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年少爱追梦,文科生喜欢摘录抄写是必须的,小学的歌词本、中学的佳句本,在那个互联网刚刚兴起的年代还曾尝试过写小说。好来后来在办公室文职岗就只ctrl C加V满足日常,很多年如一日的反面典型了。
对于笔记这回事儿——写过就不再看,也算是很多人的硬伤。在很多年后回顾当年的笔记,当年的学习方法完全就是“勤奋低效”的写照。笔记中大篇文字、结构杂乱、也难免有错漏,不方便复看更别说积累复利作用,随着搬家,那些笔记的命运也就是消散在废纸堆里了。越深入了解“笔记术”越感觉我就是那种不会学习的人,于是对小能熊的“学会学习”课程相见恨晚。
一、康奈尔笔记法,或者延伸出麦肯锡笔记法、东大笔记法……都是用三分法的形式,需要自己总结关键词(类似简要费曼),整理成类似QA的方式。(也类似卡片笔记的推衍)重点在于方便复习重点,利于记忆、节约查找时间。
二、印象笔记法。高亮标识、QA整理。是一种高效的笔记方式。优点在于便于查找,可以形成自己的私人谷歌。也是我很想尝试的一种方式。很心水某天用印象笔记搭建自己的框架式知识大厦。
反思当前的自己,现在有时还会抄写,抄的内容很少,更多的可能是练字的功能。偶尔听课的笔记主要用的是关键词记录法,类似于思维导图或者视觉笔记,写给自己看的那种。也在印象笔记里存了一些东西,但是还没有系统化的整理,更谈不上高效输出了。未曾审视的生命毫无价值可言(苏格拉底),常常用思考和行动去调整行动才是学习的意义。下一步行动目标是通过费曼课程的学习去做印象笔记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