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日月
当教师提出问题后,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提取信息,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需要启发学生回答问题,这有助于支持或强化学生关于自身能力的信念,使学生明白他们的成功源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启发式问答包括三个步骤,微笑等待、积极倾听、引导启发。
一、微笑等待。
教师提出问题后,需要保持微笑并等待学生回答。等待时间是从教师提出问题后,到要求学生做出回答之前的那一段课堂静默时间,或者是某位同学被提问后暂时回答不出或回答错误后,教师给学生的思考时间。
有研究显示,小学教师的平均等待时间为三秒,对于信息提取慢的学生,这些时间远远不够。许多学生可能知道正确答案,但这些答案储存在长时记忆中,需要时间进行提取。如果教师不给予足够多的时间,那么学生就会在教师叫起第一个同学回答问题的那一刻,就停止了提取进程,放弃了再学习的机会。提取慢的学生可能有更好的想法,但是他们大部分学生都不会积极思考,因为他们很少有机会分享自己的想法。如果教师愿意把等待时间延长更长的时间,那么学生回答的内容和质量会提升,学习慢的学生就能更多地参与,学生会使用更多的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会有更多的高级思维反应,学习快的学生也能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如果没有经过等待时间,教师就认为学生不能回答或自问自答,或找一下一个同学回答,那就剥夺了学生自我探索的权利。
微笑是最简单却又容易被忽视的因素。大部分教师并未觉察到自己的严肃,因为教学是个认真的事,人一旦认真,聚精会神的时候就容易严肃而自我还感觉不到,可是没有表情的凝视,容易让学生紧张,所以教师提问时请保持微笑。
二、积极倾听。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积极倾听,这能为学生提供安全的课堂环境。倾听是对学生的尊重,且能够为其他同学学会倾听做好榜样。
积极倾听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目光交流。教师的目光要始终注视回答问题的学生。二是要积极回应。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语言或肢体动作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示意学生勇敢表达自己。三是不打断、不干扰。完整听完学生的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提示、反馈等。中间不要打断。
三、引导启发。
引导启发建立在教师积极倾听的基础上,只有倾听后才能判断学生需要何种引导和或启发。当学生曲解问题时,教师可重新阐述问题,并请学生复述问题;当学生完全答不上问题的时,教师不要直接放弃转而让其他同学回答,可以降低问题的难度或提供问题支架,或允许学生与小组同学探讨几分钟;当学生部分回答正确时,教师要肯定他回答正确的部分以及他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并引导学生重新思考,必要时也可提供问题支架,或允许学生求助同组其他同学等;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要肯定学生并进行总结归纳。
总之,启发式的提问目的不是判断学生对错,也不是为了听到正确的回答。提问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清模糊的地方,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教学启发。所以即便是学生当下不能顺畅地回答出问题,也不要立刻放弃,因为对一个学生引导、启发的同时,也引发了班里其他同学的思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问一答也属于教学道具,是教学的现场生成资源,这也是为何教师提问时引导启发环节如此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