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异乡与真正的朋友
敏打电话给我,你在市里没?我现在在南岳,你回来了没,回来了我明天就去市里,请你吃饭,没回来我就直接回老家了。她操着老家口音,语速飞快,我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她的热情。“我没在市里哟!”“你前段时间不是回来了吗?”“是的,我回去了几天,又过来了。”我说。我之前确实是回去了一趟,也专程去了一趟南岳看日出,但又不想惊扰大家,只是在朋友圈里发了几张没有显著标记的图,想不到她注意到了。我有些不好意思,于是约好下次可能见面的时间,并聊了一些近况,末了,她叮嘱我:“不要熬夜,不要太累,要注意身体。”
我心中充满了感动。
一
人在异乡,已经跟老家的很多人断了联系,虽然偶尔也会跟某些人在微信里聊聊,说上“多联系”这样的话,但我们都知道,再联系可能是很久以后。通电话的更少,除非有急事。而像敏这样“相见亦无事,不来常思君”的电话已经寥寥无几了。如果要再算,还有华吧!他也在不久前打电话给我,说大家出来聚聚。然后还有键,他那次来深学习,提前一周就打了电话给我,说:“我们一定要见上面。”
屈指算来,我和他们都是10年以上的朋友。敏是我20年前的同学,那时我们在一个寝室,读书时,友情也见不得浓烈,毕业后的联系更时断时续,但还好,联系一直都在。至今记得刚毕业的时候,她写了一封信给我,与我谈论余秋雨的《霜冷长河》,我们有过迷茫,有过踟蹰,但终究一切还好,她生了两个女儿,与老公感情稳定,幸福怡然。去年我初来深时,她给了我很多鼓励,并告诉我一些教学的方法,让我颇为受益。华是我19年前的同事,那时我们同进入一所乡村中学,彼此搭班,交往密切,没有发展成为恋人,但却成了朋友。我见证了他结婚生子、生活困顿,也听闻了他现在的安好。我从那所学校离开后,就很少跟他联系了,但偶尔还会牵挂,他没有功利之心,将一切看得很淡,你看到他时,总会从心里觉得踏实。键是我10年前的同事,那时我们一起进机关,在同一个部门里学习工作,见证了彼此的成长。10年过去,风华不再,也有了地位的悬殊,但友情一直都在。偶尔联系,会聊当年的青春飞扬,也会聊现在的一地鸡毛,无所顾忌。
他们是我很年轻时的朋友,世事纷扰变化,几经流年,我很庆幸,他们一直都在,成为自己心中最温暖的力量。其实也还有一些朋友,他们一直静静地在我的朋友圈或者是电话本,不曾联系,但一旦联系,那份亲切感都还在。这大抵是岁月的恩赐。不曾联系或者甚少联系,但你还是我最美好的存在。因为,我们一同走过,那纯真的青春岁月呀!
二
人在异乡,心中的那份孤独是随处涌动的。这里有你的家,有你的工作,但是,缺少的是那种扑面而来的熟悉感。你在老家,对每一条街、每一条巷、每一个店面都很熟悉,你会轻车熟路地找到你要找的地儿,买上你想买的东西,你知道哪儿东西好吃,哪儿风景宜人,更重要的是你会遇见熟人,你们隔老远在喊,你也在这儿,然后讲着家乡话一顿狂聊。周末,你会呼朋唤友,吆喝去哪儿玩,或者什么也不做,在家附近的小公园溜达一圈,你也能感到莫大的满足感。但在这儿,你始终不熟,你始终是这个城市的局外人,你跟它有着一种天然的距离。所以,即便来此许久,你依然觉得不熟悉,即便天天走过的路,你看得双眼迷离,始终觉得不真切,你小心地试探,这是你要融入的城市吗?你茫然四顾,周遭不认识一个人,你熟悉的味道全都不在。于是在心中嘀咕:我融不了这座城市。上次,在《朗读者》中看到贾樟柯在聊他的过往,他说,在北京,他也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能一起聊工作,聊艺术,却甚少聊生活。只有老家的朋友会跟他聊生活,关心着他最本真的生活,一句“你赶紧得生孩子呀!”让他心中热泪盈眶。他后来索性搬回了老家,依然做回当年的那个“临汾小子”。这其实也是一线城市和故乡,以及“合作伙伴”和真正的朋友之间的区别。真正的朋友交往始终充满着一种烟火气,无关名利,他们看重的是你本真的生活,你的健康。
三
人在异乡,另一个朋友大抵是书了吧!周末或者假期,已经习惯了在家里看书,于是便收获了另一番风景。前不久看了一篇文章,题目叫《一个电话,十个春天》,讲的是文章中的“我”给一个未曾谋面但读过他文字的人打电话,他命运几经沉浮,此刻在塞外草原,一边打工,一边写字。那里了无人烟,陪伴他的只有瑟瑟寒风和那浸满骨髓的瑟瑟孤独。“我”的电话给他带来了莫大的感动,他回了一个短信给“我”——一个电话,十个春天。“我”不曾想到,“我”的一个不经意的电话给这个孤寂的异乡人莫大的温暖。于是,“我”也深受感动,给更多久未通音讯的朋友打电话,他们意外且高兴,“我”也高兴。“空气中弥漫满了温馨,百合花一样地,幽幽吐芳。是的,一个电话,十个春天。滚滚红尘之中,我们都不可避免会陷入孤独,但只要人世间有爱在,有善良在,有朋友在,就会有春暖花开。”作者在文章中如是写到。我的心中充满柔情,或许在异乡,何必对自己进行包裹呢!
我是不是也应该给那些牵挂我的或者我牵挂的朋友打打电话呢?
我想告诉他们,我很想念他们。我也想告诉他们,我那低到尘埃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