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抽空回听了《老师,请为自己的孩子点亮一盏灯》,晚上玲听《如何在不确定的时代看到更大的世界》。任剑琼导师以成功人士的敏锐觉察力看到新世界,努力打开这扇门,挤进去,45岁实现再一次创业。站在成长的角度,自己很惭愧也很幸运,45岁的我将要踏出下坡路的时候遇到N师,加入N4改变了路径,踏上感知未来的路。
任老师谈女儿,我想到了张良老师,想到黄老师的讲话: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再教育好学生。任老师的女儿,张良老师的女儿,学生出国游忍有鱼。在羡慕的同时,也在思考,首先,他们都有伟大的爱,理解孩子,知道孩子成长的需求和规律。其次,眼界决定格局,格局决定高度,他们都有看世界的眼界,站在更高的格局看教育。唐晓勇校长开发孩子的潜能,张良老师提出教育要培养孩子抗压能力,适应未来的社会,任总提出教育让下一代年轻人有一个全局观和世界观,教育为未来培养人。反思自己,甚至更多的教育人有多少像他们这样的眼界和格局,又能在未来的教育路上走多远?
换个角度思考,想到了《出路》的三个孩子,处在底层的马百娟,徐佳,甚至更多像他们这样的孩子,没有更多的选择机会,没有任性的资本,只有选择学习,升学寻找更好的生活,但教育同样也要培养他们的世界观,全局观,适应未来社会的抗压力和创造力。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高考中得到自己想要的,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孩子走不进高考的考场。他们同样需要适应社会,同样在参与社会的发展。高考不是终点,而是节点,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承担该有的责任。
未来不确定,教育要让孩子看到更大的世界。作为基础教育的一员的我们,需要思考怎样的职业才是心中的好职业,更要思考如何引导孩子思考选择未来的职业。任老师说:认知是由阅历和见识决定的。在“学校生命线”的高压之下和所谓的“为你好”的功利教育是走独木桥,我们剥夺了孩子的实践机会,与世界碰撞的机会和试挫的机会。
就像吴校说的,我们的老师都没有走出去看外面的大世界,怎么教孩子去看见更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