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爱好者对于“儒佛老庄皆吾之用”有疑问,笔者有感而发,说说自己的观点。
“儒佛老庄皆吾之用”这个说法是因问而答的。话说,张元冲问王阳明, 佛老二氏于性命中着些私利,不过对人们修身也有益处,是否可以兼取。王阳明首先否定了“兼取”这个说法。王阳明曾指出:“圣人之学明,则仙佛自泯。”这就是说,圣学本身是广大完全的,佛老二氏说的道理没有超过圣学,所以不存在圣学兼取佛老的情况,王阳明因而极少主动提起佛老。佛老皆可用,只是就圣学的广大完全而言的。圣学即儒学,不过儒学内部也有多个派别,各有优点和入手处,因而都可以用。然而,常见有些心学爱好者有这样的误区,轻视其他大儒的学说,与王阳明说法有别或不同观点,就说外求、不对、隔离、未明,认为不足学。
王阳明又打了一个“三间共为一厅”的比喻,三间房指对不同领域的看法,由于圣学完全,房间都是儒家的,不用分给佛老。比如生死问题,不用交给佛老专门去解释,儒家也有自己的解答。“三间共为一厅”不是说三家不可或缺,有佛老,可以用;没有,也无妨。佛老有优点、有可用之处,儒者刻意不理会或因派别不同而不用,这不对;把佛老说成不可或缺,与圣学广大完全相矛盾,也是不对的。
王阳明说:“凡看经书,要在致吾之良知。取其有益于学而已,则千经万典,颠倒纵横,皆为我之所用。”今天,我们可以阅读的书籍固然比王阳明所处的时代要多得多,不过,“皆为我之所用”的道理是一样的。中国古代的主要思想派别是儒释道,如今却可谓百家争鸣,有马哲、西哲、心理学、科学思想以及各大教派宗旨。不过,追求真善美的思想,都不会超过圣学的范围、不会超越良知。
因此,不仅儒佛老庄皆吾之用,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也可以为我所用,我们要善于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化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