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伯恩斯新情绪疗法》之前,我对提高自尊和自我信念依然模糊,也并不知道如何找出导致抉择艰难的隐性假设。
我将以近期自己探寻个人价值观的过程为例,表达一点我对本书的赞赏。
1
一开始我发现,在尝试书中深挖隐性假设第二种方法: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DAS)时,不看书中相关章节内容和看两遍这些内容之后,得出的“个人理念曲线图”结果不一样!
正如作者戴维·伯恩斯在前言简介中说明的一样,认知(思维)改变的确可以明显改善情绪,甚至能根治不良情绪。
事实上,当我得知书中提及的7组个人价值体系:认同、爱、成就、完美、资格、全能、自主性,以及它们所指代的涵义,我在自己过往不开心经历中得以验证,这种感觉有点诡异 ——就像李笑来所说:惊诧于自己此前毫无觉察却深受困扰,一瞬间浴火重生的豁然开朗,仿佛囿于以“骑士精神“对抗风车,而忽视真正劲敌“风”的唐吉诃德!
许久之前某段时间对亲密关系的把握就是那个“手握沙子,越攥紧沙子流失越多越快”的悖论。明白之后,分数从-2上升到5。
最令我疑惑的是“成就”。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我行我素的人,不会特别在意他人对我的价值评价。但我面临以下5个问题的选择却吓人一跳:
1.作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就必须至少在一个专业方面有非凡成就。
2.我必须成为一个有用的、勤奋有创造力的人,否则生活就没有目标了。
3.具有聪明想法的人比一般人更有价值。
4.如果我不像其他人一样优秀,就说明我低人一等。
5.如果我事业不成功,就说明我做人失败。
在你没有用心体察的时候,如果仅仅是面对上述5个问题的表述,你或许嗤之以鼻,因为我也跟你一样认为这些字眼太绝对、太偏激,我原本不应该这样判定。
事实上,之前浏览到《成功心理学》的作者也指出,自我意识最困难的莫过于对己诚实——我们是为了一个光鲜亮丽的分数解析自己吗?是要继续隐瞒直面自我之后的尴尬处境吗?我本人显然不是。
所以我对这次尝试得到的收获非常满意,该项得分从-6变为-1,看着第二张曲线图我会心一笑。 (因为解决了上月学习有关自尊的一部分A2)。
2
不过,前述7个方面还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我无意中从田志刚书里发现了比较简单的例举,不过似乎也只是大类,姑且补充在此参考。
以下是我两次玩“价值观排序”的体验:如果说在有限时间内拿有限的钱去拍卖的游戏略显匆忙和轻率的话,我相信针对《成功心理学》所列32项多数人共同享有的基础价值观的选择就比较接近真实内心,所幸的是,二者差距不大。
不过我还是能很清晰地了解到,静下心来,对于32选10过程中,居然有高达9项被我毫不犹豫地剔除!而我分明曾碎碎念要去做所谓的公益养老、传播孝道,号称争取公平正义、人的哲学意义之类。只能说看自己、看众生、看世界的格局还没开始,所以,放下假大空,心安图自在!
接着在10选3过程中,得出三大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内心纠结的三大项也跃然纸上。一方面我觉得学习和学识可能是翻译问题不太好界定,另一方面经济基础、物质世界毕竟是决定上层建筑、精神追求吧,再有就是近几年家人、孩子接踵而来的疾病痛苦潜移默化中深深影响了我第一感下意识锁定“健康”毫不动摇。这些都是印证社会、群体环境和人生经历对价值观形成及调整互为因果。
3
我还进一步对具体职业价值观细化方面做了整理,方便今后择业方向的量化思考。(我还没有查证采铜所说金树人老师是否参考过《成功心理学》)
其中:
是否必须要求工作经常与人23竞争、30机械操作运用这两项权重为0,等于不在我取舍工作的考虑范围内。
2考评制度、18团队氛围、32工作环境是否健康、舒适这三项,在我重新审视时都提高了1分的权重。
而11认可、12培训指导两项在二度评估时,分数互为颠倒了一下,即对认为工作是否有利于让自己变成公众人物的要求降低,而对是否能够接受系统培训和优秀导师指导的期待却有所上升。
而这个调整也呼应了本文开头自己正值那几项的个人价值体系测试结论。
鉴于隐私和单位影响相关考虑,我剪裁掉了摆在我面前三种犹豫不决的工作职业的加权平均计分情况,只能透露给大家:与其想破脑袋,不如涂涂画画,有时候做数学题比哲学思考更令人清醒!
如果你觉得权重-5到5的区间跨度太麻烦,就采用李笑来传授的三分法:-1、0、1,因为他真的说中了国人的痛点:大多数情况下自己也辨别不了“看似不重要”和“看似很重要”。——顺便,他真的是一位心智启发大师,并且毫不讳言自己的成功仅仅是因为心智胜于常人。
结语:
总体感觉,价值观的选项,是否有能力自行增补,或者碍于字面涵义的精准表述,以及中西方文化导致的差异和社会化环境被动的熏陶,我都还无力诠释。
感谢你的阅读,并十分渴求向过路看官请教价值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