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的Σ( ⚆൧⚆)那些事ℰ⋆‿⋆ℰ✨

今天周四,我想和你聊些有趣的话题,就是历史上到底存在过什么样的银行模式。

历史上,银行有很多很多种模式,寺庙是银行,旅馆是银行,布庄是银行,甚至药铺都是银行。

一、药铺银行

我母亲的祖家就是当地一家垄断性的药铺,百年老店,信誉特别好,资金实力也雄厚。据说三四十年代的时候,他们家药铺开出的票据是被当作货币在当时的县城里面流通的。有货币流通,这个药铺自然也会帮人代办一些抵押、借贷的业务。发行货币,办理存贷汇的业务,这不就是标准的银行业务吗?

这一点也不奇怪。你想想看,在“乡土中国”,什么地方最重要?——药铺。因为这可是人命关天的地方。所以你去看,历史上开大药铺的都是当地著名的乡绅,财力要非常过硬,信誉也要特别地好,这就和银行做信用的生意恰好是一脉相承。

实际上咱们国家在唐朝的时候,就有把药铺当银行使的历史,著名的笔记小说《太平广记》,里面就有不少这种故事:实力雄厚的大药铺帮人保管财务,不仅接受存款,还发放贷款,然后凭“帖子”取钱,跟现在的银行凭证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二、寺庙银行

除了药铺以外,在历史上寺庙也是银行,而且这一点上,在中国和外国都是一样的。比如说中国南北朝时期,皇帝们都笃信佛法,寺庙里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寺庙就开始寻思,要做点放贷的生意。再加上寺庙本来就是皇权支持下的宗教团体,除了资产雄厚以外,很多大庙还有为数众多的分支机构。所以,它比私人的信用机构就更加便利,风险也更小,很容易就衍生出储蓄银行的功能。很多富人、地主都愿意委托寺庙来放贷,普通的民众也愿意到寺庙里面来抵押、借款,寺庙就形成了一个信用网络。

到了南北朝后期,寺庙里就成立了正式的机构来进行这种信贷业务,叫“寺库”。宋朝以后,这种寺庙银行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大,因为放款的本钱不会消失,还能长出新钱,所以叫“长生钱”。寺库也慢慢地改名成了“长生库”,经营金融业务的范畴也越来越大。

可惜的是,随着元朝打压汉传佛教,明清又尊崇儒家,佛教的势力在我们国家就日渐地衰落,所以这种寺庙银行也就跟着慢慢地衰落下去了。

更有意思的是,寺庙银行根本就不是中国特色,西方出现这种庙宇银行的时间比我们更早。早在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雅典娜神庙就充当着现在中央银行和国库的角色。你可能知道有一场著名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在这场战争之前,雅典娜神庙背后有一个巨大的储藏室,里面存储着几千万枚的硬币,那都是雅典的储备货币。而且,围绕着雅典的神庙附近,摆着很多银行业务的摊位和桌子。不久前,考古学家们就发现了很多希腊人留下的石板桌,上面有刻度数字,还有计算用的线条,和中国古代的算盘很像。古希腊的银行家们就坐在这种有计算功能的桌子后面,开展信用和从事放贷业务。在希腊语中,银行被称为 Trapeza,就是桌子的意思。

仔细想一想,为什么寺庙会成为银行呢?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第一,寺庙是公共场所,人流量大,它就特别容易形成资金的流通、集聚和交易。第二,因为信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古人都相信,头上三尺有神明。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神和宗教,在这里是一种威慑,对信用就起着支持和背书的作用了。

三、驻京办、客栈、布庄银行

除了刚才说的药铺和寺庙以外,商业流通中也特别容易产生银行业务。

在我们前面的课程里已经讲过了,欧洲的现代银行业就是正式起源于地中海的贸易,替商人办理汇兑票据、融资的业务。在唐朝的时候,也出现过这样的雏形。唐朝的时候商旅特别发达,首都长安比现在的纽约还要牛,是妥妥的第一大国际都市,人流量巨大,资金流巨大。这时候,长安城里的“商业银行业务”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比如说各地的驻京办就有银行的功能。就跟今天一样,当时各个地方政府都要派驻人员在长安,所以他们来往很频繁。而那个时候,都是以金属货币为主,路上运钱不安全也不方便,商人和官员们就创造了“飞钱”,就是飞来飞去的钱。这些驻京办联合当地的富商和大户制作凭证,然后带着这个凭证就可以回乡取钱,所以这完全是银行汇兑业务的雏形。

除了驻京办以外,旅馆和客栈也有银行业务。当时,旅馆和客栈为了方便顾客,最开始的时候是放一些柜子,替人保管财物,后来这种柜子的业务就越做越大,然后在长安的西市就形成了存钱、取钱一条龙的柜坊业务。这和我们现在的银行营业厅加 ATM 机的业务,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还有大布庄也是替人保管财物,接受存款和发放贷款。布庄其实天生是有钱庄银行的基因的。你可能知道,我们国家古代的布帛是最常见的货币。唐朝的时候,把布帛当作货币使用,更加频繁,因为那时候是实行“钱帛平行本位”制度,规定“绢值与钱值并重”,也就是说布匹和钱是一样的价值。比如我们中学课本里有一首诗叫《卖炭翁》,里面就写着“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说的也就是布匹当钱币使用的这么一个现象。所以布庄当银行使也是有历史渊源的。

所以有时候,我们被灌输的历史知识,其实充满了谬误,比如在很多的教科书里面,你可能会看到,欧洲的银行起源于金匠,中国的银行起源于当铺,其实不对。银行的历史几乎和人类文明一样古老,当我们人类产生了私有财产之后,借贷的行为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而银行作为这种信用活动的中介,也就开始了它的演化历史。

从历史上看,寺庙也好,旅馆也好,药铺也好,其实我们会发现几条共同的线索。第一,人多的地方,也就是资金流通多的地方,就容易产生借贷融资的信用行为。第二,早期的银行大多是在本地起家的,因为银行做的是信用生意,需要时间的累积。第三,人际交往互动很多的场所更容易产生信用网络,也就更容易产生银行的业务。

再看看现代的银行业,最大的不同是庞大的分支机构突破了本地的限制,但是其实至今很多的本地小银行,像我们前面课程讲到的农商行仍然是以当地业务为主。所以,从寺庙到现代的银行,其实银行的发展没有离开过这几条基本的原则。

今日概要:

划重点

在这些机构的发展过程中间,银行发展的基本线索:

第一,人流量要大,因为只有人流量大,才能形成资金的聚集和交易,产生信用行为;

第二,在本地起家的银行,因为时间累积的关系,容易做成信用的生意;

第三,就是人际交互多的场所更容易产生信用网络。这其实就解释了银行业务的根本特征,人的交互产生信用关系和网络,银行就是做这种信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884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755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369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799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910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096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159评论 3 41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917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60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73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814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509评论 4 33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56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8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123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641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728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