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领事馆开了一个讲座,质量嘛一般,没有跟主题扯上很大的关系,所以略略分享一下感想。
凯雯说挺失望的,我在群里回复道:
我觉得吧,其实还好,当你已经大概能用一些女权的理论分析具体问题时,很多分享也没有实际的干货可言了。
只能说,真人给你的感染会更明显一些,会提醒你"诶我身边存在这样少数但可爱的人喔"。
说到底参加这些都是一个让自己变宽容和理解的过程,一步步加深这个过程。像我看ted那个时其实还蛮触动的,胆小不敢话事的特点就是我性格里的一部分啊,当她讲到和同学父亲投票那件事时也是对我的一种警醒,有些时候不是保持沉默低调就是对自己的保护,不是沉默低调就可以真正融入一个群体。
一个人要真正认识自己并且敢于be what you are,很难的喔;更难说要为了what you are去和这个世界讲理、去对抗自己处于少数境况下的恐惧。但有人这么做了,在屏幕里、在你面前,你也会明白自己未必不可能做到。
至少以后在和父母妥协时你会想想,是我不懂爱你们,还是你们没有真正拥有爱的能力。即使是妥协,也要争取在他们面前的某种自由和独立 。
要让他们知道女儿也是独立的一个人,知道女儿快乐的点是什么。即使他们不理解,也会知道你的某种牺牲成全,会尊重越来越成熟的你,还有你的选择。
我自己觉得让爸妈知道你妥协了什么,蛮重要的。不要让他们产生"你对不起我多过我对不起你"以及"你欠我的更多"这种感觉【或者减少这种感觉】。
我反正不期望改造我爸妈了。。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还是可以有的,永远不要终止跟他们对话,即使烦躁不想开口
而且我觉得我跟他们的价值观没有特别大的冲突。。本来就是一个力求安稳度日活多几年的人。。虽然不明白结婚有什么意义,但,有机会还是可以试试的。。所以暂时看起来没有太大冲突 。
我贪恋永远长不大的做女儿做妹妹的感觉。。。嘤
whatever,我觉得在群里讲了这些,只有最后一句是最有感触的。。。只要我贪恋温情,就永远逃脱不了爸妈的影响。但换句话说,当个传统孝子、在不太过压抑自己的情况下适当妥协、和爸妈有争吵有温馨有耍赖有体贴,这样不也很好吗?
在自己看重自由与个性时,想暂时逃离家乡与家庭"温水煮青蛙"的生活时,没问题,那就走啊,不要让自己后悔就是了。
在自己想安定下来时,就回小城料理好自己的小日子并且同时接受规则、学会"做人",有得有失,心态摆平就好。
个中问题复杂,暂且不空想了。
到了大三大四,迷茫和不确定越来越接近,更要多做事少眺望啊。
改变常常有,只愿那颗宽容多样性、体察命运悲剧内核的心,还是不要丢失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