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人不可貌相,其实善良是能看出来的。
精神病院,好像就是魔鬼的化身,一个恐怖的幽灵,让人谈虎色变,敬而远之,没人愿意提及,甚至被家长当做吓唬孩子的工具,或者平时互相攻讦的口头禅。
这是一个阴暗晦涩的地方,压抑、焦虑、烦躁,无法阻挡的从每个患者甚至家属头脑里挣脱出来,融为一团迷雾,笼罩住这个似乎被人忘记的角落。
天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然而这里似乎一直都是阴云密布,丝毫见不到一米阳光。且不说住院病人,就连家属都因此变得郁郁寡欢、愁容满面,即便是在这里工作的工作人员,每天浸染在这种阴沉气氛里,似乎多少也病了几分。
然而,总有一些感动在不经意间发生。总有一丝光亮在那阴暗的角落,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记得有位患者,50岁上下,身高也就一米六,罗锅着腰,让本不高的身躯更显佝偻。像是畏惧这个世界,抑或是极度的自卑。略显无神的眼睛阻挡不住一丝善良的光芒。
依稀记得他第一次住院的样子,对这里不满意,对那里有意见,吹毛求疵,没完没了。对病友却是热心过头,管三管四,闹得鸡犬不宁。给人的印象就是烦人,特事儿!
等病情稳定以后,一反常态安静了许多,突然感觉世界都被按下了暂停键,少了无数喧嚣。
他很勤快,经常给负责病房卫生的大爷帮忙,对工作人员也变得毕恭毕敬,声音也柔和的不成样子,始终带着商量的语气,询问的态度,对病友,也是爱心满满,对一些自理能力差的患者犹如兄弟,无微不至。言谈举止间,总能感觉出他的善良。
他是一个细心的人,一个有礼貌的人。一个善良的人。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至少我对他的看法完全翻转,病态的表现怎能做数。于是主观上的好感左右了行动,有空聊一聊病情,不时互相关心问候。或许他也认可了我。
后来慢慢熟捻,突然有一天,他走到面前,还是锅着腰,那客气都显得有点职业,笑意把时间的纹络都赶到了一起:“王护士,今天又是您的班么。”拉家常一般的开场白。
我略带笑意很随和地回答:“昂,今天我当班。您最近咋样?”很套路地问道。
他每次都恭敬得让人不好意思,就像鞠躬一般:“每次遇到您值班,我心里可高兴了,可放松了。您就和自己家弟弟一样。看到您真开心。”
突然间感觉好暖,好暖。
虽然他的年龄我都可以叫叔了,但是类似恭维的表达却完全没有一丝违拗的感觉。很真诚,就像他的善良一样,丝毫没有半点虚假。我相信他的话出自真心。
如果说发工资时的愉悦很令人陶醉,喜悦是一时的。这种对工作的认可却如同不落的太阳,长时间温暖着自己鞭策着自己,也让自己从更深的层面自我反思。
突然间不好意思,搞得脸都不争气的红了:“哪有这么夸张,您过誉了。哪有那么好。”突然扭捏起来,就像新媳妇儿第一次上轿,手脚都有点不知往哪搁了。
“您善良,心眼好,病号都喜欢你……”
………
越说越好,弄得自己无所适从,甚至有点汗颜,无地自容。
反思自己,自我感觉并不优秀,不思进取,对专业知识不求甚解,总觉得工作就是养家糊口的营生。
如果硬要给自己抹金的话,就是平时对患者的一些要求,只要不太过分,最大限度的满足,包括家属,能照顾就照顾,能行方便就不推辞。落得个没有原则,老好人的“美名”,因为这个虚名,给自己多找了不少麻烦,当然粗枝大叶的自己也不当回事,只觉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够了。
当然,也有不少患者及家属曾夸过我,心里也美美哒,但都一笑而过,没往心里去,这次他的这一番类似表白式的夸赞,却意外地掀起了波澜。
自己做得好么?得到您如此谬赞。自己对他们做得到位么?或许还差得远。自己对他们有多少耐心和细心?还远远不够。
他真诚的赞美深深触动了自己,他的善良如一面镜子,让自己时刻警醒。绷紧细心耐心的神经,释放善良的光芒。
或许他只是一位普通患者,却有如一米阳光,照亮了这个晦暗的角落,至少照到了我的心里,拨开了如迷雾一般的阴云。
有一种感动,总在不经意间。
感恩遇到你,在这个不怎么合时宜的地方。