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标题也许会以为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可实际上却是一个哭笑不得的故事。
起因是昨天小家伙看一部动画片,动画片中的小男孩妈妈为了救小男孩而牺牲了。
导致这个小家伙脑洞大开,先是同情了一把电影的小男孩,然后突然跑来拉着我的手声泪俱下地说:“妈妈,你不要死啊!”
说得我一愣一愣,这个哪归哪呀?
我不是活得好好的吗?
后来才知道是动画的事情,真的哭笑不得!
之后我语重心长和他说:“妈妈健康地活着,不会这么死了。你也不要咒妈妈了。”
“妈妈,你真的不会死吗?”小家伙又问一句让我吐血的话。
也许小朋友长大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死亡”的问题了。
如何向孩子解释死亡这件事,这可能是每位父母都要面对的问题。来看看美国Parents专家的独家观点。
怎样向孩子解释死亡,又不会吓着孩子?
1、利用自然界的动物或植物来举例说明。
美国儿童生活辅导师Ashleigh Schopen说:“可以借用身边的植物或动物跟孩子解释。比如,家里养的一盆花死了,它丧失了生命力。也就是说,它不会再吸收水分,也不会在阳光下继续生长。死亡是永恒的,孩子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明白。”
美国顺势疗法临床治疗师Judith Simon Prager博士认为,父母可以带孩子看花园里死去的蝴蝶,腐烂的水果,这些都是让孩子了解死亡这个概念的好方法。甚至破裂的泡泡也可以表示生命的终结。
即使和自己关系不那么密切的人或动物去世了,比如周围的邻居、朋友的宠物,也可以和孩子讨论死亡的话题。
Schopen说:“你和孩子讨论过几次之后,孩子会对死亡有更清晰的认识。当死亡降临在自己亲人的身上时,孩子也不会那么恐惧了。”
2、尽量让你的回答简洁明了。
你可以说:“就像树叶由绿变黄再凋零一样,当人的心脏停止跳动时候,他就死了,他的身体就停止一切活动了。他不会再移动,不会再有感觉,不会感觉到饥饿、炎热和寒冷;他不会再走路、呼吸、说话和吃东西了。”
3岁左右的孩子只能从表象上掌握这些概念,如果你用一些委婉的说法,比如说“我们失去了奶奶。”他会愈加弄不明白你到底说的是什么。
每个父母都想保护孩子远离疼痛、恐惧和悲伤,不想和孩子谈论死亡这件事。
专家认为,孩子对死亡好奇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为了保护孩子对死亡避而不谈弊大于利。所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对“死亡”做出恰当的解释,还是需要你的智慧的。
我试着和小家伙解释一下这个问题:“生命很短暂很脆弱。就像我们之前看到的小知了,当它死亡了,这个世界就没有它了,等它的尸体腐烂就真的彻底在世界上消失了。但因为被我们遇到了,我们对它有了印象。所以即使它消失殆尽了,但我们的记忆仍然有它。换成我们身边的人也一样,尽管有一天会有人离开这个世界。但他们并不会真的离开,因为他们的音容笑貌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只要我们记得他们,他们就永远不会真的消失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好好善待身边的家人。因为这都非常的宝贵!”
当我说完看着小家伙迷茫的眼神,知道他可能不会真正的理解。但等他长大一点,一定会明白这个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