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毅然曾在《职场真话》中写道:
“这个时代万物可卷,唯有成长例外。”
把两小时的工作拖到四小时完成的人,看似很勤奋。
但这种勤奋,永远不能帮他用一个小时,做完同样的事情。
前者是消耗,后者是成长。
不在工作中内卷,其实就是倒逼自己在突破中成长。
1.不要在公司内卷
不能带来成果的内卷,不是努力,而是内耗。
人在职场之中,积极不内卷,不是懒惰,而是一种成长。
1. 不卷时间
桥水基金瑞·达利欧曾说:
加班是不得已为之的事,任何人都该尽一切努力避免这件事。
体现工作能力的是效率,反映工作质量的是业绩。
当你用时长逃避效率和业绩的追问,工作就会让你陷入无尽的内耗。
2. 不卷精力
工作没有聚焦,一味瞎忙的结果,就是在低质量的忙碌中徒耗精力。
君智咨询CEO谢伟山刚起步时,有位企业高管给了他一份价格不菲的项目合同。
当时团队资金短缺,大家的工作量也没饱和,全都对这个项目跃跃欲试。
但得知服务方向是管理咨询,而非自己专攻的战略咨询后,谢伟山还是谢绝了对方。
面对同事们的困惑,他解释道:
“什么事都做的人,迟早会遇到一个精力比他更旺盛的人。
但在一件事上积累出自己的优势,任何人都卷不倒你。”
低头四处捡芝麻的人,注定会丢掉手里的西瓜。
避免被琐碎的工作裹挟,一个人才能把有限的精力,用来专注真正重要的事情。
3. 不卷人脉
《人际关系》中有个“1-99”法则。
意思是说,在你朋友圈中只有1%的人,会对你的生活产生持续影响。
而99%的人,大部分时间只是躺在通讯录里的一串号码。
年轻时在职场中忙着打点关系、结交圈子,冷遇和背叛遭得多了才明白:
所谓人脉,其实是一场旗鼓相当的利益交换。
你自己没有实力,认识谁也没用。
罗振宇说过:人脉不是经营起来的,而是吸引过来的。
把钻营圈子的时间,用来做好当下的工作。
等到你做出成绩,身边优秀的人自会向你靠拢。
2.在工作中破局
一个人工作的方式,决定他成就的高度。
真正的高手,不会累死自己,卷死同事,而是在工作中向内求索,打破自己的边界。
1. 能力破局
最近知乎上有个热门问题:如何看待著名主持人李思思从央视离职。
高赞回答是这么说的:能力以内有无尽的内卷,能力之外则有无限的可能。
“一招鲜,尝遍天”的时代早已过去,端着铁饭碗的念想,只会沦于平庸。
摆脱低层次的竞争,就必须拓宽能力的边界,提高自己的层次。
没有永远奏效的三板斧,也没有躺平纳凉的技能树。
身处瞬息万变的社会,唯有升维自己的能力,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始终占据一席之地。
2. 思维破局
10月28日的“刘润年度演讲”,提到一种“抢风航行”。
当帆船遇到逆风时,将船头转向右前方,使逆风转变为侧风。
向右前方航行一段时间后,将船头转向左前方,继续航行一段时间。
如此,帆船就能以曲折的轨迹驶向前方。
风平浪静时,只要努力划桨,就能让船跑得更快。
然而对于方向和时机的思考,则能让船逆风前行。
人生也是如此,越是时局艰难,越能体现思维的价值。
时代的困局,本质上是思维的困局。
工作的瓶颈,本质上是思维的瓶颈。
一个勤于行动而懒于思考的人,注定陷入平庸的境地。
推倒思维的墙,你将看见条条大道通罗马。
3. 眼界破局
工作以十年为单位,看到的是趋势;以一年为单位,看到的是努力;以一月为单位,只能看到眼前黑压压一片人,以及谁被选中的运气。
人人都在内卷的时代,如何避免淘汰出局?
答案其实很简单:看得足够远,远到距离能帮你筛掉所有对手。
清华大学战略研究院的徐弃郁老师曾说:
我们总是对短期预期太高,却对长期预期太低。
目光拘于眼前一隅,只会被琐碎的工作绑架一生。
站上高处,把事看远,许多问题会迎刃而解。
3.
很喜欢《认知突围》里的一句话:
“长时间的低质量忙碌,只要公司没倒闭,谁都可以做到。难的是打破自己,从旧的躯壳里长出新的生命。”
内卷的本质是消耗自己,破局的本质是提升自己。
两者都不容易,但后者能让你重组升级,成就更高阶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