文王之言,切不可听诸侯之唆,以臣伐君。没想到文王这边一死,姜子牙转脸就把世子姬发立为武王,原因何在?其实很简单,立武王就是立自己,姜子牙就是行赵高之事,观察群臣的反应,当看到没有反应时,姜子牙的胆子就越来越大了。
例子二:与张桂芳一战,折杀武王姬发亲弟弟姬叔乾,此一战,虽是姬叔乾贸然出战,但是姜子牙并没有阻止,原因在于姜子牙想试探下武王姬发的反应。果然,武王姬发只是知弟死,着实伤悼,并没有太大的反应,于是乎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凡是能上战场的武王弟弟们,都被姜子牙派上了战场,结果无一幸免的都战死沙场,如姬叔明、姬叔升、姬叔德、姬叔坤等,为自己将来的擅权扫清道路。
影视剧中的周武王
例子三:在冰冻岐山那一回里,姜子牙在已经拿住鲁雄、费仲、尤浑的情况下,为了显示自己的威德,命南宫适把武王姬发请到西岐山。当然这不是重点,姜子牙请姬发,还真的是请,而不是要挟,毕竟还不到要挟的必要。但是把姬发请到岐山之后的事情,就明显说明姜子牙的用心了。原来姜子牙是想用武王姬发的威德,来为自己的擅杀生灵买单,毕竟冰冻岐山,多少无辜生灵惨死,姜子牙自己做的,却把黑锅背在武王姬发身上。书中道:武王曰:“相父邀孤,有何事商议?”子牙曰:“请大王亲祭岐山。”武王曰:“山川享祭,此为正礼。”到这里,武王姬发仍蒙在鼓里,不知自己的所作所为已经被姜子牙利用。接着在姬发不知情的情况下,排下香案,以祭岐山为名,祭了封神台。不过到底姜子牙还是有些心虚的,在武王面前明明摆着三颗人头祭天,却只敢说出尤浑费仲的名字,而不敢言鲁雄的名字。
影视剧中的姜子牙
例子四:在武王失陷红砂阵时,姜子牙着急了,连忙追问燃灯武王的行踪,并顿足叹曰:“武王乃仁德之君,如何受得百日之苦,那时若有差讹,奈何?”这一番,姜子牙有两个用意,一是做给别人看,自己是如何关心武王的,二是真的担心着急,武王虽然没什么大用,但是如果真的死了,自己到哪里去找这么个好控制的人?自己又如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之后,太姬、太妊二后担心,差人来问,姜子牙却说只有百日灾难,自保无虞,然后便出城,复上篷见众道友,闲谈道法。至此,足见姜子牙真的没把武王姬发放在眼里。
例子五:挟持武王伐纣。在之前,姜子牙还在多方试探,当看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均无人过问时,胆子便大了起来,先是子牙在相府,收四方诸侯本,请武王伐纣,此处开始便是擅权的开始,越过武王独立看本。之后,天下八百诸侯又表上西岐,请武王伐纣,会兵于孟津,子牙接表,并没有直接上报给武王,而是与众将官商议,此处便是子牙擅权的第一步,试探手下人的态度,没成想所有人对于姜子牙的擅自专权视而不见,姜子牙彻底放下心来。再之后,武王姬发见到殷郊,忙替殷郊求情,以尽人臣之道,姜子牙被说的烦了,终于生气了,书中道:子牙正色言曰:“老臣不过顺天应人,断不敢逆天而误主公也。”到此,当着外人的面,姜子牙开始训斥自己的主公,却也无人反驳。最后,姜子牙金台拜将,登上人生巅峰,完全把武王姬发掌控在自己手中。
周文王
例子六、例子七、例子八……书中多的数不胜数,虫子天下就不再一一列举了,有兴趣的可以去书中查看。在最后,虫子天下再说一个姜子牙擅权的例子,那就是擅杀武王姬发御封之人,那就是被姬发封中大夫的飞廉、恶来。按常理,就算飞廉、恶来罪恶滔天,已经被天子敕封,姜子牙要想杀也得经过姬发的同意才行。不过,姜子牙却大显神威,先命百官至岐山听候发落,众官跻跻跄跄,齐至坛下伺候,在百官面前斩杀飞廉、恶来,此乃杀一儆百之计,这一切,武王姬发俱不知。
可叹文王姬昌一世英名,慧眼识英才,却不想识的是这等英才。不过,姜子牙最终连文王姬昌也没放过,在三百六十五路正神里,并没有文王姬昌的名字,这是为什么?想知道原因吗?咱们下文再讲!如果你喜欢,就请多多关注虫子天下,继续听虫子天下絮叨絮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