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远看来,我们都已死去》这本书吸引我看的点,是封面上的一句话:一个重症监护一生对生命最后时日的见证。
重症监护室,对于一般人而言,可以简单理解成“生与死的界限”。很多病人在这儿得到了重生,也有很多病人终究逃离不了死亡。甚至在离开之前承受了别人不能承受的折磨。
人生是一条单行线,用不可逆。无论我们怎么逃避、害怕死亡,它终究还是会来临。尘归尘,土归土,我们终将如来时一样,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不同的是伴随着来时的喜悦,走时却留下了悲伤。挥手的时候,是安详的还是痛苦的,面对这种生离死别的选择,很多时候我们终究没法给出一个正确的解答。或许可以挽救一条生命,又或许只会增加所爱之人的痛苦。
书中说,最初成立重症监护室的目的是为了在治疗有效的前提下维持病人的生命,但现在动机愈发显得模糊,重症监护室已然成为了只为了维持生命而维持生命的地方。
而这,正是人们在生与死之间必然的一种选择。死,对于生者来说是恐惧的存在,是所爱之人永远的离开。所有在这个时候,他们相对是自私的,即使知道爱的人无力回天,也依然希望他们能多陪伴自己一些时候。所以如果生命可以维系,很多人必然会这么选择,即使只是勉强维系。
相对的,因为病人及家属的要求,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很多时候也因此没有了选择的余地。在这个情况下,医生也只能自觉加大力度,让病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正因为如此,重症监护室里的医护人员们相比于维护并支持重症患者恢复过程中其机体的正常功能外,更多的时候,变成了生命的终结者。事实上,对于医生而言,行医的目的是在情况允许时恢复病人的健康,或是减轻病人所受的折磨。因此,帮助病人平静、庄严、毫无痛苦地死去,也是他们的工作。只是这种工作很多时候不被病人和家属理解。
但是如果这么说,“在我们重症监护室里,只需要有一副躯干,里面有心脏和肺,再附加上个脑袋和肝脏,你就能延续生命。”病人的家属又会怎么选择呢?虽然这个问题极端,但不容置疑的是,这或许会是一个沉重的包袱。而对于病人而言,自己的灵魂寄居在这样一副身躯之中,也是不会快乐的。
适当的放手,让病人解脱,也是作为家属要学会的一件事情,那也是一种爱的体现。就让我们的生命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
另外,还想说的一点是,“出现医疗事故时,医务人员应当同心协力,掩盖真相,以维护整个医疗系统。”所以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医疗事故,或是医生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时,他们更多的只是推卸,没有任何一个人承认。如果有人承认,那么他会变成被攻击的对象,如果不承认,作为一个团体,普通的受害者家属是很难得到想要的结果的。随着受害者受害的程度的加深,就算真的把医生告上法庭,也不一定能最终胜诉。所以,现在看到亲人不能顺利救治,或者无法维系生命的时候,一些家属就会选择用极端的方式自己来处理这件事。从受害者到加害者,一念之差,一线之隔。这是需要整个医疗体系去思考的问题。
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的医者仁心,这个社会上还是有很多医生在利益名誉面前,依然能保持有一颗忍心,时刻在以病人为重。如果可以,他们也希望能在第一时间救治更多的生命,让他们与亲人团聚,享受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