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15|你需要记笔记吗?
你到底需要记笔记吗?今天想起这个话题,源于一个微信圈友的询问,她询问我在听认识论的时候记录笔记候,是怎么记的呢?
一触碰这个话题,脑海里关于笔记的各种要点,都跳跃出来,最初开始听课记笔记的感受也都出来,而现在我是怎么样记笔记?
1、记关键点
2、记关键问题
3、从关键点、关键问题进行自我思考,还原老师的思考路径。
回顾了几点后,发现在笔记这个问题上,自己有了新的体验。
而在之前,我的体验时这样的:
1、看了一段文字,听了一段的课,然后回顾一下,写了什么?啊?好像不知道了
2、看一下记录的PPT的内容,这个内容对应的是什么来着?没印象啊
3、看一下这个问题,是什么来着,想不起来啊
4、这堂课说了什么?嗯~这个,我再看一遍再说
5、这本书说了什么?嗯,我看看目录啊~嗯,我回想一下啊~嗯,我不记得了。
嗯,我再看一遍啊
这是不是你所有过的感受呢?是的,为此我觉得这个课程听的不清楚,没听懂,这个书我没看懂,为此,我也去看如何阅读,如何记笔记,如何画思维导图。
就在这些都尝试过之后,我看到,所有的不知道,源于思路和理解,当你不从整体框架上去看到这个全局的构建,你只盯着一个点,你是无法记忆那么多点。
事实上在理解一堂课,理解一本书,或理解一篇文章上,需要有这样几点尝试:
1、站在全局性思维去理解,看整个结构和框架
2、用检索式思考方式去对每个问题进行以点到面的拓展和延伸,简单来说,当你看到一个点不懂,先从这个点发散开去,然后,看这个点所属的面,然而这个方式,要兼顾全局性思维,否则就沦为一个劲的在延伸,忘了最终的思路。
3、对于整体的思路和脉络,要时刻提醒自己,主题是什么,自己在阅读的这个点和主题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自己需要怎样去延伸,延伸有没有意义,怎样延续到后面的思考。
当写到这里的时候,是不是发现,无论全局性思维,无论检索式思考方式,都好像很有道理,只是这个道理,怎么来应用呢?
怎么来落地呢?
我怎么来提高自己的全局性思维呢?怎样来用检索式思考方式呢?
说到这里的时候,对于全局性思维,我大概的理解,是就是从整体的角度来看这篇文章,这堂课,它有一定的思维逻辑,那么这个逻辑是什么样的,怎么来梳理?
从全局性思维到思维逻辑的训练,就是这样一步步的看到需要论证的点,可是当看到需要提升的点怎么来做呢?
看训练逻辑的点,怎么来学习?说到这里,回到我们最初怎样去记笔记,你可能会说怎么从全局性思维,到训练逻辑又回到笔记?那是因为笔记时最终让你的思维逻辑呈现的方式,可是刚刚你不是说不需要怎么记笔记吗?
那我就好好的理一理其中的逻辑思路,当我说不怎么需要记笔记,是因为脑海里已经有了框架,且自己也已经经历了思考,而当你还不曾建立这个框架的时候,那么这个框架怎么用详实具体的方式来表达呢?
那么笔记是一个不错的方式,可是在做笔记的过程中我们又需要经历哪些需要厘清的思路呢?
比如区分我们所阅读的书籍,是否可以分为这样几个结构:
1、叙述脉络类
知晓脉络,从叙述的背景、人物、具体事件或人物剑的互动、结局来进行记录,将这样的几点根据自己的理解用关键词圈出,形成自己理解记忆的脉络。
2、定义论证类
针对文章的定义,论证结构,这点比较复杂,需要训练自己的逻辑能力,同样可以列出:结论是什么,论据是什么,是否有反驳?是否有解释说明,是否有假设?是否有局限?如果可以在一篇论证类文章中清晰的理出这些,那么这片文章就不算白读。
3、问题解决类结构
这一类有问题,那么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的?
是一个方面的理解,很多时候这类结构并不是单独的,比如如果它是和叙事脉络类的结合起来,再融入定义论证,那是否会显得文章很复杂?那这个时候,区分清楚当单一结构我们是怎样来列出,那么再复杂的结构和脉络,只要它是有条理的叙述,那么我们记录笔记,就是有迹可循的。
对于无论是笔记也好,阅读一篇文章也好,其实本质都是我们的理解力,思考力。对于无论现今流行的批判思维也好,结构化思考也好,本质上都是训练我们,如何进行对文章或课程的剖析理解。
因此,用自己的理解力、思考力去习得这样的一些能力,便是高效有用的。愿我们在自己的阅读体验、听课体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法论,相信这就不仅仅是如何记录笔记的能力,而更是如何阅读、如何听课、如何思考的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